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说说文案 > 论语教育孩子名言警句优选好句148句

论语教育孩子名言警句优选好句148句

时间:2024-11-23 10:43:27

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论语》

2、子曰:“有教无类。”

3、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5、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6、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7、子曰:有教无类。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9、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10、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11、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1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3、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14、《论语述而篇》中

15、(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1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7、子曰:“闻斯行之。”

1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19、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20、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2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3、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1),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2),知者利仁.”

2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丘《论语》

2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27、放于利而行,多怨。

2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2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3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3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论语》

3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33、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论语》

34、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3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

3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37、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38、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39、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40、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42、孔子说:人人我都教育,没有什么区别。

43、《论语》

44、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4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46、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4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48、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4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50、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51、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

5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53、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5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5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56、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

57、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58、《论语》一书中,孔子因材施教的经文很多,今举其一例

59、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60、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61、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62、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63、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

64、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6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论语》

66、子路问:“闻斯行诸?”

67、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68、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69、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0、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71、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7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73、在这章经文中,孔子的这句话,不仅是他一生育人的准则,其重要意义在于他肯定了教育平等的思想。人人都享有教育的权利,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这种平等的教育思,正是当今我们所遵循的教育思想。伟哉孔子!

7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75、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76、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77、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78、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全书共20章、492篇,首创“语录体”。是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79、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8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81、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8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8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84、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85、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论语》

8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87、因材施教出自《论语·先进篇》,原文:

88、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89、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90、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1、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9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论语》

93、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

9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论语》

95、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96、子曰:“道(1)之以政,齐(2)之以刑,民免(3)而无耻(4),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5).

97、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9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99、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100、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101、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102、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10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10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10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106、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论语》

107、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108、《论语卫灵公篇》中。

10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10、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论语》

11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1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113、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11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11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论语》

116、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17、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11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11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20、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12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论语》

122、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123、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124、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125、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126、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127、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2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29、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

13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论语》

131、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13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3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丘《论语·卫灵公》

134、子曰:“君子怀(1)德,小人怀土(2);君子怀刑(3),小人怀惠.”

135、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冉求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听到了就行动起来’。我被弄糊涂了,敢再问个明白。”

136、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13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论语》

13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孔子《论语》

139、在这章经文中,孔子很清楚地阐明了,教育学生要根据他的悟性来指导其学习,而不是一唯地向其贯输知识,只有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了,学习的效率会更高。

14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4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142、有教无类出自《论语·卫灵公》,原文:

14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14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论语·里仁》

14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146、冉有问:“闻斯行诸?”

147、《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包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而《齐论》则在汉魏时期失传。

148、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