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儒学视角是以旁观的视角内视自己,遵从良知做人做事,时刻保持自省自律。
2、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笔者以为:主要应指思想,理论和观念而言。同时,它也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包括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内容极其广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还有,它的基本特征能否从八个方面概括,供讨论。一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二是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三是人道主义和民本主义思想;四是重理想道德,重气节和人格修养的思想传统;五是重和谐的思想传统;六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思维的传统;七是重兵法的传统;八是重视国家管理的传统。
3、道重视“无”的价值
4、所谓修心就是将外求的心转回内求,不要受到外界刺激影响,先做到心不被境转,也就是不动心。所以佛学修行标准:动心就是犯罪。然后在这个不完美的物理世界之上,构建出一个完美的心理世界。因为决定人心情的不是环境,而是心境。这正是人的伟大之处在于可以为内在信仰而活,而非外界刺激。地狱般的环境,也影响不了我天堂般的心境。身在地狱,心在天堂。所以境随心转,则为圣贤。
5、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一切皆是空无的!
6、儒家是修身学
7、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显著特点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8、无→有→无
9、从内到外,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完善自己。教人如何做自己,做人做事。
10、二、重和谐与统一
11、一条总规律:万物都是从无到有,再到无。
12、所有人皆从修身开始,以修身为重。
13、一切皆变,一切皆空;那人生做什么都是无意义,甚至无所谓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因为做什么都无所谓,那么人就是自由的,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那就做最爱的。所以佛教徒都是悲观主义的乐观者,这就是所谓的: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的人!
14、反向追求:内圣外王
15、道是无意不变的矛盾,一阴一阳之谓道。
16、一、重伦理、倡导道德至上
17、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也归于无。
18、修身是为了尽性
19、如何尽性:修身才能尽性,只有每时每刻自省自律,方能随时随地自信自由。
20、有的世界都是相对的世界,是非常道。
21、常道:绝对的世界,无,永恒。
22、一、理性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科技,可能会亡国;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的文化,就要亡种,而亡种比亡国更可怕。对中华民族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身份证和象征,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唯一标志。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我们先民追之不舍、迄今十多亿中国人仍然哺之于中的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一棒子打死,妄自菲薄、数典忘祖,搞历史虚无主义是不行的;但抱残守缺、照抄照搬、全盘吸收,大搞复古主义也违背历史发展的规律。冯友兰曾说:“中国人最关切的是中国文化和文明的继续和统一。”我们的智慧或可超然于文化之外,而我们的最终命运又必然统摄于文化之中。因此,理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不贰选择。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有识之士也在不断思索,在“我们不能任其自然推移,我们要求有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同时,“要使中国能在文化的领域中抬头,要使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思想都具有中国的特征,必须从事于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1958年《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建议以儒家文化为主,融会西方“民主、科学”,以达“返本开新”后的世界价值和济世功用。2004年《甲申文化宣言》的策略落脚点:侧重强调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平等、多元共生的见解及中华文化对世界未来的可能性贡献。“主张每个国家、民族都有权利和义务保存和发展自己的传统文化;都有权利自主选择接受、不完全接受或在某些具体领域完全不接受外来文化因素”,“不同族群的恒久信仰、行为方式和习俗,则理应受到尊重”,“主张文明对话,以减少偏见、减少敌意,消弭隔阂、消弭误解。我们反对排斥异质文明的狭隘民族主义,更反对以优劣论文明”。近代中国的三次文化宣言,通过以文化的名义直抒当下诉求,折射出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策略指向演进的历史轨迹以及未来文化建设策略在价值取向和技术选择上的理性趋势。 二、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后期的封建社会里一定程度上起着阻碍历史进步的作用。但仍然有与现代化融合从而促进现代化成功实现的诸多营养成分存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东亚价值观”仍是亚洲各国发展的文化基础,而且还受着那些“文明过度”的西方学者的特别青睐――认为在中国这种以伦理主义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中可以寻求到医治由“过度文明”带来的“文明病”的良方。(一)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尽管这个“文化酱缸”在一定时期内束缚了历史的发展,但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积累,是中国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整理,从中吸取精髓,使之发扬光大;摒弃糟粕,以史为鉴。(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文化的“神”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文化的“形”是文化的“神”的载体,要发挥传统文化新的生命活力,就应实现其“神”与其“形”的现代统一。因此,一方面要致力于传统文化固有的“形”保存、保护――经典文本、文物古迹、传统节庆、优良的民间习俗、民间谚语等文化遗产,使之继续发挥作为传统文化其“神”的载体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要总结传统文化中的“神”,对其进行现代价值再创造,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和价值观念,及时反映和体现出改革开放进程中涌现出的一些新思维、新观念、新取向,使中国文化更具时代特征和时代引导能力,使有“形”的文化遗产具有现代生命力。(三)重构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腐朽、落后、愚昧成分已经难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需要,必然会被文化自身的新陈代谢所抛弃。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改造要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意识,弘扬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以和为贵”、“兼爱”、“尚贤”、“自强不息”等普适性文化元素要大胆地发扬光大,应该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文化中包含的科学精神、民主思想、法制观念、理论等文明成果,要像学习马克思主义一样,吸收、消化、使之中国化,成为中国文化中浑然天成的一部分,使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更加完善。三、大力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中国传统文化,重构中国传统文化,最终目的就是要使中国传统文化深入民心,并且走出国门,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最重要的两个途径是:学校教育和媒介传播。(一)学校教育活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个由来已久的话题,也是国家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2006年9月国务院发布《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笔者认为,要系统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还应该将其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独立于语文、历史等其他各科。这是向中国知识阶层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而知识阶层是发展文化的生力军,是普及文化的传播者。这门课程应重在介绍中国传统思想、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传统风俗习惯、传统文学艺术等,让学生在这门课程中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产生敬畏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产生历史认同感和归属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发展的联系而产生自信心;吸收中国传统思想而提高道德修养,学习中国传统文学艺术而获得美的教育。(二)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向大众、向世界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适性宣传,将传统文化融入文学艺术、影视戏剧中,渗透在网络、文化交流、旅游观光中,面向社会大众,重新唤起社会大众了解传统历史和文化的热情。通过这些媒介宣传,使中国传统文化民间化、大众化、全球化。目前,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斯宾格勒的“文化有机论”与季羡林的“21世纪是东方文化世纪论”,以及不少学者认同的“太平洋世纪论”都认为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将成为世界主流或内核。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传统文化在扬弃了落后和腐朽,在吸收了中国新文化、新思想,在融合了世界先进文化后,将在中国、在全世界显出勃勃生机。中国“礼义仁智信”的做人原则,教化为本、以德为先的政治策略,饱含中国深厚文化底蕴的风俗民情,孕育中国悠久历史的名山大川,将成为中国先进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蕴藏着丰富价值理念的中国传统文化将在人类新一轮道德价值规范的重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的和平崛起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我们向发达国家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会以新的方式与世界文化、现代文明并存,并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导致的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笔者认为只有历史辩证地正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保护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重构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采用不同的媒介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近百年来,国人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冰火两重天。上世纪两次大的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使中国传统文化遭到灭顶之灾,而尤其可悲的是使中国人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情操难以为继,使新一代的中国人出现了信仰危机、价值危机、道德危机,导致民族精神的衰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冷静的反思;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恢复,研究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当下思想文化界一道众所瞩目的风景线。由政府到学界,由国内到国外,国学热不断升温。如,在《百家讲坛》阎崇年讲清帝、刘心武讲红楼、易中天讲三国、王立群讲史记、于丹讲论语;《光明日报》专门开设了国学版,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开设了“国学频道”,新浪网高调推出乾元国学博客圈,政府举办了“俄罗斯‘中国年’”、“德国‘中国年’”,在各个国家开设孔子学堂,等等。这一冷一热带给我们很多思索: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笔者简要地探讨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并对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方式作了思考。
23、佛学的理论基石就四个字:无常归空!
24、坚持的最高境界就是不坚持
25、佛学视角是以空的平等视角+变的动态视角+无我的客观视角看待世界。
26、道学不争无为表达的是同一种思维:通过先放弃自己想要的来达到自己想要的。
27、有+时间=无。
28、宇宙万物都处于循环往复运动变化当中,但是这个变化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也就是讲每件事物的发展过程,从头到尾都存在矛盾。
29、道是在任何时空都不变的东西。
30、对立统一的思维:
31、三、月热迫分陆二;东西文化形成;
32、无+时间=一切可能。
33、福祸相依: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34、两点真相:
35、佛学一一修心,做自己,处理自己与内心的问题,讲空。
36、修一一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完善自己。
37、人们很容易看到“有”价值,却忽略了“无”的价值。其实真正重要的东西往往是看不见的。
38、变:不存在永不变
39、通过放弃控制来达到控制
40、道学是自然学,讲适应!
41、不争意识:唯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42、道学视角是以世界的视角看自己,所以不是我想要什么就做什么,而是这个世界需要什么,我能为世界做些什么。
43、逆向思维:欲取先予
44、利他意识: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45、道学一一修道,做事,处理自己与自然的问题,讲适。
46、佛学讲求修心
47、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48、个人基研发现古今,
49、夏农耕月阳历,仍世袭月控文明。
50、所谓的封建糟粕是上层社会建立秩序后,异化学说曲解学说来维护统治,因为文字的含义的解释权农民不掌握,就像同样一句话每个人的解读不一样,但是如果回到原点,把他的话想象成农民说的,就能大致理解一下,
51、月亮太阳盖地,伏羲阴阳文化。
52、道眼总能看见世界的反面,以及反面的价值。
53、道家总是反过来想问题。
54、什么是道?
55、人生不断完善自己最重要,其它都是假的。
56、道:以老子为首的道家思想。‘道’是指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如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物极必反,水满则溢。等等。
57、想要研究中国,先要明白中国是什么,中国就是农耕民族,简易来说就是农民,所延展的文化也大体与此相关,
58、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就是以人为本,以我为主。修,学习做人开始,解决自己与自己内心问题,自己与他人相处问题,自己与世界关系问题。更多的是内看,了解自己。而非的外看,了解外界。
59、空:不存在永存在
60、佛学:核心思想是“一个中心”和“两点真相”。
61、变: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切皆是短暂的!
62、佛学用一句话总结:真相给人爱与自由,但它先让人痛苦。
63、简单来说就是:国家本位、宗法意识、等级观念、礼治主义
64、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都是为了修身,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65、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成其私。
66、农民怕什么,农民怕天灾,战乱,精英才能产生文化,但是精英诞生于农民,所以文化也表现为农民的思考,为了应对天灾,产生道家学说天人合一,与自然万物和谐共生的理念,应对战乱,产生儒家家国天下以及民贵君轻的理念,探究生死,接受改造了佛家的轮回因果学说,墨家着重表明兼爱非攻平等的理念,中国的神皆为美好的愿望,是代人言的神,例如关公,岳飞,
67、这个问题有点费脑筋,首先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人们习惯于把思维局限在狭义的文化,这是不对的。广义的文化又太宽,一片瓦一块石头都是文化,“岁月无语,唯石能言”,凡体会人类活动的痕迹的都是文化。还有什么非物质文化,我所讲的是核心文化,即作用于人的思想的那一部分,就是人们思维的格式化。这样,才可以作适当比较,才能看出中国文化的某些特征。例如,中国文化重视道德,“厚德载物”。又例如,中国文化重视家庭观念,推崇孝道。再如,中国文化强调自律,外国讲法制。最大的糟粕就是凡事论关系,请客送礼,圈子文化。
68、中国文化主要就是儒释道,基本特征是修一一学习做人。
69、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按照中国古代的传统说法,可以把中国传统文化叫作“崇德”型文化。
70、以自由为中心
71、佛学讲求修心,因为我们平常做人时,心常不属于自己。譬如见好看的就开心,难看的就生气;好听的就开心,难听的就生气。所以开心不开心都是受外界刺激决定的,所以我们就是心随境转一一则为凡夫。
72、儒家就是以修身为本,就是在教人怎么学习,怎么做人。学习怎么做人,做人怎么学习。反复讲学习做人。修身就是学习做人
73、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所谓的中庸之道。讲究仁义礼智信,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百善孝为先,和为贵。这些思想精髓到现在还在指导人们的一言一行。
74、儒家就是以尽性为道,就教人将人事物的天命天性发挥到极致。
75、上下五千年,以人为本的唯物主义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化。社会主义是以人民为中心,一切权利给予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中心的伟大的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76、道可道,非常道。
77、所以,合理的教化人民及子孙后代的方法就是中国文化,只要看他所做所说合不合道就知道是不是中国人了!
78、佛学,是自由学,讲真相!
79、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是:用仁义道德包装起来的虚伪、自私、贪婪、懦弱、外强中干的小人文化叫做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精英比牛毛还多,两千多年来,除了汉朝和唐朝外,其余的时间几乎都是以儒家文化为主,最终,儒家文化把中华民族推进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痛苦深渊。儒家文化的特征的证据:国家社科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古文字研究会法人代表、中国文字学会会长、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黄德宽与十几个教授研究清华简中的《保训》十几年,至今不知道《保训》说啥。真是无知者无畏,他们居然把我们老祖宗创造的终极哲学″中"说是中道的意思。黄德宽有五大耀眼的光环,却读不懂《保训》,这个事件将儒家文化虚伪、自私、贪婪、懦弱、外强中干的本质展现得淋漓尽致。我是初中文凭,后来国家规定初中文凭不能教初中,必须要大专以上文凭才能教初中,为了让我继续留在初中,教育局给了一些特殊的机会考大专文凭,最终没有考得,教育局违反国家规定一留我在初中工作到退休。2016年在新闻上看到《保训》,于是,以《保训》为线索将中华文化的内容和发展脉络写成资料寄给国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陈来等教授,至今没有回音。在此简略的意译《保训》最重要的一段话:"昔微假中于河,以复有易,有易服厥罪,微无害,乃归中于河"。意译:从前,精深奥妙的中借宿在河图洛书里,由于当时没有文字,于是,就用八卦符号来表示中的内容,后来将八卦称为易,易能够消灾化煞,连一点小的灾难也没有。后来,文字产生以后,就用文字来表达中的内容,这样,八卦就发展成了精深奥妙、适用于政治、军事、教育、商界、农业等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的终极哲学,这个终极哲学就是河图洛书中的顶级学问。证据:一,《道德经》中说:"多闻数穷,不若守中",意思是中能够解决人类所有活动中的问题。二,《道德经》中第三十九章说:"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里面的″一"就指″中"。三,孔子说:"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四营:河图洛书→双龙太极图→曲→八卦。用图案表达的是小成就。八卦以后用文字表达的是大成就,即:中。孔子的″大成至圣"的称呼由此而来。因此,"昔微假中于河,以复有易,有易服厥罪,微无害,乃归中于河”这段话是周文王讲述中华文化的内容和这个文化的发展过程,信息量巨大。
80、儒学一一修身,做人,处理自己与他人的问题,讲诚。
81、通过利他来利己
82、中国的文化形态中以人伦关系为中心的人和主义价值观和行为追求,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中华民族突出的持征。强烈的和谐意识使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向心力。
83、道的心法:对立统一的三分法,非常人常用黑白分明的二分法。
84、三分法一一无中生有,以柔克刚,大智若愚,难得糊涂最好。
85、二、又进远古未代,月浑照地赤道;
86、中国历来以道德为基,不论儒、释、道,都说道德,就连我们共产党人也常把道德挂在嘴边,道是天地自然的运转规律,德是按照规律来做。
87、以不争达到无所不争,以无为达到无所不为。
88、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89、非常道:相对的世界,有,短暂。
90、无为而为:有所为有所不为,只有不做什么,才能做好什么。
91、中国文化四大特征;
92、无的世界才是绝对的世界,是常道。
93、一、华人远古历史,皆属地远中期;
94、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
95、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浩如烟海,灿若星河。上下五千年一脉相承。但共基本特征我认为如下几个字:
96、修到最后就是止念,没有一丝丝杂念,没有一点点恶意,也就是思无邪。
97、儒释道都是讲一件事:修一一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