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袍、泽都是古代衣服名称,其中“袍”为中式长衣,行军者日以当衣,夜以当被,“泽”为内衣或衬。袍泽开始是用来指“军中的战友”,源自于《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意为“同袍同泽”,主要是形容军中同事之间患难与共的情谊。
2、[典故出处]《诗经·秦风·无衣》:“岂日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日无衣,与子同泽。”
3、准确的说,这个成语应该是“袍泽之谊”。是一个感情色彩为中性的成语,做宾语指战友感情。
4、仙气遥临四扇关,鹤书千里报平安。
5、这首诗讲士兵出征的故事,歌颂战士们互相友爱,同心同德的品质。“袍”和“泽”(通襗)都是古代的衣物名称。后来,袍泽就成了“将士”、“战友”的代名称。
6、源于《诗经·秦风·无衣》:
7、袍泽之谊,汉语成语,拼音是páozézhīyì,意思是指军队中同事的交情、友谊。出自《诗经·秦风·无衣》。
8、出自清代王拯《拟古其十》
9、袍泽入魂梦,孤愤结磊磈。
10、《怀归其二十八》申佳允〔明代〕
11、出自清代曾广钧《次韵答董仙舟之城固令任其一》
12、敌忾深同袍泽谊,招舟广订弟兄侪。
13、秦中自古宜禾地,为秀双歧慰圣颜。
14、出自明代张之洞《彭刚直公挽诗》
15、皂帽东辽共袍泽,青庐北俗跨瓶鞍。
16、是“青衿”。
17、意思:1.亦作"袍襗"。2.战袍和衬衣。泽,通"襗"。《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郑玄笺:"襗,亵衣,近污垢。"孔颖达疏:"襗是袍类,故《论语》注云:'亵衣,袍襗也。'"后遂称军队中同事为"袍泽"。
18、示例:袍泽之谊|袍泽故旧
19、乱后修山墅,新丰易水南。
20、出自《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21、“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22、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23、书成铅汞通三易,化学金银诏二难。
24、《次韵答董仙舟之城固令任其一》曾广钧〔清代〕
25、《毛诗注疏》中写道:“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服饰特点是青色交领深衣,亦写作“青襟”。
26、这个估计和四川区别于其他地方的一个旧社会帮派组织-袍哥有关,袍哥一般由社会底层的各类人群组成,有浑水袍哥和清水袍哥之分。久而久之,人们之间就以袍泽相称了吧
27、泽袍之交意思与袍泽之情或袍泽之谊相同。袍泽之情即指战友之情,患难之情,生死与共。
28、亮时袍泽人,此意岂相掉。
29、拼音:páozé/shì
30、[成语解释]袍泽:长袍与内衣,泛指军队中的同事。指军队中同事的交情、友谊。
31、“袍”和“泽”都是古代的衣物名称。“袍”为中式长衣“泽”为内衣或衬衣,上面诗中描写的是战士出征的故事,“与子同袍”“与子同泽”流传了下来,逐渐演化为“袍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