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hù]
2、没有戎边,只有戍边。戎字的意思有三种,一是武器,二是军队,三是少数民族的称呼;边就是边境的意思。所以戎字是写错了。应该为戍边。戍的意思一是守卫,二是姓氏。戍边就是防守边境,守卫边疆的意思。在漫长的边境线上的战略要点上,国家都驻守有军队,防止别国入侵及人员偷渡。
3、戍边人的意思是戍守边疆的战士。
4、古代称从军为【从军】、【从戎】、【戍边】、【服役】,意思是参加军队,投身军旅,戍守边疆,保家卫国。
5、戍边卫士肩扛责任,守卫祖国神圣领土,出色完成使命任务,我们基层干部也要将自己看做党和人民的“戍边卫士”,扛起时代重任,躬耕基层一线,在不懈奋斗中诠释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
6、戎边是错误的写法,正确写法是戍边,因“戊、戍、戌、戎”四个字字形相同,很多人会将它们乱用、错用。戍边意思是戍守边疆,“戍”有军队守卫的意思,如卫戍、戍守。而“戎”本义是兵器的总称,引申指兵器的使用者如兵士、军人,又引申指与军事有关的事情,如从戎、戎装。
7、屯垦戍边最早可以追溯到秦代,秦王朝统一六国之后,又对岭南百越地区(现在广东广西一带)发动了战争,设置郡县进行管理。
8、为了巩固初生的帝国对这些地区的战果,秦始皇向岭南地区和河套地区派遣人员进行屯垦戍边,移民大部分是士兵,还有少部分普通百姓、商贾等,规模很大,光岭南就达到50万人,河套地区则设置了四十多个县进行安置。
9、戍边文化是多民族融合的边疆文化。我国唐朝开始,边疆地区战事频繁,唐政府决定让中原民众去边疆地区生活,分给土地让他们安家,定居的汉人和当地少数民族经过很多年的交汇融合就形成了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最终形成了戍边文化。所以戍边文化是民族融合的成果和特色。
10、戍边卫士就是守护边疆的战士
11、从军:见汉·王粲《从军诗》之一:“从军有苦乐,但闻所从谁。”
12、特别是岭南地区的屯垦戍边,在秦王朝的岭南太守任嚣和其后继者南越武王赵佗的努力下,当时的岭南地区迅速从原始的部落社会进入到了封建社会,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彻底融入了中华文明。
13、从戎:同“从军”。语出三国曹植《杂诗》之二:“类此游客子,捐躯远从戎。”
14、戍边的组词:屯垦戍边,戍边部队。
15、因此,推进“文化戍边”,抵御“文化侵略”,反对“和平演变”,已成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维护祖国统一,巩固国家安全的重大任务。
16、你的四个字“为国樹边”错了两个,正确的是“卫国戍边”才对,卫国戍边是驻守边疆保卫祖国的意思。我国幅员辽阔,边界线自然很长,为保卫祖国安全,国家派驻解放军在各个边防站岗放哨,广大人民解放军为此付出很多的代价,甚至牺牲生命,我们要向他们致敬!
17、文化戍边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武备戍边的重要补充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8、“戍”,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shù,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戍”的基本含义为军队防守,如卫戍、戍边;引申含义为守边的士兵,如戍歌、戍妇。
19、意思是:在边关守卫边关的将士。
20、意思就是守卫边疆的士兵
21、戎边词语是错误的,正确的词语是戍边。意思戍守边疆。
22、这个为国樹边的樹字不对。应该是这个"戍"字。为国戍边,意思是为国家守卫边防。这个"戍"字,是一个会意字,就是左边是一个人,右边"戈"是一种武器。那么人拿着武器就组成了一个"戍’字,有了武器才能起到保卫的作用。所以为国榭边应改樹为"戍",即:为国戍边。
23、戍边:《尉缭子·兵令下》:兵戍边一岁,遂亡不候代者,法比亡军。
24、戍(拼音:shù)是汉语二级通用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人执戈,本义是防守边疆。引申指戍守部队,甲骨文多用此义。用作名词也指驻守的士兵。例如,卫戍部队,戍边将士。
25、派蒙恬发动了对匈奴的反击,夺取并控制了河套地区。
26、戍边的意思是戍守边疆。戍边的组词:屯垦戍边,戍边部队。屯垦戍边最早可以追溯到秦代,秦王朝统一六国之后,又对岭南百越地区(现在广东广西一带)发动了战争
27、然而,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分裂图谋决不会因为国际环境的改变和我国国力的增强而停止不前,推行“文化侵略”,通过各种手段推销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利用“人权”“民族”“宗教”从意识形态领域打开缺口,已经成为他们在新形势下进行分裂活动的新手段。
28、意思是驻守边疆的士兵和将领。
29、不对,应该是戍字才对,戍边,戍守。
30、戍边,即是守卫边疆之意。例句:屯垦戍边,边境永固。
31、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和爱好和平的力量不断增长,不以武力相威胁越来越被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所认同。我们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32、戍边卫士就是保卫国家边防的指战员的统称,含赞美之意!
33、戍边的意思是戍守边疆。
34、文化戍边的含义文化戍边,顾名思义,就是以文化为武器戍守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