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名言精选 > 诗句分类

诗句分类

时间:2024-11-20 16:14:24

1、平起首句起韵型: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七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以及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和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到盛唐杜甫手中成熟。

3、例如五言诗:

4、平起首句不起韵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5、格律诗: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如,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和“词”“曲”,欧洲的“十四行诗”。

6、统编教材中对古诗文的编排,主要体现在两个板块中,一是课文,二是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

7、杂言诗,中国诗歌体裁之一。于元曲出现后达到巅峰。因诗中句子字数长短间杂而得名,其句中字数不定,最短仅有一字,长句有达九、十字以上者,以三、四、五、七字相间者为多。

8、三、五言律诗

9、平起首句起韵型: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10、②对⽥园隐居⽣活的热爱。

11、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12、仄起首句不起韵型: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13、三言(一句三个字),

14、按音律分

15、仄起首句不起韵型: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16、一、古诗: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17、小令是词调体式之一,指篇幅短小的词。

18、二、七言绝句

19、平起首句不起韵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0、古诗分为三言(一句三个字),四言(一句四个字),五言(一句五个字),六言(一句六个字),七言(一句七个字),八言(一句八个字),九言(一句九个字),其中五言和七言最常见

21、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悼亡诗,咏物诗,军旅诗等。古体诗有《诗经》《楚辞》《乐府》《汉赋》《南北朝民歌》等。近体诗一般是绝句,律诗,排律(长律)。

22、诗4种,诗分类:四言、五言、七言、杂言。

23、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和讽刺诗。

24、诗歌的分类:

2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6、你好,古诗一般都是五言律诗

27、七言(一句七个字),

28、仄起首句起韵型: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9、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容若《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30、一、古代诗歌的分类方法:

31、比如“抓关键词理解课文的意思”,古诗中没有。

3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3、长调,词调体式之一。指词调中的长曲。

34、唐代:李白

35、仄起首句不起韵型: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36、编排以统编教材为例:

37、仄起首句起韵型: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38、可以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和风喻诗等。

39、词3种,词分类:小令(58字以内);⑵中调(59字~90字);⑶长调(91字以上)。

40、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

41、一、五言绝句

4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短歌行》

43、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如,鲁迅的《野草》。

44、仄起首句不起韵型: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45、从体例上看,一方面是课文的编排,考虑到古诗文的特殊性,编排课文时主要是关注与单元人文主题的配合,而不是完全紧密结合单元语文要素,教学中如果遇到一些不能和语文要素完全契合的,就不必强行去寻找联系。

46、三、律诗:共八句,四联。二、四、六、八句最后一字押韵音律,一句五个字称“五律”,七字称“七律”。

4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48、④表达对于官场⽣活的厌恶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尚情趣。

49、仄起首句起韵型: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50、古诗分为

51、①描写优美动⼈的⽥园⼭⽔⻛光。

52、按内容分

53、平起首句不起韵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54、③对和谐美好的⼈际关系的热爱。

55、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美国诗人惠特曼是欧美自由诗的创始人,《草叶集》是他的主要诗集。

56、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之一。是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全篇由五个字构成的诗。

57、其中五言和七言最常见。

58、二、近体诗:绝句:共四句;一、二、四句最后一字押韵音律,一句五个字称“五绝”,一句七字称“七绝”。

59、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

60、六言(一句六个字),

6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2、从体裁上看,小学阶段,古诗以短小精炼的五绝、七绝为主体,随着年段的上升逐渐出现词、律诗、乐府诗等。文言文则以简短的叙事性文本为开端,逐渐上升到不仅有故事、还带有一定议论性的作品。

63、七言诗是中国诗歌体裁之一。全诗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起源于楚辞和汉代的民间歌谣。

64、诗歌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主要指唐以前的诗歌,包括了古诗,《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吟等也属于古体诗。

65、四言诗是古代中国诗歌体裁的一种。“四言”指四字组成的诗句。四言诗指通首都是或基本是四字句写成的诗歌。

66、四言古诗。中国最早的诗体是四言的“诗经体”,接着出现了以屈原《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体”。扩展资料:古诗格律特征如下: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相对于近体诗,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和声律。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四字一句的称四言古诗,简称为四古;五字一句的称五言古诗,简称五为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为七古。

67、另一方面是注释的编排,低年段的古诗文课文是没有注释的,从三年级开始提供注释,而“日积月累”板块则是一至六年级均没有注释,这一安排也是与不同年段、不同板块的教学目标相关联的。

68、五言律诗。全篇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和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间两联须作对仗。

69、九言(一句九个字),

70、诗的分类方法:

71、现代诗:是一现代的文笔写出来的一种诗词。现代诗也叫“白话诗”“自由诗”,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

72、写古诗的格式有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以及四言古诗。具体介绍如下:

73、平起首句不起韵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74、八言(一句八个字),

75、平起首句起韵型: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7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77、四言(一句四个字),诗经用得多

78、仄起首句起韵型: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79、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80、唐代:孟郊

81、五言(一句五个字),

82、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83、古体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四字一句的称四言古诗,简称四古;五字一句的称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四言诗,远在《诗经

84、平起首句起韵型: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85、从数量上看,古诗词方面,“日积月累”编排了40首,课文中则一共编排了72首(其中1首是课后题材料)。文言文方面,14篇都编排在课文中。

86、中调是一种词调体式。以59字至90字为中调。

87、四、七言律诗

88、韵脚诗:属于文学体裁的一种,顾名思义,泛指每一行诗的结尾均须押韵,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如同歌谣。这里的韵脚诗指现代韵脚诗,属于一种新型诗体,类似流行于网络的方道文山流素颜韵脚诗。

89、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