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曾国藩认为,爱占便宜的人性格自私,做事不顾他人感受。目光短浅,只考虑到眼前的蝇头小利,却容易失去他人的信任。
2、观骨识人,可以知道他的强弱;
3、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曾国藩认为,施恩不望报是圣人的做法,但知恩不报、忘恩负义的人,丧失了做人的基本良知。
4、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厚道之人,从不做薄情寡义的事。
5、尖酸刻薄的话,不说
6、曾国藩常常说“长存冰渊湍湍之心”。
7、曾国藩认为“用兵之道,在人不在器”,“攻杀之要在人而不在兵”。为使官兵严守纪律,爱护百姓,曾国藩亲做《爱民歌》以劝导官兵。
8、二、刚柔相济,外圆内方
9、但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或者是性格使然,或者是环境使然,说话总是“山路十八弯”,让人既摸不着头脑,也想不明白内涵,因而总有一种被“套路”之感。
10、二、不交善于奉承的人
11、孔子曾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12、人性的本质是趋利避害,表现于行为上就是利己主义,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13、人与人之间,的确是有差距的。有的人,外表强大,内心软弱;有的人,“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14、八、不交德薄的人
15、为人者需努力与胜过自己的人相处,并向他们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以求不断长进。
16、而伪装一旦被别人戳穿,更会遭人厌恶与唾弃。
17、曾国藩终生以“拙诚”、“坚忍”行事。
18、为人者需能扩大舞台,使大家都乐于共事。亦切莫认为推荐人就要负责任,就是给自己找上了麻烦,汝应努力把舞台扩大,进而壮大所谓的平台。
19、闲话不说
20、他认为战争乃死生大事,应“先求稳当,次求变化”。
21、因此,人,该讲的感情得讲,该报的恩情得报,反之,一个人若太过薄情寡义,也不过是苟活于世的一具行尸走肉。
22、《曾国藩日记》中写道:“因忆余昔年求观人之法,作一口诀曰: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23、《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有一句话:“批评别人的时候,请记住,不是所有人都经历过你经历的东西。”
24、厚道之人之所以能受到众人的喜欢和尊敬,正是因为他们总是与人为善,从不对人阴阳怪气。
25、世界上多的是锦上添花,少有雪中送炭之人。但做不到雪中送炭,至少别落井下石。人这一辈子,很难做到一帆风顺,难免有失意落魄之时。当你落魄时,别指望这种人拉你一把,不踩你两脚已经阿弥陀佛。
26、所谓“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宽厚待人,方能走得长远。而且,人生不过如此,何必斤斤计较?
27、讲求“仁孝,血诚”原则,选拔经世致用的人才。
28、曾国藩指出迂腐的人固守己见,不能听从他人意见,不接受新的事物和观点,这种人难以成大事。更有甚者,这种人往往心胸狭隘,言辞稍不顺心,容易反目成仇。
29、但无论怎样,表里不一、阳奉阴违,都是为人所不齿的行为。
30、为人者需能听真话,容纳不同的意见,切不可自以为是,更不能固执己见。
31、君子以厚德载物,德行欠缺的人做事不考虑后果,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做伤天害理的事,指不定哪天就祸害到你身上。
32、而生活中,有太多人都习惯于怨天尤人,更习惯于对他人冷言冷语、阴阳怪气,哪怕别人对你是一番好意,就仿佛自己所有的不如意,都是他人的过错。
33、损人利己的事,不做
34、曾国藩有一句话,说的是:“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
35、观神识人,可以辨别他的忠奸贤肖;
36、一、不交志不同者
37、贫穷时,不忘雪中送炭的人;富贵时,不忘一起打拼的人;困难时,不忘鼎力相助的人;有事时,不忘跑前跑后的人。
38、表里不一的事,不做
39、说出去的话,如同泼出去的水。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无意间的一句话,会给别人带来怎样的影响。
40、“崇实黜浮,力杜工巧之风”
41、《红楼梦》中,论精明,谁也比不上王熙凤,但是结果呢?“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42、七、不交好占便宜的人
43、这种人恩怨不分,缺乏人情味,你对他好他也全然不知,跟对牛弹琴没什么区别。跟这种人相交,徒然浪费时间而已。
44、但太过于极致的利己主义,乃至损人利己,则往往适得其反,因为害人者的结局常常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
45、曾国藩曾说过:“凡与人周旋,若无真意,则不足以感人。”
46、观精识人,可以看出他是否聪明;
47、九、不交忘恩负义的人
48、薄情寡义的事,不做
49、恶话不说
50、沈阳市曾经对少管所孩子的犯罪根源做了一个调查,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一半以上孩子的童年都遭受过父母的精神虐待。
51、曾国藩的三思说的是为人处世要事事谨慎,时时谨慎,这也是他的一大人生特色。尤其在清朝后期,多次受到慈禧太后的猜忌,稍有不慎,就性命难保。因此在当时朝堂之上的风云变幻,曾国藩也学会了“慎独”,即在言论上“慎独”,在行为上“慎独”。
52、同理,一个人的高贵、优秀,更加不体现在对人的阴阳怪气上。别忘了,还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今天的我你爱答不理,明天的我你高攀不起。”
53、曾国藩认为,善于阿谀奉承的人,往往口蜜腹剑,内心虚伪城府深。这种人跟你相处时必然不会以诚相待,要么是有求于你,要么是别有用心。
54、曾国藩认为,为人处世,必须常常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时时处处谨言慎行,三思而后行,才不致铸成大错,召来大祸。
55、他总结说,余自经一番磨炼,“始知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天地间惟有谨慎是载福之道”;“近岁在外,恶人以白眼藐视京官,又因本性倔强,渐进于愎,不知不觉做出许多不恕之事”,寻致他四面受掣,进一步悟出了一些在官场的为人之道:“长傲、多言二弊”。“历观前世卿大夫兴衰及近日官场所以致祸之由,未偿不视此二者为枢机”,自勉“只宜抑然自下,一味言忠信,行笃敬,庶几可以遮护旧失,整动新气”。
56、他在致其弟信中说:“吾自信亦笃实人,只为阅历世途,饱更事变,略参些机权作用,便把自家学坏了!贤弟此刻在外,亦急需将笃实复还,万不可走入机巧一路,日趋日下也。”至于坚忍功夫,曾国藩可算修炼到了极点。
57、观气识人,可以发现他是否沉得住气,是否具有临危不乱的素质;
58、实际上就是九种识相之法
59、为人处世
60、厚道之人,也并非有多强的自制力,而不过是用设身处地的共情代替了冲口而出的冲动,说到底,这份共情,是内心的善良使然。
61、三、不交恩怨颠倒,全无性情者
62、阴阳怪气的话,不说
63、曾国藩主张勤俭持家,努力治学,睦邻友好,读书明理。他在家书中写道:“余教儿女辈惟以勤俭谦三字为主。
64、治军用人
65、不说尖酸刻薄的话,是对他人最大的善意。
66、观色识人,可以知道他的情绪状态,厚道之人,气色温和柔顺,勇敢之人,气色刚毅,聪明的人,气色豁达;
67、为人者如何处世?一、广交良师益友,遍结同人(同级,同岁,同乡,同道等)。
68、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从来都不可能“单枪匹马闯天下”,一路上的风雨兼程总有需要别人扶一把、拉一把的时候。
69、自私贪婪的事不做
70、弯弯绕绕的话,不说
71、一个16岁的男孩说,“我12岁的时候爸妈就离婚了,我妈从来没夸过我,每天骂我猪脑子,废物。”
72、因此,不如少点套路,多点真诚,摘下面具,坦坦荡荡、光明磊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经得起风雨,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73、怨话不说
74、薄情寡义之人,天也会嫌弃;知恩图报之人,谁都愿意相帮。
75、观筋识人,可以识出他的胆量;
76、三件事不做
77、六、不交落井下石的人
78、因为他们深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79、做人厚道,说话就要实在。比起把时间浪费在弯弯绕绕上,不如开诚布公、把握好重点和分寸,如此反而事半功倍,让人心悦诚服。
80、古人云,道不同不相为谋。志向不同的人思维方式和考虑的角度不同,做事的目的自然也不相同。与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人相交,彼此都能获益良多。
81、所以,做人不必太精明,太会算计的人,往往会失去很多东西。人也不能总想着占尽天下便宜,不要说天下的便宜是根本占不尽的,更重要的是,便宜占多了,早晚会吃大亏。
82、三种话不说
83、曾国藩告诫子女吃亏是福,不要计较一时得失。适当让出自己的利益,让别人感觉占了便宜,反而会赢得他的尊重的信任。
84、四、不交不孝敬长辈,不友爱兄弟的人
85、因为他们深知,芸芸众生,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
86、试想一下,凭“三寸不烂之舌”游走于各国的张仪,如果只是巧舌如簧,而没有丝毫的诚意,又怎么能说得通君王诸侯,成为搅动风云的重要人物呢?
87、做人做事倘若有面具,或许会掩盖一时,但却掩盖不了内心。
88、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缘由的成天怨天尤人,只会徒遭他人的白眼。
89、厚道之人,总是能将这几句话放在心里:
90、高调张扬的事不做
91、人们时常会把语言的杀伤力挂在嘴边,却又总是话到嘴边冲口而出,而在瞬间忘记了所谓的“语言杀伤力”。
92、孟子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意思是说,为人处世不能愧对天地,不能愧对自己的良心。
93、持家教子
94、《增广贤文》里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95、意思是说,与人交谈,即使再好的口才,若没有真情实意,都不足以说服他人。
96、不愧对天地,不愧对自己的良心,就不能做薄情寡义之事。
97、曾国藩也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98、曾国藩时常教育子女,孝敬父母长辈,爱护兄弟,这是做人的根本。对家人的态度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性,如果连自己至亲的家人都不爱护,对其他人的态度可想而知。
99、五、不交迂人
100、人生如戏,最好的演技莫过于本色出演。否则,就是劳累了自己,搅扰了别人。
101、曾国藩虽然出生于清朝,接受的教育是传统的儒家文化,但他对西方的先进文明一直保持积极拥抱的态度。从他积极协助开展洋务运动就可以看出,他并不是迂腐的文人,他甚至十分讨厌这类人
102、《老子》中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其实讲的就是:待人之道,精明不如厚道。
103、选人标准
104、老子说:“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105、战略战术
106、厚道之人,首先在说话上,就没那么多弯弯绕绕,虽也并非傻愣愣地直来直去,但必定开门见山、简洁明了,且诚意满满。
107、尖酸刻薄的事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