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豁然开朗后而劝学)
3、登高望远自伤情,柳发花开映古城。全盛已随流水去,黄鹂空啭旧春声。——武元衡《登阖闾古城》
4、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唐.岑参《忆长安曲二章寄庞催》
5、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6、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____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____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8、唐·李白
9、白话文释义: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10、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1、白话文释义: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日来。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捐躯。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
12、《南陵别儿童入京》
13、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14、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____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15、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借景写情,不仅写出了友人所乘船孑然远逝的情景,而且写出诗人凭栏目送的情景,此刻,诗人伫立在黄鹤楼上,久久地注视着那渐行渐远,以致于消失在茫茫水天相接之处的一片孤帆,他的心早已随船而去了。寄寓了诗人多少惜别之情啊!“唯见长江天际流”紧承上句,写出诗人在帆影消失后的感受。友人毕竟离去了,因此,望着浩渺的江水,诗人心中怅然若失,“唯见”一词把这种感受刻划的淋漓尽致。固然,“流”字的传情之笔,更是写出诗人的主观感觉,他此刻心驰神往,追随友人而去了。若非友谊至深,能有此依依难舍的心态么?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16、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____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1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离骚》
18、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论治体札子.甲申二月九日》
19、已是人间寂寞花,解怜寂寞傍贫家。老来不得登高看,更甚残春惜岁华。——司空图《九月八日》
20、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21、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____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22、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23、垂柳鸣黄鹂,关关若求友。春情不可耐,愁杀闺中妇。日暮登高楼,谁怜小垂手。——张琰《春词二首》
24、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25、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会当水击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
2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27、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王湾潮水涨了起来,江面显得更家宽阔,在江上只有我在这一叶舟,江上顺风航行,那,就会疾驰而去,这句是王湾在离开家乡之后,在路上的情景,一方面,孤舟显得很孤单,但是,这样的景色,有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之感。微风吹来,船帆满起。小舟奋力向前驶去。尽情享受大自然带给的一切。描写的视野开阔,动静结合,用了白描的手法,景致仿佛就在眼前。
28、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清代:徐锡麟《出塞》
29、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____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30、心胸宽广的诗:
31、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2、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战国.屈原《渔夫》
3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4、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35、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李白《行路难》
3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37、《塞下曲六首·其一》
38、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39、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4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王之涣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同时,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4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甫之任蜀川》王勃远离分不开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地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高尚的志趣远远超出流俗的常情,广阔的襟怀真的可以囊括世界;这两行名句发出的光亮简直要使一切送别诗黯然失色。诗的气势到此又掀起更大的波澜,象大鹏举起翅膀,挟着浑浑的旋风直冲霄汉,显出诗人的绝大笔力。
4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43、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自己如此落魄的情况下,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天下如此之多的很自己情况相通的人,希望他们有一间可以遮风挡雨的遮蔽之所。
44、登高可羡少年场,白菊堆边鬓似霜。益算更希沾上药,今朝第七十重阳。——司空图《白菊三首》
4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魏.曹操《龟虽寿》
46、白话文释义: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4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地感叹忧愤。国家动乱不安,战火经年不息,人民妻离子散,音书不通,这时候收到家书尤为难能可贵。诗人从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动乱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
48、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唐代: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49、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王维日落月出,松林静而溪水清,明月穿过松林填满了整个空间,清清的泉水在石头上面流过。一切都很安详,整洁,这句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只是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但实际上,这是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字里行间都是王维追求的清幽安闲之境,表达了是人顺应天性,恬然自适。
50、形容“心胸宽广”的诗句有:
5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绝句》(《乌江》)
5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3、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54、“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55、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唐.李白《行路难》
56、通过诗句中心所在,它在极为凝炼的诗句中透露人与人之间、人与物、物与物的表达,来代表诗词者当时的境界,通过诗词来传达诗人开朗、旷达、豪放的胸怀,格调极为高昂及思想。如一下诗句:
57、“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大学者朱熹在赞美读书后有所领悟,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