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塞》的评价历来很高。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杨慎编选唐人绝句,也列它为第一。
2、“塞”的中间第三横长;“秦”上大下小;“征”左窄右宽。
3、现在,假设你们就是戍边的将士,你们矗立在边关,思绪万千,有悲有壮,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我们的悲壮情怀吧!(生配乐齐读)
4、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适当引导。最难的句子“秦时明月汉时关”,结合着地图和示意图解答疑惑。
5、《出塞》,是边塞诗的著名题目。主要以描写边疆的军旅生活与军事行动为主。有一定的主观民族意识,因与其所处历史时期及生存环境有关。间接的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6、(指名读,齐读,师范读。)
7、一码不扫,可以扫天下?
8、(预设:讨厌、厌恶、憎恨)
9、反馈交流:在边塞看到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边关,万里出征的将士们仍未归还。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决不会让匈奴的军队越过阴山。
10、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11、(预设:抗战、奋勇反击)
12、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耀着边塞,离家万里的士卒始终没能回还。
13、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自主学习。小组汇报学习收获。
14、师:既然如此憎恨战争,他们为什么不放弃边关,回到自己家呢?
15、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谁愿意读一读这首古诗。
16、指导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
17、古诗词活动举办至今,主页君深有的一个体会是,喜欢古诗词的同学们,总是特别的。比如今天主页君要介绍的闵行区梅陇中心小学五年级马佳莘同学,他会特别在乎王昌龄《出塞》诗词中“教”的发音,为了一个字的音节声韵,查阅许多的材料,进而开眼看得世界,并在内心里种下少年强的志愿。爱古诗词的少年们,果真是特别的。
18、zuò zhě:wánɡ chānɡ línɡ
19、诗人今昔对比地说,明月啊,你曾照过秦汉时代的边关,那是胜利的边关;今天明月依旧,可边关战争一直不断,使得征人远戎万里,不能回家。如果有李广那样的名将率兵守关,决不会让敌人越过阴山来侵扰!
20、从秦朝到汉朝再到唐朝,将近一千年过去了,明月、边关依然存在,时光穿越千年,明月、边关没有变,在遥远的边塞,还有这些情景没变。(PPT出示)
21、(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22、守关将士的父母遥望明月、边关,呼喊——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3、我仔细看完了闵行区梅陇中心小学五年级马佳莘关于他和《出塞》的渊源故事,以及最后他们诗社排演的迷你音乐剧。小马同学的感悟很真实,虽然文字成人化了点(这不是问题,年龄上去会自我修正的)。但课余诗社生涯给他留下的烙印还是比较显著的,这就是教化的作用。
24、【关于出塞这首诗的资料】师:亲爱的同学们,诗人在诗中呼唤李广,你们从中体会到什么呢?
25、课后请同学们搜集其他边塞诗读一读。
26、“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
27、看到征人悲惨的生活,看这千百万妻离子散的家庭,你们想对这无休止的战争说什么?所以诗人这样写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8、②古代的边塞诗,有很多就反映了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我们一起轻声读读,感受感受。
29、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0、PPT出示诗句,生齐读(配乐):
31、指名读诗,随机正音。
3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默写《出塞》。
33、但是离家万里的士卒却没能回还。
34、D.“飞将”指的是西汉名将李广
35、朗读古诗,初步感知
36、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
37、历来对此诗真实作者存有不同意见。
38、出塞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了诗人希望任人唯贤,早日平息边塞战事,让百姓早日过上安定的生活意愿。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
39、江湖比武,英雄不论年少;笔墨伺候,诗词自有魅力!不要羞涩,秀出你对古诗词的热爱吧!
40、课前预热:以诗会友《静夜思》。李白在什么情况下会思念家乡?你有过想家的经历吗?
41、(与诗词作者有关的资料)
42、王昌龄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王昌龄的诗以三类题材居多,即边塞、闺情宫怨和送别。《全唐诗》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43、出塞这首诗怎么读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读音如下:qínshímíngyuèhànshíguān,wànlǐchángzhēngrénwèihuán.dànshǐlóngchéngfēijiàngzài,bújiàohúmǎdùyīnshān.
44、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并默写《出塞》。
45、从这两行诗中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希望?(板书:渴求良将,渴望和平。)
46、李广是汉武帝时期的大将军,人称飞将军,不仅武艺高强,行兵布阵也很厉害,匈奴对他是闻风丧胆,由他驻守的边关,匈奴多年不敢来侵犯。(PPT指名学生读)
47、请点击右下方“好看”将本文推荐给更多的人
48、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表现出一种苍茫、空渺、悲凉的历史感,并且为下句“万里长征人未还”塑造出开阔的空间和渺远的时间,正是在这样漫长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里,一代又一代的征人戍士献出生命、抛洒热血在这片明月照着的边关上。这就具有了一种透视历史与现实的厚重感。
49、(预设:思乡、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50、《出塞》是唐朝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秦时明月汉时关所对应的其实有一句歌词:孩子,这是你的家。秦汉以来的边塞,秦汉以来守卫边塞的军人,他们所守的是中原辉煌的文明,是我们共同的家。离家万里,不是个人的小家,是从边塞开始,是无故人,多胡语的`异地,是传统的化外之地,天下之外的地方。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长安是东方文明的千年古都,世界的中心,唐天子是天可汗,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在这时如果不是追忆秦汉时的艰难,写唐的胡马南下,简直是杞人忧天。所以,很大程度上,没有人认识到盛世中的危险因素。
51、【关于出塞这首诗的资料】2、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52、这节课上,我的课堂评价形式过于单也不够简洁。在迁移学法,拓展学习其他边塞诗时,由于紧张而忘记总结学法,贸然就拓展,课堂衔接不够自然,需要我耐心磨练。
53、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54、师:独自在家的妻子梦里想到了远在边关的丈夫,现实却是边关的将士已成为河边的一堆白骨。
55、按照《史记》所讲,李广虽然武艺高强,又善于用兵,但一生都没有被封爵。因为他总是各种“背锅”,明明每次作战失利都不是自己的责任,却屡屡被冤判有罪。
56、“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
57、《出塞》是唐朝诗人王昌龄所作的七言绝句,也是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内容主要是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体现出了诗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士兵们的信心。
58、体会“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59、此诗内容主要是慨叹远征之苦,良将之苦,体现出了诗人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信心。
60、再读诗文,探究诗意
61、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
6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63、(1)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读错。
64、师:将士们对战争是什么样的态度?
65、收集你喜欢的边塞诗,并摘抄到采集本上。
66、师:这样的思念,这样的等待,是不是一年,两年呢?从哪里看出来的?
67、生:(看着ppt)飞将——汉朝名将李广,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对部下也很谦虚和蔼。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
68、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一说山西太原人。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之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
69、师:不知何处传来悠扬的芦笛声,引得征人直往家乡的方向望。他们望到了什么?
70、wàn lǐ chánɡ zhēnɡ rén wèi huán。
71、大家好!我是马佳莘,从小对古典诗词特别喜爱,学校丰富多彩的古诗节、茶文化节活动让我如鱼得水。三年级时,我报名参加了学校拾翠羽诗社,除了学古诗,我们还学对联、学作诗,用各种形式演绎古诗,还品茶学茶诗,了解了茶与诗的不少趣事。如今我已经进入五年级了,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在古诗词的世界里拾到了不少“宝石”,学会了作诗写对联,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72、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
73、出塞的诗意是慨叹远征之苦,良将之苦,体现出了诗人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信心。出塞的诗意是慨叹远征之苦,良将之苦,体现出了诗人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信心。赏析:这是王昌龄在所处的`时代,在这时如果不是追忆秦汉时的艰难,写唐的胡马南下,简直是杞人忧天。但是却没有人认识到盛世中的危险因素。译文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74、读着熟悉的诗句,我忽然想对它有更深入的了解,好男儿杀敌卫国,悲从何来呢?我上网查阅了许多资料,终于有了新的认识。作者王昌龄是著名的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出塞》是王昌龄早年来西域后写下的。秦朝、汉朝时代,国家军事力量强大,外族人入侵我国,被打得落花流水,不敢轻易侵犯我国,老百姓避免了战乱之苦。唐朝刚建立时,民族矛盾激烈,外族人经常入侵中原,唐朝皇帝就让内地的人民到边关作战。由于唐朝皇帝派去打仗的将领没有本事,不能带领将士快速战胜敌人,战争相持不下,打了很长时间,给人民生活带来很大的痛苦。
75、和《出塞》一样有着悲壮情怀的边塞诗还有很多,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课件出示)
76、同学们,我想用一个“悲”字就能概括他们此时心中的痛苦、无奈。
77、《出塞》这首诗让我看到了战士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战士们虽然对朝廷不满,但能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我还看到了战士们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有着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他们希望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
78、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扩展资料: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79、小组合作理解诗意:根据我们说的学习方法再读古诗,把理解的词放入诗中,用我们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80、这首七言绝句非常有名,通过对汉朝名将李广的怀念,感慨无限,痛惜许多将士不能生还,并希望唐朝也能有像李广一样的名将镇守边疆。
81、唐朝的时候,道学非常兴盛,王昌龄二十岁出头的时候,也曾经对道学感兴趣。他跟着一位道长学习道学,学着学着,发现这根本不是他喜欢的事物啊。因为啊,道学是教人“无为”的思想,而此时的王昌龄,正是满腔热血,壮志待发的年龄,他最想建功立业,取得一番功名。
82、但dàn使shǐ龙lónɡ城chénɡ飞fēi将jiànɡ在zài,
83、征人们回家有望吗?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84、了解了诗题,了解了诗人,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85、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86、(2)学生汇报交流不懂之处。
87、在战争中,我们需要杰出的将领,强悍的军队,此时诗人王昌龄想起了谁?
88、《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慨叹守将无能,同时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希望能出现李广一样的人才,能为国驻守边疆,不让外患侵犯中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飞将”是指汉武帝的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多次把匈奴打败。“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
89、——[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90、王昌龄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一生之中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
91、这样的将军怎能不让我们怀念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后两句。
92、这样的画面给你留下什么样的感受?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荒凉的萧瑟的……)
93、(2)大家跟读,学习“秦”字。
94、我们都知道这首脍炙人口的诗:
95、这也是守关将士们的壮志。(板书:壮)现在国难当头啊,好男儿都勇敢地奔赴战场,正所谓:
96、学习《出塞》第二首。
97、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98、书写默写,延展边塞诗
99、这节课,我们跟随三首古诗走近诗人,感受他们的爱国情怀。
100、(是古代军歌的一种题目,出征到塞外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