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说说文案 > 景物描写秋天烘托伤感的诗词【100句文案摘抄】

景物描写秋天烘托伤感的诗词【100句文案摘抄】

时间:2024-11-25 18:28:08
景物描写秋天烘托伤感的诗词

1、“嗟夫!草木无情,有时20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21然丹者为槁木,黟然22黑者为星星奈何24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2、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3、这是晋末宋初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饮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表现诗人隐居生活的情趣,他于劳动之余,饮酒致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全诗情味深永,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是传统诗歌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思想感情。

4、▶一副小眼镜的自述!(转给孩子)

5、《山鬼》是用道路艰难的景物描写烘托山鬼的心情喜悦,意志坚定。《山鬼》采用山鬼内心独白的方式,塑造了一位美丽、率真、痴情的少女形象。全诗有着简单的情节:女主人公跟她的情人约定某天在一个地方相会,尽管道路艰难,她还是满怀喜悦地赶到了,可是她的情人却没有如约前来;风雨来了,她痴心地等待着情人。

6、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7、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宋代: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8、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对于赏心悦目的美景来说,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都是正面描写,表现手法显然是渲染。可是作者表现这美景又是为了什么呢?原来,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美景对于情感而言,这是侧面描写,这又是烘托无疑了。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浓彩重墨写怡人风光,这是渲染,可这赏心悦目的景象,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的,这就又是烘托了。先渲染,后烘托,局部是渲染,全局是烘托,渲染是手段,烘托是目的,通过渲染而达到烘托的目的,这种现象在借景抒情的诗篇中是很普遍的。

9、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0、“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11、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名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情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

12、“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的意味越来越浓,“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的思绪浓得化不开,散不了。秋天结束之前,让我们再读一些难以忘怀的秋天诗词,再欣赏古诗句里的秋意,品味秋天里那丝丝情怀,感受秋天里那点点惆怅····

13、全文以“秋声”为引子,抒发草木被风摧折的悲凉,延及更容易被忧愁困思所侵袭的人,感叹“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也是作者自己对人生不易的体悟。

14、秋风辞(作者)刘彻(朝代)汉

15、白话文释义:宿在太湖的一条小船上,月光下,小船在水上慢慢地移动。夜是如此地安静,湖面泛起一片寒气,洞庭山落下一层微霜。似睡非睡,似梦非梦,隐隐地感到海风吹过,听到远远的地方有大雁南飞的声音。

16、渲染和烘托是诗歌鉴赏中经常涉及到的概念。渲染旨在通过对环境,人物的行为、心理等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修饰,来突出形象,表现中心;烘托则有意避开正面描写,而从侧面着意刻画,以使所要表现的人、物、事鲜明突出,收到“烘云托月”的艺术效果。这是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但经常被人们混为一谈。

17、此篇写诗人经荒村去南谷一路所见景象,处处紧扣深秋景物所独具的特色。句句有景,景亦有情,交织成为一幅秋晓南谷行吟图。诗人身临凄凉荒寂之境,触动内心落寞孤愤之情。

18、“以动衬静”是一种衬托手法;比如熟悉的“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19、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组诗作品。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在欣赏明净的山水和斑斓的树色中,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表现了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20、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21、淮南王当年曾悲哀秋来草木零落,而我现在也见秋至而独自伤怀了。有情人见秋叶落本来就伤悲,更何况是在这愁心的季节要与好友相别呢?当年同科进士,本望同有荣华之乐;而今已成异路之人,愿与君子风雨同忧。您不要以为属于江南西道(今属江西袁水流域)的宜春离京城太远,那里的江山如画,风光宜人,希望您能在那里畅快地游赏。

22、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23、那么,怎样把握渲染和烘托的区别呢?

24、作者蓄积已久的深沉苦闷和悲凉没有人能理解。“童子莫对,垂头而睡。”唯有四壁的虫鸣,与“我”一同叹息。此情此景是何等悲凉:秋风呼号,秋声凄切,长夜漫漫,虫声唧唧,悲愤郁结,无可奈何,只能徒然叹息。

25、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朝代)元

26、【景物描写秋天烘托伤感的诗词】秋夜里的月光,就像是一盏银色烛光,把画着图案的彩色屏风照得透露出一股凉意。宫女手里拿着轻丝做成的小圆扇,追扑着满天飞舞的萤火虫……一个孤独寂寞、向往爱情的宫女形象跃然纸上,她应是豆蔻年华的怀春少女,美丽娇羞。这样的女子,我见犹怜。

27、秋天是刑官执法的季节,它在季节上说属于阴;秋天又是兵器和用兵的象征,在五行上属于金。这就是常说的天地之严凝之气,它常常以肃杀为意志。自然对于万物,是要它们在春天生长,在秋天结实。

28、王维17岁时背井离乡,到长安谋取功名,身在繁华热闹的帝都,茫茫人海中举目无亲,尤其在重阳佳节时,本应家人团聚,内心那种强烈的孤独感可想而知。于是,因思念家乡的亲人,他写了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朴素无华而高度概括的诗句,道尽了天下离家远行人的共同心声,这句诗也成为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名句流传至今。(注: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

29、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题苏公林亭》 唐·钱起

30、“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千古之前,落叶扑簌而下的那个寻常秋天,宋玉的一声悲慨让草木的摇落一直摇到我们肺腑里。关于离别、相思、生命仓促、年华凋零……这样的感慨从宋玉而下,一路悲歌,蔓延千古。以至于杜甫去寻访宋玉故宅的时候还续上那声叹息:“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咏怀古迹五首》其二)每到秋风又起,草木摇落的时候,我们就会想起宋玉的悲伤。

31、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

32、释义:秋天蟋蟀常悲鸣,声声出自金井阑;薄霜凄凄送寒气,竹席已觉生凉寒。

33、释义:秋风刮起,白云飞。草木枯黄,大雁南归。

34、清景难逢宜爱惜,白头相劝强欢娱。——《八月十五日夜同诸客玩月》白居易

35、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写两面,但是是为了突出其中一面)

36、店里的花美的让人不想离开,醉人的馨香,迷人的芬芳。色泽艳丽,每一朵都开得国色天香。捏着仅剩的这个星期的生活费,咬咬牙还是买了一束我喜欢的香水百合。习惯了给自己买花,也习惯了每个月总有几天要过上眼饱肚不饱的日子。

37、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8、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9、宋词君:这首词写羁旅孤栖的情景。词的上片写日间情境,于明处写景,暗里抒情,寓情于景;下片写夜间的情景,于明处抒情,衬以典型环境,情景交融。全词取境典型,结句直接抒情。以时间为线索,章法缜密,构思严谨。意象鲜明,人与物、情与境,浑然融为一气。感情步步推进,格调清峭,情味淡永。

40、“玉簟秋”写室内之物,点染出此时为清秋季节,“红藕香残玉簟秋”全句领起全篇,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烘托出词人与赵明诚分离后,她在孤独中感物伤秋、泛舟遣怀的情状。

41、故枥思疲马,故巢思迷禽。

42、对比是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叙,加以比照,来使人从中有所感有所悟,更加强烈而清晰地传达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旨,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它强调的是通过比照更鲜明强烈地表达某种意旨。

43、捧着一大束清香淡雅的百合回到小屋,不禁问自己,我是不是佛祖拈花一笑间陨落凡尘的一片花瓣。才会有今生视花如命的情结。吃的可以简单一些,用的也可以省一些,但是生活少不了花的情趣。一个浪漫的唯心主义者。

44、梅圣俞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见《六一诗话》)这两句话恰好可以说明此诗在艺术上的特点。三句写景,把深宫秋夜的景物十分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冷”字,形容词当动词用,很有气氛。“凉如水”的比喻不仅有色感,而且有温度感。四两句写宫女,含蓄蕴藉,很耐人寻味。诗中虽没有一句抒情的话,但宫女那种哀怨与期望相交织的复杂感情见于言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45、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46、渲染和烘托都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来表达中心。如果把渲染烘托中的具体描写当着托体,那么所要表达的中心就是主体。在渲染和烘托中,托体和主体的关系是不一样的。

47、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48、秋之为状:秋天所表现出来的意气容貌。状,情状,指下文所说的“其色”、“其容”、“其气”、“其意”。

49、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9也,其色惨淡烟霏11云敛12;其容清明,天高日晶13;其气栗冽砭15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16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17之余烈

50、第看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

51、http://www.diyifanwen.com/sicijianshang/miaoxieleishici/2258301451522583016210htm

52、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53、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54、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55、《天净沙·秋》元代:朱庭玉

56、气冷鱼龙寂,轮高星汉幽。他乡此夜客,对酌经多愁。——无可《中秋夜南楼寄友人》

57、【景物描写秋天烘托伤感的诗词】魏晋·陶渊明:《饮酒·其五》

58、借笔下的景物抒发自己的情感,常常是情感先行,诗人将情注入所描写的景中,不同的情会给景物着上不同的感情色彩。即作者在创作时把先前饱藏于胸中的某种感情,外射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使所描写的景物渗透着某种主观感情色彩,从而生成意境。

59、译文: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60、拟江令于长安归扬州九日赋

61、这节令风物有哪一点使人不称心?可不知怎的,我面对这满眼秋色,却禁不住黯然神伤。西风猎猎,市上的酒旗迎风招展;细雨濛濛,到处有金色的菊花怒放。想到国事家事,愁得我双鬓灰白;白白地耗费朝廷俸禄,我心中感到羞耻难当。什么时候能满足我的愿望——挽着鹿车,回到颍东,耕田植桑。

62、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而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

63、(赏析):此诗写失意宫女孤独的生活和凄凉的心境。

64、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65、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66、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67、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68、文章用第一人称的笔法来写。文章开头,作者简捷直人地描画了一幅生动的图景:欧阳修晚上正在读书,被一种奇特的声音所搅动。这简捷的开头,实际上并不简单,灯下夜读,是一幅静态的图画,也可以说,作者正处于一处凝神的状态中。这样由伏到起,在动静的对比中,文势便蓄成了,有了这种文势,下面的文章便仿佛是泉水涌出,自然流泻。同时这种从静到动、令人悚惊的秋夜奇声,营造了一种悲凉气氛。

69、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70、《秋声赋》是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的辞赋作品。

71、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2、但是,马上就要跌入寒冬了。秋天的盛景如此短暂,草木凋零得迫不及待……逝水带走的不只是落叶,还有流光。人生的匆急之感,最容易在秋天激发。这就是中国传统的“悲秋”。

73、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潇潇:小雨降落的样子。宋·柳永《八声甘州》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宿雨:昨夜的雨。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唐·杜甫《秋野五首》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唐·杜甫《月》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唐·李白《赠庐司户》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74、白话文释义:楼阁倚在经霜的树林外,天空如明镜无纤云一毫。峻拔的南山与清爽秋色,气势互不相让两两争高?

75、秋在古代也是肃杀的象征,一切生命都在秋天终止。作者的心情因为屡次遭贬而郁闷,但他借秋声告诫世人:不必悲秋、恨秋,怨天尤地,而应自我反省。这一立意,抒发了作者难有所为的郁闷心情,以及自我超脱的愿望。

76、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夜书所见》

77、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观沧海《曹操·步出厦门行·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李峤:《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败荷:残荷。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里面有很多,可以随便看看!。

78、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早寒江上有怀》 唐·孟浩然

79、这是《燕歌行》这首诗的开头三句。《燕歌行》是我国最早的七言古诗,全诗写一位独守空房的女子思念外出未归丈夫的悲伤心情。这三句写出了一片深秋的肃杀情景,为女主人公的出场作了铺垫。这里的形象有视觉的,有听觉的,有感觉的,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寞、衰落的感受。这种景和即将出场的女主人公的内心之情是一致的。这种借写秋景以抒离别与怀远之情的方法,使这三句虽然还只是写景,还没有正面言情,可是我们已经感觉到情满于纸了。

80、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1、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82、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一丛金黄、一丛火红、秋意深浓、秋兰飘香、秋风过耳、丹枫迎秋、枫林如火、秋风习习

83、这首诗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仙”李白仕途失意后在当涂之作,那时诗人对未来已经不抱希望,但自负才华而怨艾无人赏识的情绪仍溢满诗中。

84、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85、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86、在古诗词中,常以秋风、落叶作为萧瑟深秋的物象。例如:

87、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月明移舟去,夜静魂梦归。暗觉海风度,萧萧闻雁飞。——唐·王昌龄《太湖秋夕》

88、谷口樵归唱,孤城笛起愁。——《十六夜玩月》杜甫

89、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90、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91、《秋兴八首·其一》唐代:杜甫

92、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

93、监制/赵友翠编辑/王莉

94、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当时杜甫生活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一天,五十六岁的老诗人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旷世之作。

95、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96、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97、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98、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99、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李白《长相思·其一》

100、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水仙子·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