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说说文案 > 十句比喻精选36句

十句比喻精选36句

时间:2024-11-22 11:52:56

1、煞费苦心:指费尽心思。

2、地老天荒:形容经历的时间久远。

3、老谋深算:形容深谋远虑,办事干练。

4、火眼金睛:比喻眼光十分犀利,能洞察一切。

5、他渴得喉咙都要冒烟了。

6、拟人句:

7、无花果真的没有花朵吗?当然不是啦!花朵其实在内部的子房里,也就是果实的雏形。蜜蜂会从底部的小洞里钻进去然后使花朵受精。我们吃的是它膨大的花序轴!

8、反问句:

9、三句不离本行

10、排比句:

11、那碧绿的叶子,仿佛一块无暇的翡翠,闪耀着迷离的光点。

12、青蛙在池塘里纵情歌唱,似乎在为春天伴奏。

13、论古谈今:形容话题广泛。

14、春,是一幅亮丽缤纷的画卷;春,是一首谱写着生命传奇的歌曲;春,是一艘希望搭乘的龙舟。我爱你,春!

15、他的脚像灌了铅似的,怎么也不听使唤。

16、夸张句:

17、十全十美

18、真有那么神奇?可看看他那真诚的眼神,不像是在骗人。

19、比喻句:

20、牢不可破:形容人的意志、态度或相互关系,异常坚固。

21、红彤彤的果子挂满枝头,仿佛一个个可爱的小灯笼。

22、一五一十

23、一字一句

24、一只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25、铤而走险:形容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

26、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各地,经历了许多战斗。

27、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3、说明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时间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5、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6、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7、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8、说明语言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28、千钧一发: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29、难道这是少先队员该做的吗?

30、鼠目寸光:形容目光短浅,缺乏远见。

31、十指连心

32、十字路口

33、十五的月亮真圆啊!好像一个白银盘挂在高高的天空;十五的月亮真亮啊!照得连漆黑的天空犹如白昼;十五的月亮真美啊!仿佛天上的星星都黯然失色。

34、设问句:

35、难道你不为这而感到震惊?

36、一暴十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