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网站首页 > 句子大全 > 蝉古诗意思注释44句

蝉古诗意思注释44句

时间:2022-10-09 21:38:34

1、芜已平:荒草已经平齐没胫,覆盖田地。芜,荒草。平,指杂草长得齐平。

2、烦劳你的鸣叫让我能够警醒,我也是,家徒四壁,举家清苦。

3、亦:也。

4、垂緌饮清露,流响出梧桐。

5、古诗蝉的意思是梧桐树上蝉低饮着清露,蝉的叫声响亮在林中。站在高高的树枝上声音传的很远,不是借助秋风的力量。

6、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7、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

8、五更以后疏落之声几近断绝,可是满树碧绿依然如故毫不动情。

9、流响:指连续不断的蝉鸣声。

10、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1、李商隐〔唐代〕

12、我官职卑下,行踪飘忽不定,家园难返,故乡的田园也早已荒芜。

13、君:指蝉。警:提醒。

14、藉:凭借。

15、疏:开阔、稀疏。

16、《蝉》古诗意思:垂下细长触角的蝉正在畅饮甘甜清澈的晨露,在稀疏的梧桐树枝间发出流水一样不间断的鸣叫声。就是因为身居高处它的声音才能远远传播,并不是因为凭借了秋风的力量。

17、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18、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19、梗犹泛:典出《战国策·齐策》:土偶人对桃梗说:“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后以梗泛比喻漂泊不定,孤苦无依。梗,指树木的枝条。

20、译文:蝉低着头饮着清澈的露水,从高大的梧桐树上发出叫声。它身居高处,声音自然能够传的很远,并不是借助秋风的吹送。2.《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原文: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3.注释:①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②清露:清纯的露水。饮清露: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③流:发出。流响:指蝉长鸣不已,声音传的很远。④疏桐:高大的梧桐。⑤居高:指栖息在高处,语意双关。⑥藉(jiè):凭借、依赖。寓意君子应象蝉一样居高而声远,而不必凭借、受制于它物。表达出了诗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了一种雍容不迫的气韵风度。

21、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响亮的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22、疏欲断:指蝉声稀疏,接近断绝。

23、五更(gēng):中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五更”。

24、薄宦:官职卑微。

25、故园:对往日家园的称呼,故乡。

26、译文及注释

27、蝉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28、举家清:全家清贫。举,全。清,清贫,清高。▲

29、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30、恨费声:因恨而连声悲鸣。费,徒然。

31、“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

32、这首诗写的是蝉的身形和习性,首句说蝉的触须像古人结在下颌的帽子带的下垂部分,第二句写蝉的声音响亮和力度,最后两句说明品行高的人是不需要外在的帮助,就能声名传很远强调个人人格的美和力量。

33、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34、以:因。薄宦:指官职卑微。

35、你栖身高枝之上才难以饱腹,虽悲鸣寄恨而无人同情。

36、碧:绿。

37、高难饱:古人认为蝉栖于高处,餐风饮露,故说“高难饱”。

38、扩展资料

39、清露:纯净的露水。古人以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40、答:《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原文:

41、这首诗的意思是:蝉垂下像蝉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住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全诗为:垂穗饮清露,流香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42、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43、垂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44、蝉低着头饮着清澈的露水,从高大的梧桐树上发出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