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才能够逍遥呢?庄子不光描绘了愿景,还给出了修炼法门。主要的修行方法有坐忘、心斋和忘我。
2、逍遥游中那句指出真正的逍遥,这里需要说上一句的是。
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4、如果一个人能保持淳朴本性的话,那他就是这世界上最完美的人。
5、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庄子〃养生主》【译】:脂膏烧完了,火种却流传下去,无穷无尽。【解】此句以薪喻形,以火比喻精神。薪尽火传,是说形体虽死而精神永存。后以“薪尽火传”喻学业师徒相传。
6、生长在山上的树木,因为自然的需要而被砍伐,膏脂因为能照明而被燃烧,桂树可以食用,所以被砍伐;漆可以使用,因而被割皮。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而不知道无用的用处。
7、曹溪久得法,游戏自逍遥。
8、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地》
9、说万物各有其本性,本无所谓高低。只要他们都各自充分而自由的发挥了自己的自然能力,他们就同等幸福。比如小鸟的幸福就是枝头高歌,大雁的幸福就是千里迁徙。各有各的幸福,但只要都实现了自己的自由,那他们是等同的幸福。
10、即使全世界的人都称赞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努力,即使全世界的人都反对他,他也不会因此而灰心丧气。在人生道理上,听取他人的意见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准则去做事,不受外界的影响,不做随风摇摆的人。
11、·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庄子语录
12、绝迹易,无行地难。
13、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14、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而人的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15、普通人最看重的是私利,廉洁之人看重的是名声,贤人君子崇尚的人生志向,圣人则最重视自然朴素的精神。
16、王国维《人间词话》。
17、与坐忘相联系的另一种体道工夫是心斋。老子的核心修炼工夫之一,即涤除玄览,去除掉心中蒙上的污垢。庄子的心斋同样是洗涤掉附着于内心的经验、成见、认知、情感、欲望和价值判断,自虚其心。与老子“致虚极,守静笃”的思想相合。
18、普通人当然羡慕这样的神仙日子。大多数人一生下来,便为各种事务缠绕,无数无机无量苦难。人们要经历学业危机、就业危机、中年危机、健康危机、养老危机,还有升学难、就业难、婚姻难、买房难、教育难、看病难,连最后找个合适的终点归宿都难。
19、什么样的境界是逍遥的境界呢?简而言之三个字:无所待。庄子大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详细描绘神仙的人。在庄子的笔端,藐姑射山的神仙“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道教的神仙从庄子这里发端,是一群“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神仙逍遥自在,不需要凭借外物--无所待。
20、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人间世》天下有道,圣人可以成就事业;天下无道,圣人只能保全生命。现在这个时代,仅仅可以避开刑戮。幸福不过像羽毛那样轻,不知怎样才可以去承受;祸患重得像大地一样,不知怎样才能避免。
21、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人间世》——庄子名言
22、释义:朝菌不知道有月初月末,寒蝉不知道有春天和秋天。
23、万物对以然的足以挠心者,故静也。----《庄子》
24、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竹笼是用来捕鱼的,有人捕到了鱼却忘了竹笼;兔网是用来捕兔的,有人捕到兔子却忘了兔网;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有人领会了思想却忘了语言。以鱼、兔喻意,以筌、蹄喻言。强调得鱼得兔是目的,筌、蹄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形象地说明了“得意忘言”的合理性。"得鱼忘筌"这一成语便由此而来。
25、当时的楚王听说了庄子的才学,派两名重臣作为使者,请庄子到楚国担任宰相。以为如此高官,如此礼遇,贫困的庄子必然招之即来。
26、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宜----《王者荣耀》
27、·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庄子名言
28、扁子曰:“……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民。……”《达生》现在你修饰己智以惊醒愚昧,修养自身以显示别人卑污,光明炫赫的样子就象举着日月行走一样。
29、达到逍遥游的最高境界句子是无所待而游无穷。
30、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立身处世,亦不妨从中借鉴。
31、逍遥游”是庄子的人生理想,是庄子人生论的核心内容。“逍遥游”是指“无所待而游无穷”,对世俗之物无所依赖,与自然化而为一,不受任何束缚自由地游于世间。“逍遥”,在庄子这里是指人超越了世俗观念及其价值的限制而达到的最大的精神自由。“游”,并不是指形体之游,更重要的是指精神之游,形体上的束缚被消解后,自然就可以悠游于世。逍遥游就是超脱万物、无所依赖、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在庄子看来,达到这种境界的最好方法就是“心斋”“坐忘”,这两者体现了一种精神自由和天人合一的精神逍遥游。
32、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让王》太阳升起时就下地干活儿,太阳下山了就返家安息,无拘无束地生活在天地之间而心中的快意只有我自身能够领受。
33、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普通大众以财利为重,廉洁之士以名誉为重,贤能之人以志向为崇尚对象,圣明之人以精神为珍贵之物。
34、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
35、在一些小问题上,不与世俗之人争胜负,而在大的方面取得胜利才是真的胜利。为一点儿小利小益你争我夺,是智者所不愿意做的,以一种超脱的心态看到更高远的目标,就能取得更大的胜利。
36、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
37、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
38、人生最悲哀的事,莫过于精神上的麻木与愚钝,而人形体的死亡还是其次的。
39、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译文】庄子说:“至人的用心犹如镜子,任物的来去而不加迎送,如实反映而无所隐藏,所以能够胜物而不被物所损伤。”
40、·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庄子语录
41、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
42、两位使者到的时候,庄子正在钓鱼。他听说事情的本末之后,头都没回。问使者说:“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很贵重的包装包裹,供奉在宗庙里。请问二位:这只神龟愿意死后被这样尊贵地供起来,还是愿意摇着尾巴在泥巴水里自由自在地爬?”
43、在庄子的理论中,道家的真人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这个境界,人具有了超越、逍遥、放达、解脱的秉性。这是一种精神上自由、无穷、无限的境界。这种境界,普通人能达到吗?
44、翻译:多数人看重利,廉洁之士注重名声,贤人君子崇尚志向,圣人看重精神。
45、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庄子.让王》
46、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47、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48、顺我者生,逆我者死。——庄子
49、翻译: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说明纯正的人性就是人自然的本性,而仁义则不但不合人性,而且是伤性乱世的。
50、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庄子。大宗师》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这才是“莫逆之交”。
51、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52、两位大臣对视一眼,心说事情怕成不了。却也只能老老实实地回答:“宁愿摇着尾巴在泥巴水里自由自在地爬。”
53、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
54、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55、最大的快乐就是摆脱了世俗所谓的快乐,最高的荣誉就是摆脱了世俗所谓的荣誉。如果我们能把世俗的钱财、美色、权利、荣誉都放下,也许就会体会到生活中真正的快乐。
56、描写最高境界逍遥游的句子
57、逍遥游中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有的人是经历了身体上的痛苦。
58、庄子的物质条件很低劣,但精神世界很富足;现在很多的人物质条件一般,但精神世界更贫瘠。人们的物质条件比庄子好,但没有庄子快乐。其中的差距,就是庄子所说的逍遥境界。逍遥境界为中国人的心灵依归提供了心灵寄托,也是普通人的快乐密钥。
59、坐忘是体道的工夫,要点在于超脱认知心。现代人所谓的成长,无非以利益得失去衡量人和事。于是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成天焦虑不安,又怎么能快乐?坐忘则要求去除利害计较、主客对产、分别忘执,因为这些东西都妨碍了自由心灵。
60、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
61、黄帝曰:“……道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知北游》道是不能获取的,德是不能达到的。仁可以去做,义可以所唾弃,礼是相互欺骗的。
62、如果能修炼好以上的三种工夫,便能够达到逍遥的境界。东晋的陶渊明感到自己的心灵被身体所役使,万般不快乐。他愤而挂冠归隐,远离官场,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归隐田园之后,反而过上了逍遥的生活:
63、逍遥自得意,鼓腹醉中游。
64、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65、圣人多格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
66、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用薄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和组合部位间,对于刀刃的运转和回旋来说那是多么宽绰而有余地呀。
67、有这么多的危机和苦难,一般人能撑下来就不错了。还能指望保留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吗?只得凭借外物:关系、金钱、身份、姿色......我们如井中之蛙一般,囿于小小的一方世界无法自拔。这也是人们为什么不快乐的原因。逍遥游对多数人来说是奢谈。
68、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大寒季节到了,霜雪降临了,这时候更能显出松树和柏树的茂盛。“松柏之茂”喻君子品德高尚。
69、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70、二、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71、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72、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至乐》——庄子名言
73、因为利益而结合在一起的人,必然会因为遇到困难、灾祸而互相抛弃。以名利为出发点的友谊,会因利益关系的结束而结束,真正的友情,来自相同的志趣和人生理想。
74、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论》世上一切事物,无不存在对立的另一面,无不存在对立的这一面。从另一面看不明白的,从这一面就可以看得明白些。所以说,彼出于此,此也离不开彼。即事物对立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
75、庄子逍遥的最高境界,默守一段淡然的时光。
76、释义:人如果能够遵循自然的本性,把握“六气”即阴、阳、风、雨、晦、明等宇宙万物的规律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
77、不以物挫志。——《庄子〃天地》因外物而扰乱自己的心志(这样,德性就没有了)。不可玩物丧志。
78、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79、翻译: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80、有用有为必有害,无用无为才是福。阐发了常常被人忽视的"无用之用",蕴含朴素的辩证法。
81、道德境界
82、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天地有伟大的造化和功德而不言语,春夏秋冬四季有分明的规律而不议论,万物有自然形成的道理而不解说。办任何事都得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
83、天地境界
84、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85、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86、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至人不【译】:至人泯灭了物我的对立与区别,不再有“我”,神人听应自然,完全抛弃了“功业”的概念;圣人深明事理,完全抛弃了“声名”的桎梏。【解】伟大的人不为自我、功业、声名所累。
87、逍遥游中庄子说明逍遥的最高境界是,让我等到那一天的到来。
88、庄子名言警句:
89、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所以,断绝圣人摒弃智慧,大盗就能中止。
90、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庄子〃齐物论》【译解】:不知是庄周在梦里化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在梦里化成了庄周呢?【解】庄子现身说法,认为梦与觉并无不同,都是道的物化现象。因此,若要齐同物论,就必须首先破除有我之见,而与万物混为一体。
91、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庄子〃骈拇》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说明纯正的人性就是人自然的本性,而仁义则不但不合人性,而且是伤性乱世的。
92、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93、庄子主张无为避世的思想:顺应天道,以“有为”入世,以“无为”修心,方有身处红尘的清静。
94、君子以义相交,他们之间的交情常常像水一样平淡;小人以利相交,他们之间的交情常常像美酒一样甘甜。君子之间的交情虽平淡,却能保持长时间的亲近;小人之间的交情虽然甘甜,却一点也不牢固,容易断绝。
95、物各其主,人各其用,顺之则成,逆之则败。——庄子
96、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体现人与自然合一的思想,即物我不分。
97、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人间世》你不知道那个螳螂吗?舞起它那两把大刀式的胳臂,妄图挡住滚滚前进的车轮。
98、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臵之民。《刻意》一个人如果把自己迷失在物质世界中,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性情流失在世俗之中,这个人就是倒置之民,也就是说,这个人本末彻底颠倒了。
99、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庄子名言及解释
100、《逍遥游》达到真正逍遥的句子是:
101、终日自逍遥,濠上乐亦全。
102、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天地》孝顺的儿子不去巴结父母,贤良的忠臣不去奉承君主,这就是作贤臣、作孝子的最高境界了。叹世俗阿谀成风,叹世人大惑不可救,呼唤真正的孝子、贤臣。
103、知道自己的困难处境无法改变,而安于这种处境,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做到这样。生活工作中必然会碰到无法逾越的困难,平静地接受现实,这便是生活中的智慧了。
104、鹏之徙于南冥者,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105、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
106、庄子反对礼和法,以及一切“普遍性”社会道德。因为庄子认为,人与人是不同的,所谓的普遍道德,只不过是削足适履,压制人的自然本性而已。
107、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刻意》悲痛与欢乐,会使德性流于邪僻;不忘喜怒,会以道为过错;陷入好恶,会丧失道德。
108、三、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庄子.刻意》
109、一、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110、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庄子〃让王》知足的人,不为利禄而去奔波劳累;明白自得其乐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忧惧;讲究内心道德修养的人,没有官位也不感到惭愧。知足自得,不逐名位才会超脱。
111、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人间世》名声,是互相倾轧的原因;智慧,是互相争斗的工具。二者都像是凶器,不可以将它推行于世。
112、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113、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
114、·天下尽殉也。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其殉一也,则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若其残生损性,则盗跖亦伯夷已,又恶取君子小人于其间哉!——庄子语录
115、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译】:人生在天地之间,就像透过缝隙看到白马飞驰而过,不过一瞬间罢了。【解】成语“白驹过隙”出此。人生知促,切勿浪费。
116、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117、其实就算庄子本人,在当时人看来也不过一个普通人。同时代的孟子痛骂墨子、杨朱,对庄子竟然只字未提。庄子很穷,经常要向人借贷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如果能贫穷富贵来评判,庄子当然不能算成功人士。但他的境界并不需要财富支撑才能达到,其快乐也不是王公贵族所能想象。
118、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119、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山木》
120、人的寿命大多不过几十年而已,虽然有时会感觉时间漫长,但相对于无限的时空而言,其实是很短暂的,就如白驹过隙一般,刹那间而已。
121、所谓白驹过隙,很形象的形容了羲和驱使太阳由东向西行,表示一天过去很快。屈原在《离骚》中也有哀求时间慢点过的类似词句:“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那么“隙”就很好理解是什么了,那就是由东向西这段距离的天空啊。庄子将这段距离描述为缝隙,让人感觉时间真的是在飞逝。
122、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
123、它不了解自己的力量是根本无法胜任的,却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的本领很强大。成语"螳臂当车"的典故由此而来,用以比喻不自量力。
124、翻译:知足的人,不为利禄而去奔波劳累;明白自得其乐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忧惧;讲究内心道德修养的人,没有官位也不感到惭愧。知足自得,不逐名位才会超脱。
125、魏晋南朝玄学盛行,《庄子》地位非常高,被列为“三玄”之一。东晋时学《庄子》成为一时的风气,只有陶渊明深得其中精奥。归隐之后的陶渊明是逍遥的,也是快乐的。虽然需要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但心愿无违,精神愉悦。
126、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圣人不死绝,世间大盗也就不灭绝。每个人没有思想上的差异,每个人都是蒙昧无知的状态,社会就会运行良好,所以有圣人的话,大盗之类必然也会存在,因为这两个方面是相生相克的(按他们的学说)。
127、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逍遥游》【译】:知识少的不了解知识多的,年寿短的,不了解年寿长的。【解】“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早晨生出晚上就死的菌和夏天出生秋天就死的昆虫因为年寿短而难以经历和知晓更多的事物。
128、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庄子.骈拇》
129、乘闲自是逍遥事,谁羡襄阳倒载人。
130、主观偏见会妨碍对真理的追求,花言巧语容易掩盖真言。
131、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庄子〃天运》天鹅并不天天沐浴,而羽毛却是洁白的;乌鸦并不天天暴晒,而羽毛却是乌黑的。万物出自本性,不能强行改变。
132、冯友兰《人生的境界》
133、境界观摩别人游里最,是什么看了很多相似于己的人。
134、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135、人生的诡异之处,往往在于“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得意时忘形,失意时也忘形。这样的人被外物所驱使,裹挟着生命狂奔,一点儿都不快乐。我们想要幸福快乐,不如修习坐忘、心斋、忘我,努力达到逍遥之境--这才是“无所待”的理想之境!
136、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译】:君子之间的交情,淡薄如水,而小人之间的交情,看上去甘甜如酒。【解】真朋友不言利。
137、是哪句前方的路指出,那句还有个角度、弧度的问题。
138、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139、“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外篇·秋水》——庄子名言
140、庄子“嗯”了一声:“你们回去吧,我也宁愿摇着尾巴在泥巴水里自由自在地爬。”
141、是什么为你尘埃落定诗句,是哪句当时都为了自己的面子。
142、翻译:天久旱无雨,河水干涸了。许多鱼被困在河中滩地上,它们亲密地互相依靠着,嘴巴一张一合地吐着唾沫,来润湿它们的身体藉以延缓生命,等待大雨降临,倒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这里暗喻世人应忘掉生死,而游于大道之乡。成语"相濡以沫"也作"以沫相濡"源出于此。
143、逍遥游的最高境界的诗句如下:
144、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乎江湖。——《庄子.大宗师》
145、“白驹过隙”一词来源于《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146、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人们都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当作神奇,把自己厌恶的东西当作臭腐;然而臭腐可以变化为神奇,神奇也可以变化为臭腐。所以说:"整个天下不过是一种气罢了。"对立的事物可以互相转化。成语"化腐朽为神奇"源出于此。
147、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个而大----《逍遥游》
148、道生于安静,德生于卑退;福生于清俭,命生于和畅。——庄子
149、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150、一个人的嗜好欲望太多的话,他的本性智慧就会被遮蔽。当人沉醉于财色名食睡等享受时,个人的判断力就会受影响,甚至失去智慧的心。
15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
15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153、庄子十大经典名句
154、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山木》志士有道德不得施行,是疲困;衣服破烂,鞋子磨穿,是贫穷,不是疲困,这是所谓没遭遇好世道。
155、第三种修炼工夫是忘我。庄子的提法叫“丧我”。忘我是消解掉自己对自己的执著,走出自我,走向他者。容纳他物,与万物相通。庄子所主张的“道”,其特性就是相通。
156、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山木》自吹自擂的人不会成就功业;功业成功了而不知退隐的人必定会毁败,名声彰显而不知韬光养晦的人必定会遭到损伤。
157、不走路当然不会留下什么痕迹,但如果一个人又要走路又不留下痕迹,这就很难了。我们每个人都要对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做事情不能不考虑后果,这便是“因果”了。
158、·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语录
159、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
160、庄子的文章汪洋恣肆,光怪陆离。在庄子文章中,道家的先哲列子可以御风而行。不过这不是庄子的理想境界。御风而行的状态好是好,不过仍旧要凭借外物“风”的力量。在庄子的思想世界里,逍遥才是最理想的境界。
16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是不明智的,反应了庄子弃智绝圣的思想。
162、以众小不胜为大盛。
163、忘足履之适也忘腰带之适也知忘是非心之适也。——庄子
164、功利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