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反复吟诵了几遍,又想将“推”改为“敲”,他犹豫不决,于是在驴背上做推敲的姿势,惹得路上的人又好笑又惊讶。正在他想得入神的时候,跛驴冲撞了时任长安最高长官的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车骑。
2、答: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孙中山
3、有一次,诗人贾岛骑着跛驴去拜访朋友李凝,一路上搜索诗句,名叫《题李凝幽居》的诗,其中有一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推)月下门。”
4、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5、唐太宗李世民喜听与善取各种献议,深谙“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之理。其直谏大臣魏徵曾上疏数十,直陈其过,劝太宗宜内自省,居安思危,察纳雅言,择善而从。
6、敲更好,因为是在晚上,僧人想去普通人家里,肯定是要敲门比较符仓常理,而推则不合埋,所以敲更好
7、具体到本诗,名为《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8、韩愈问贾岛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
9、“以人为镜”,用到一个贤良的大臣来劝诫他,“可以明得失”,可以了解到他所有的政策的得跟失,进而去修正。唐太宗说他有这三面镜子,魏征死了,也就坏了一面。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来,一个贤明的君主一定是非常惜才、爱才,他才能够赢得这些大臣对他的信任。
10、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传诵的名句。“推敲”两字还有这样的故事:一天,贾岛骑在驴上,忽然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初拟用“推”字,又思改为“敲”字,在驴背上引手作推敲之势,不觉一头撞到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至韩愈面前。贾岛便将做诗得句下字未定的事情说了,韩愈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作‘敲’字佳矣。
11、韩愈认为鸟宿池边树为静,僧敲月下门是动而有声,认为敲字更好。
12、后魏徵逝死,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叹曰:“以铜为镜,可使穿戴之时,端庄齐整;以史为镜,可知历朝以来,存亡兴替;‘以人为镜’,可观人之举措,以明本身得失,吾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已死,吾亡一镜矣。”
13、哪个好,首先要看贾岛写诗的时间,地点和环境。贾岛写这首诗意在写出凄凉,寂静,和幽远的感觉。
14、韩愈听了,也加入了思索,良久之后,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15、除了推敲二字的典故,贾岛此诗放在唐代诗坛里算不上绝品,而这也更符合他普通人的定位。贾岛被后人称为“诗囚”又被称为“诗奴”,或者更合适的称谓,应该是“世奴”,在所有人都乘风破浪的时候,落魄的人只好躲在时代的角落里,或默默努力,或甘于平庸,或自暴自弃。
16、敲更好,推没有敲合理。
17、从诗歌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属于城郊结合部的偏远区域。人烟稀少且时间已经进入夜晚。鸟儿回到巢穴中安眠,僧人此时想回寺或者借宿都不会用推门这种类似于破门闯入的方法。这时候用敲门的方式请人开门更常理。
18、太宗对梁公:说:“用铜做镜子可以使外衣和帽子正确地佩戴;以史为鉴,我们可以知道国家兴衰的原因;你可以用人作为镜子来发现自己的对错。我视这三面镜子为珍宝,以防止自己犯错。现在魏徵去世了,我失去了一面好镜子。”
19、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用敲更能突出时间在晚上,一片寂静和住处的偏僻,无人。所以这里用敲要比用推字更传神,更贴切,更能准确地表达作者当时所处之环境。
20、敲好。
21、这句话是唐太宗说的李世民,白来源于《旧唐书魏徵传》,而原句是:
22、贾岛的推敲二字在唐代当时大文豪韩愈就认为敲字更好,这个典故出自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诗:“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23、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贾岛作此诗时太专注,演试推敲二字时撞了韩愈的轿子尚不知,韩愈惜才,曾授业贾岛。
24、个人认为,用“敲”字,效果更好一些。
25、扩展知识
26、贾岛,唐代诗人,字阆(读láng)仙,因善苦吟,人称“诗奴”,与孟郊共称“郊寒岛瘦”,为苦吟诗人的代表。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
27、主旨是幽静,空幽。用敲字,可于幽灵之中,见声音,更显环境的空灵。
28、太宗说,梁公说:“以铜为镜,可以佩戴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亡;把人看做一面镜子,你可以看到得失。朕尝宝用这三面镜子来保护自己。今天,魏徵死了,然后他像一面镜子一样死去。"
29、其实当年大文学家韩愈已经给出了正确答案,敲!
30、原诗为: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31、翻译:
32、“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啊。”——这堪称对魏征人生价值的最佳注释。现在也有说:“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的,意思一样。
33、“以人为镜”。乃指以人为借鉴。即将其成败得失,引以为鉴,以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