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体特点:
2、短句是短小精悍、节奏短促、生动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性强的句子。
3、书面语:庄重严谨。(要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语体)
4、使用整句,使语言形式整齐,音节和谐,气势增强。
5、另附:(顶针和它们太好区别了,就不讲了)
6、反复要几句话都一样才叫反复,间隔反复只不过是几句一样的话不在一起罢了!
7、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往往能够使语言生动形象;
8、修辞手法:
9、第二人称——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的距离。
10、整散句结合,灵活自然,使语句波澜起伏,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
11、排比句通常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恰当地运用排比才能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周密地说明复杂的事理,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12、使用短句,使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
13、设问句:常能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14、②反复和排比
15、将原句与题干所给句子比较,如: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16、倒装句:强调的是前置或后置的部分;
17、设题角度
18、名词罗列,形成多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如一个特写的镜头,营造出特定的意境。
19、长短句整散句:长短错落,骈散结合,亦庄亦谐,灵活搭配,交替使用,可使语言在句式的变换中增强表现力,同时,也可以使句式变得整齐,增添了音韵美。
20、叠词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21、反复着眼于词语或句子字面的重复,其修辞作用在于强调突出;
22、口语:自然亲切、活泼生动,灵活简短;
23、排比句式是使用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相同或相类似的词、结构组成的。排比句在表达效果上能够增强文章的气势。多用在叙述文中、说明文中和抒情散文中。
24、“要讲究事实,对比事实,积累事实。”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方法(*注意:答案是错误的,顶针一定是前句的末尾是后句的开头,如:什么树开什么花,什么花结什么果。)
25、另外,还可分析其中的两字短语、四字短语等。如连用四字短语,概括力更强,使文章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26、长短句结合,使句子错落有致,节奏富于变化。
27、反复这种修辞方法,常用在叙事和抒情上。反复在表达效果上偏重于起强调作用。使用反复能够达到给读者留下较深印象的作用。二者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排比句行成一个气势比较磅礴的长句。阿尔反复句咋能表现出几个散的分散的小句子,二者在形式上是长句和分句之间的比较。课文《周总理你在哪里?》就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反复句有两个相同的词语就可以构成。排比句最少要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词语构成。
28、改变语序:
29、②整散句——整句是结构相似,形式比较匀称整齐的句子,如对偶、排比即属此类。散句则是形式错落,结构不整齐的句子。
30、反复则是一种常用的积极表达手段。运用反复,是为了突出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强调感情,如果没有充实的内容,强烈的感情,而一味地采用反复的形式,那只能造成重复累赘,应该避免。
31、排比着眼于结构形式相同或相似,其修辞作用在于加强气势。运用反复的句子不一定形成排比,排比句也不一定使用反复的词语。
32、起强调、突出作用。(参照句式特点中的“倒装句”,并注意观察题干中哪一部分与原文有变化,变化的部分往往就是作者强调的重点。)
33、反复与排比有相似处,尤其是间隔反复,往往与排比合用。二者的区别是:
34、找出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手法的效果、好处。如比喻的生动形象;拟人把物人格化,富于情趣;排比能增强语言的气势,起突出强调的作用
35、反问句:常能给人语气强烈、掷地有声的感觉;
36、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就叫做排比。
37、①反复与重复
38、精妙用词:动词、形容词、拟声词、叠音词、名词罗列等都是极富特色的,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39、反复和重复不同。
40、第一人称——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使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便于抒发情感和进行心理描写。
41、人称使用:
42、解答:在排比句中运用反复句的好处是:加强语气,强调作用。
43、形式多样的排比有节奏感,增强了语势,深化中心。排比句中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更加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
44、第三人称——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叙述,客观公正。
45、反复与重复、排比的区别
46、语言特色:形象生动、简练传神、简约含蓄、淡雅自然等。
47、重复是一种语病,使人感到内容空虚,语言累赘;
48、另外,倒装句、设问句、反问句、双重否定句等,这些句式比陈述句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49、句式特点:
50、①长短句——长句是用词较多、结构复杂的句子;
51、拟声词可以使描写生动逼真,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52、双重否定句:则肯定的意味更加浓烈。
53、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情感;
54、语言简单易懂,符合大众化,内容丰富,修辞手法运用到位,格式简洁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