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名言精选 > 那个叫“招弟”的女孩,终于成功改名了

那个叫“招弟”的女孩,终于成功改名了

时间:2024-11-25 14:43:55
据澎湃新闻消息,20岁的河南女孩“芃芃”终于告别“招弟”,迎来了新名字。 女孩芃芃(原名招弟)在小学四五年级时,偶然从一本乡土小说中看到了和自己一样的名字“招弟”,那是她第一次明白,原来自己名字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含义:父母希望能“招”来一个弟弟。 此后,名字成了她难以启齿的禁忌,自卑感也如影随形般对她造成了莫大的困扰。 无论是表彰大会,还是自我介绍、别人念自己的名字,芃芃都如芒在背,改名成为了她的执念。 为了改掉“招弟”这个名字,芃芃3次提起申请,但一直没能成功,为此还患上了很严重的抑郁症。 去年新修订的《民法典》正式实施,对于姓名更改的规定有所改动,让芃芃看到了希望,它决定再一次尝试改名。 终于,经过一系列的严格流程,焦灼地等待了几周之后,芃芃正式告别“招弟”,拥有了新名字。 当新名字终于生效的那一刻,芃芃觉得自己终于解脱了,有一种涅槃重生的感觉,她说:“我终于是我自己了!” 究竟有多少女孩叫“招弟”? 招弟,顾名思义即父母给女儿下达的一项任务:希望她能“招”来一个弟弟。 与招弟含义类似,还有“梦娣”、“迎娣”、“来娣”等等,这些“简单粗暴”的名字背后,是父母明摆着的重男轻女。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现代社会怎么可能还有家长如此愚昧,为生男孩给女儿起这样的名字。 但事实上,叫“招弟”的女孩不在少数。 截止10月24日,以国内某省份在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查询到的重名数据为例,省内可以检索到的叫“招弟”和“招娣”的女性有11104人。 尽管60岁以上叫“招弟”“招娣”的女性最多,但20岁以下的00后,也有380人。 380个名叫“招弟”的女孩,代表着380个重男轻女的家庭,每个女孩都可能有与芃芃类似的遭遇。 每一次她们的名字被唤起,都在提醒着一个事实:自己的出生,其实是不被祝福的,父母真正希望的,是一个男孩,自己永远不可能得到父母全部的爱,因为他们早已经把心里最重要的位置,提前留给了那个尚未出生的弟弟。 叫“招弟”带来的困扰有多大? 据称爸爸原本给芃芃起的名字是“晨旭”,取“旭日初升”之意,但爷爷执意给她取名“招弟”,因此“招弟”就成了她的名字。 从小到大,芃芃一直害怕与名字相关的任何场合,格外担心会有人问她那个“致命”的问题:你有弟弟吗? 来到青春期后,芃芃变得更敏感,也更不愿意与人交流,网络成为她最自由的一片天地,因为在这里没人知道她的真实名字。 而事实上,芃芃本来性格外向,之所以她不敢和人交朋友,名字占了很大原因。 每次到了新的环境,认识新的朋友,她都会把大家的名字列出来,看看有没有人的名字像自己一样如此“难听”。 然而,每次芃芃都发现,很多人的名字就和自己写的小说中的名字一样,是那种自己日思夜想很喜欢的名字。 终于,历经“千辛万苦”,芃芃改完了名字,以后她终于可以在公共场合大声地说出自己的名字了。 性别平等,任重而道远 经过这么多年发展,虽然“男女平等”观念愈发深入人心,但“重男轻女”这一封建思想并没有被根除,部分家长仍对其奉为圭臬,甚至在女儿的名字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某些地区,几乎每个家庭都是只有生出男孩,才会停止生育; 那些经济欠发达或者偏远地区,会认为生女儿“无用”,生儿子才有“底气”; 就算是职场上,某些公司考虑到女性的生育可能,也会提出一些苛刻的要求。 可以说,实现性别平等,仍然任重而道远。 而我们作为家长,必须要认识到的是,儿子和女儿都与自己血脉相连,并没有亲疏远近之分,女孩同样是独立的个体,而非用来“招男孩”的工具。 只有那些叫“招弟”的女孩越来越少,直至最终消失,多子女家庭的父母真正对儿女一碗水端平,才能彻底宣告“重男轻女”思想被丢在历史长河,社会实现更大的进步。 歪妈结语: “芃”的本意是草木茂盛,芃芃觉得自己的新名字有种“向阳而生”的感觉。 而对芃芃而言,改名也确实意味着过往人生的结束,新人生的开始,在丢掉“招弟”的枷锁之后,她终于迎来了新生。 今日话题:你对父母给孩子取名“招弟”怎么看? 我是@歪妈,家有萌宝一枚,专注于孕期、育儿方面的知识研究,更多的干货内容,请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