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出自唐代名臣魏征写给唐太宗李世民的奏疏《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向唐太宗李世民讲述治国安邦的道理,指出君王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除奢侈而行节俭”,国家就不可能治理好。
2、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3、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出自: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意思是:
4、作者:佚名(唐代)
5、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管在任何时候,都要非常的勤俭,才能够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幸福。在非常安全的时候,也要去多多的考虑,在遇到困难时候应该怎么做,我们在这个世界之中,面对各种各样的危险的时候,总会表现的那么的不在乎,到最后的时候,自己就会受到很大的伤害。
6、“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意为在安逸的环境中想到危难,戒除奢侈而厉行节俭。因此唯有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筑牢农村安全屏障,方能建设更高质量的平安乡村。
7、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
8、《谏太宗十思疏》作者介绍
9、居安思危:
10、【出处】《谏太宗十思疏》——唐代:魏征
11、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未来可能出现的危险,要用节俭来戒除奢侈。从节俭到奢侈容易,从奢侈到节俭难。
12、谏太宗十思疏全文_古诗文网
13、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14、【译文】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15、戒的意思是:戒除
16、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17、《谏太宗十思疏》创作背景
18、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贞观十一年(637)的三月到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
19、出自魏愈
20、原文节选如下:
21、居安思危中性词,居:处于。思:想,考虑。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指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戒奢以俭的意思就是倡导节俭,反对奢侈浪费,戒奢倡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在我国历史上,许多具有远见卓识的人士都积极倡导节俭,力戒奢移浪费,并且身体力行,作出表率。
22、译文如下:
23、魏徵在《隋书经籍志·总序》中,对古代藏书的兴亡更替作了历史的总结,丰富了藏书史研究的内容。贞观七年(633),任侍中,封郑国公。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总论。主编有《群书治要》。
24、唐太宗,汉文帝,汉景帝:修养生息的政策
25、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不惦念处在安定的环境而想到会出现的危难,警惕奢侈践行简朴的意思。
26、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
27、戒奢以俭:
28、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用节俭来消除奢侈。出自唐代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译文: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29、魏徵,现作“魏征”(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唐贞观十七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下曲阳县(今晋州市)。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30、出自唐代文臣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谏太宗十思疏》。
31、“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出自《戒子书》,作者为三国蜀国丞相诸葛亮。
32、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33、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34、扩展资料
35、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出自——《尚书》,这句话的意思是:报效国家,要能够勤劳;主持家政,要能够节俭。
36、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
37、反例不少,举反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