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
2、社会秩序范围着个性,为了秩序的维持,一切足以引起破坏秩序的要素都被遏制着。男女之间的鸿沟从此筑下。乡土社会是个男女有别的社会,也是个安稳的社会。——费孝通
3、引自文字下乡
4、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
5、“贵姓大名”是因为我们不熟悉而用的。熟悉的人大可不必如此,足声、声气,甚至气味,都可以是足够的“报名”。我们社交上姓名的不常上口也就表示了我们原本是在熟人中生活的,是个乡土社会。
6、权力之所以引诱人,最主要的应当是经济利益。
7、费孝通先生讲,社会学里通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即我们通常说的,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乡土社会里人们从熟悉中得到信任,而且自然存在规矩。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个人不知底细,由此发生法律。
8、在“面对面社群”里,连语言本身都是不得已而采取的工具。语言本是用声音来表达的象征体系。
9、语言只有在一个社群所有相同经验的一层上发生。群体愈大,包括的人所有的经验愈繁杂,发生语言的一层共同基础也必然愈有限,于是语言也愈趋于简单化。
10、人的当前是整个靠夫自成能忆所保留下来的“过去”的累积。如果夫自成能忆消声那对了、遗忘了,我们的“时间”样一看可说是阻隔了。----费孝通
11、我本来就可爱,还用装吗!!——VJ朋友拿她开心“别装可爱了,你怎么样也不可爱”
12、社会秩序范围着个性,为了秩序的维持,一切足以引起破坏秩序的要素都被遏制着。男女之间的鸿沟从此筑下。乡土社会是个男女有别的社会,也是个安稳的社会。----费孝通
13、从社会冲突一方面着眼的,权力表现在社会不同团体和阶层间主从的形态里。在上的是握有权力的,他们利用权力去支配在下的,发号施令,以他们的意志去驱使被支配者的行动。权力,依这种观点说,是冲突过程的持续,是一种休战状态中的临时平衡。----费孝通
14、生活就是个无尽的怪圈,总想要逃离圈着你的它,走不出来还一直循环着
15、社会秩序范围着个性,为了秩序的维持,一切足以引起破坏秩序的要素都被遏制着。男女之间的鸿沟从此筑下。乡土社会是个男女有别的社会,也是个安稳的社会。
16、或许语言和文字确实于文化的形成必不可缺,但这些都不是最直接的交流,而是不得已情况下催生的方式。因为语言和文字有其固定的模式(且使用群体越庞大,模式越趋于简单化),因而会导致人和人间的情意有些公式化,也因此会有“词不达意”、“无言胜有言”的情况出现。
17、男女生理上的分化是为了生育,生育却又规定了男女的结合。这一种结合基于异,并非基于同。在相异的基础上去求充分了解,是困难的,是阻碍重重的,是需要不断地在创造中求统一,是浮士德式的企。浮士德是感情的象征,是把感情的激动,不断的变,作为生命的主脉。浮士德式的.企也是无穷止的,因为最后的统一是永远不会完成的,这不过是一个求同的过程。不但这样,男女的共同生活,愈向着深处发展,相异的程序也愈是深,求同的阻碍也愈是大,用来克服这阻碍的创造力也更需强大,在浮士德的立场说,生命力也因之愈强,生活的意义也因之愈深。
18、乡土中国第二章句子赏析:
19、乡土中国第一章好句1、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韬奋文集》
20、事实上在现代社会,依然处处可见乡土社会这种“面对面的社群”所遗留的习惯。
21、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从心。换一句话说,社会和个人在这里通了家。
22、世界上最糟糕的一种感觉是,你无法爱上别人,只因你依然留恋那个伤害你的人
23、引自乡土本色
24、乡土社会还是一个血缘社会。血缘关系维持着社会结构的稳定。在乡土社会中,人口是不需要流动的,因而血缘和地缘是一种合一的状态。乡土社会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熟人社会,在这种社会中是无法产生商业的。当血缘和地缘出现分离,社会性质由血缘结合转变为地缘结合时,社会性质也将发生转变。
25、人口在增加,一块地上只要几代的繁殖,人口就达到了饱和点,过剩的人口自得宣泄出外,负起锄头另辟新地。可是老根是不常动的。这些宣泄出外的人,像是从老树上被风吹出去的,找到土地的生存了,又形成一个小小的家族殖民地,找不到土地的也就在各式各样的运命下被淘汰了,或是“发迹了”。——费孝通
26、在一个社群所用的共同语言之外,也必然会因个人间的需要而发生许多少数人间的特殊语言,即所谓的“行话”。行话是同行人中的话,外行人因为没有这种经验,不会懂的。
27、男女生理上的分化是为了生育,生育却又规定了男女的结合。这一种结合基于异,并非基于同。在相异的基础上去求充分了解,是困难的,是阻碍重重的,是需要不断地在创造中求统一,是浮士德式的企。浮士德是感情的象征,是把感情的激动,不断的变,作为生命的主脉。浮士德式的企也是无穷止的,因为最后的统一是永远不会完成的,这不过是一个求同的过程。不但这样,男女的共同生活,愈向着深处发展,相异的程序也愈是深,求同的阻碍也愈是大,用来克服这阻碍的创造力也更需强大,在浮士德的立场说,生命力也因之愈强,生活的意义也因之愈深。——费孝通
28、甲团体想用权中只好来统治乙团体以谋求经济于了益,必须有一前提:一多并子是乙团体的存在可以供如想这项于了益;说得更明白一些,乙团体的生产量必须能超过它的消费量,大成笑多并不有一些剩余去引诱甲团体来征服它。这是极重格作的还着在的。一个只有生产它生存必须的的消费品的人要多家着在有资格小和别满中风奴隶的。----费孝通
29、在中国的乡土社会中基本的社群关系就是家庭。当然这种所指的家庭与西方的家庭完全是不同意义的。乡土社会的家庭也可以称为“小家族”,它并不是单纯的指由亲子所构成的生育群体,而是扩大范围的社群,在结构上是一个氏族。这种家族包括生育功能,但不限于生育功能,它包括了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在内。而西方的家庭结构,往往仅限于夫妻关系,这个社群能经营的事务主要就是生儿育女,而其他功能多在其他团体中实现。
30、这一段颠覆了我曾经的认知。过去我常听老师讲起文字对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然而事实上“文字是间接的说话”,甚至说话(也就是语言)都是一种不得已的象征体系。
31、乡土社会是个男女有别的社会,也是个安稳的社会。男女之间的关系有一种安排,使他们之间不发生激动性的感情,他们在行为上按着一定的规则经营分工合作以此来保证社会的稳定形态。
32、学习必须打破个人今昔
33、文字是间接的说话,而且是个不太完善的工具。
34、语言只能在一个社群所有的相同经验的一层上发生。群体愈大,包括的人所有的经验愈繁杂,发生语言的一层共同基础也必然愈有限,于是语言也愈趋于简单化。
35、人口在增加,一块地上只要几代的繁殖,人口就达到了饱和点,过剩的人口自得宣泄出外,负起锄头另辟新地。可是老根是不常动的。这些宣泄出外的人,像是从老树上被风吹出去的,找到土地的生存了,又形成一个小小的家族殖民地,找不到土地的也就在各式各样的运命下被淘汰了,或是发迹了。
36、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构成的网格,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