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诗化小说
1、“九一八”事变前后,血雨腥风,侵略者磨刀霍霍,苦难者饱受摧残,这决不是个美好的世界。两位当时还很年轻的作者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远离战火、远离硝烟的空间,用平淡的文字、平凡的情节记录了唯美的生活,平和与安宁反衬着动荡和不安。
2、《最长的一天》(TheLongestDay,美国、英国、法国,1962) 全景式记录盟军诺曼底大反攻的史诗。盟军最大的一个成功案例。公认的二战战争电影盖棺之作。告诉我们成功中天时、地利、人和的重要性。 2.《遥远的桥》(ABridgetoofar,美国、英国,1977) 盟军荷兰空降兵的命运。可能是盟军最大的一个失败案例。异想天开与急切冒进让盟军付出了惨重代价。其间一位德军将领的风度和气度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3.《坦克大决战》(凯利和他的英雄)(BattleOfTheBulge,美国,1965) 战线过长与补给不及让德军功亏一篑,失败令人扼腕、顿足。 4.《马耳他攻防战》(MaltaStory,英国,1953) 早期二战经典。英军在马耳他捉襟见肘的遭遇。 5.《雷玛根大桥》(TheBridgeatRemagen,法国,1969) 情节紧凑,精彩纷呈,一气呵成,淋漓尽致。 6.《红一纵队》(TheBigRedOne,美国,1980) 在残酷的战争面前,“活着”就是硬道理。 7.《雷霆战将》(WhenTrumpetsFade,美国,1998) 告诉你一种反英雄主义的战场生存之道。 8.《拯救大兵瑞恩》(雷霆救兵)(SavingPrivateRyan,美国,1998) 战争中的人道主义,对于生命价值的思考 9.《斯大林格勒战役》(Stalingrad,德国、瑞典,1993) 斯大林格勒漫无边际的雪原就是德军士兵的坟墓。未见德军与苏军的正面对峙而惨烈、惨淡之情弥漫荧屏,挥之不去。 10.《兵临城下》(EnemyattheGates,(大敌当前),美国、德国、英国、爱尔兰,2001) 苏军与德军决战中狙击手之间扣人心弦、震撼人心的较量,穿插苏军男女狙击手之间的爱情。 11.《星星敢死队》(TheStar,(东部战线1944),俄罗斯,2004) 诗化的意境,信念的力量,内敛的情感,不朽的军魂。 12.《狙击手》(SharpShooter,苏联) 苏军女狙击手的传奇故事,扣人心弦、震撼人心不逊《兵临城下》。拍摄年代未详,当略早于《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13.《这里的黎明静悄悄》(TheDawnsHereAreQuiet,苏联,1972) 战争与女人的散文诗。曾经感动过一代中国观众。 14.《虎!虎!虎!》(Tora!Tora!Tora!,《偷袭珍珠港》,美国、日本,1970) 客观看待珍珠港事件的一个标本,美国观点和日本观点妥协的产物。抚摸美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15.《中途岛战役》(Midway,美国,1976) 胜败之机瞬息万变,一失足成千古恨。此战凸显了信息、判断与应变的重要性。表现手法略嫌呆板,其间美军将领之子与日本姑娘恋爱的情节纯属多余,且日本姑娘容貌亦嫌平庸。 16.《红色警戒》(TheThinRedLine,(细细的红线),美国、加拿大,1998) 墓志铭式的故事。太平洋战争中美军与日军的对决,对于美军来说,该经历(包括士兵的战争思考和厌战情绪)与日后的越战经历差相仿佛。略嫌沉闷、拖沓。 17.《桂河大桥》(TheBridgeOnTheRiverKwai,英国、美国,1957) 战俘题材经典。战争中东西方文化碰撞的一个经典标本。英国绅士遭遇日本流氓:虎落平阳被犬欺。 18.《反攻缅甸》(ObjectiveBurma,美国,1945) 早期二战经典。在历史上曾因过分夸大美国在缅甸战争中的作用、遭物议而被删剪。 19.《血战台儿庄》(中国,1985) 中国第一部以正面战场抗战为题材的电影,已是公认的华语经典。聊以代表中国经典。 20.《血染雪山堡》(WhereEaglesDare,《壮士雄风》,英国,1968) 战争冒险题材经典。悬疑、动作,斗智斗勇,起伏跌宕、惊心动魄,一气呵成,绝无冷场。更兼两位大美女捧场,秀色可餐,令人想入非非。 21.《六壮士》(TheGunsofNavarone,《纳瓦隆的枪声》,美国,1961) 战争冒险题材经典。动作、悬疑,紧凑、紧张,人物、景观,美不胜收。其间处置叛徒美女的情节尤其令人心情复杂。 22.《伦敦上空的鹰》(StukasuberLondonerEaglesOverLondon,法国、西班牙、意大利,1969) 战争间谍题材经典。德军的渗透与英军的反渗透。轻喜剧,精彩、幽默。网上多有混同于《不列颠之战》者(在下亦曾因此在《知见二战题材经典电影245部》一帖中注错该影片英文名)。 23.《乱世忠魂》(FromHeretoEternity,《红粉忠魂未了情》,美国,1953) 早期二战经典。珍珠港事件前夕夏威夷美军生活故事。美国反思珍珠港事件的一个经典标本。 24.《战争的呼喊》(BattleCry,《硝烟中的呼喊》,美国,1954) 早期二战经典。战争与人生的抒情诗。 25.《百战雄狮》(TheYoungLions,美国,1958) 四个年轻人的二战传奇。试图站在德国与美国之间思考战争。 26.《爱在战火蔓延时》(ShiningThrough,(英烈情缘》,美国,1992) 战争间谍题材经典。九死一生的命运与淋漓尽致的爱情。 27.《第22条军规》(CATCH-22,美国,1970) 黑色幽默,军中游戏规则之荒谬。略嫌六神无主。 28.《沙漠之狐》(DesertFox:TheStoryofRommel,《沙漠之狐隆美尔传》,美国,1971) 不虚张、不自命、不大言、不空洞,比《巴顿将军》、《麦克阿瑟传》、《山本五十六》、《艾克:登陆倒计时》都更有看头。 29.《从海底出击》(DasBoot,《潜艇风暴》,西德,1981) 海战题材经典。一种悲壮的失落。 30.《U-571》(《猎杀U-571》,美国、法国,2004) 海战题材经典。团队精神的胜利。惊心动魄之余亦不嫌虚构失真。 31.《不列颠之战》(TheBattleofBritain,《空军大战略》,英国,1969) 空战题材经典。全景式记录堪称英国保卫战的英格兰空战,纪实逼真、精彩壮观。 32.《633轰炸大队》(633Squadron,英国,1964) 空战题材经典。空中战争与军中爱情的传奇。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英国标本。 33.《战地军魂》(Stalag17,(17号囚房》,美国,1953) 早期二战经典。战俘逃亡题材。明争暗斗,其乐无穷。 34.《大逃亡》(TheGreatEscape,(第三集中营),美国,1963) 战俘逃亡题材经典。自由是不屈不挠的结果。 35.《黑狱枭雄》(KingRat,(鼠王),美国,1965) 战俘逃亡题材经典。美国人生存之道的战俘标本。 36.《直捣东京》(DestinationTOKYO)37《啊,海军》(Aa.Kaigun) 38.《豚之军舰》(hogsandwarships)39.《太平洋之岚》(TheStormOfThePacific) 40.《联合舰队》(TheGrandFleet)41.《男人们的大和战舰》(Yamato) 42.《浴血火海》(FlyingLeathernecks) 43.《终止战火》(ToEndAllWars)44.《浴血太平洋》(HellinthePacific) 45《太平洋潜艇战》(RunSilent,RunDeep)46《南太平洋大捷》(GuadalcanalDiary,孤 岛浴血战)47.《菲律宾浴血战》(Theywereexpendable)48.《巴坦战役》(BacktoBataan) 49.《复活岛》(WakeIsland)50、《狂林战曲》 51《山本五十六》(AdmiralYamamoto)52.《麦克阿瑟传》(GeneralDouglasMacarthur) 53.《战场》(Battleground,西线平魔)54.《战火蓝天》(BattleOfTheBulge) 55.《珍珠港》(DesertFox)56《沙漠雄狮》(KillRommel) 57.《孟菲斯美女号》(MemphisBelle)58.《晴空血战史》(TwelveO'clockHigh) 59.飞行之翼与祈祷者》(wingandap62.《登陆安其奥》(Anzio) 63.《撒哈拉沙漠》(Sahara)64.《沙漠之鼠》(TheDesertRats) 65.《十二金刚》(TheDirtyDozen,决死突击队66..《盟军敢死队》(Commandos) 67.《陆战特工队》(TheBettleoftheDamned)68.《K计划•敢死队》(5perl'inferno) 69..《高度爆破》(SuicideCommando)72...《虎穴追踪》(A.W.O.L)
3、跨越数千年之后,到我读高中时,一个我深受其影响的老师喜欢色诺芬,爱引用他的《回忆苏格拉底》,爱屋及乌,有一段时间我立志成为一名哲学家,以为做一名知识渊博又能滔滔不绝的人一定受人敬仰,是天底下最智慧最幸福的人。然而,稍大后,大学时代,我渐渐失去了对宏大艰深的哲学的兴趣,原来试图想系统读的哲学书籍,因味同嚼蜡无一不被我打入冷宫——我得承认,感性的我没有一丁点儿哲学家思维,逻辑的密林里我很难不被迷路。
4、苏格拉底的众多学生中,色诺芬并非最出色,显然要逊于柏拉图,但他也爱像老师一样爱省察自己的人生,鄙视物质,喜欢思辩,注意锻炼身体,快乐自信,爱恩师所爱。而且,他还有异于常人的另一面:是一个勇敢的人,危难之中爱挺身而出,喜欢为集体的前途呼吁、奔走;还有一定的军事家才能,在沙漠地带会根据地形、敌情等情况随时调整策略,因地制宜安排民众生活和制订行军策略案等;还是一个难得的不贪私利,以大局为重的人,知道团结的力量——正是有了这些金子般闪光的品质,让他能呼风唤雨,书写了古希腊史平添了自己厚重的一章。
5、荷花淀描绘了白洋淀人民的斗争生活,突出了白洋淀广大妇女在抗敌斗争中表现的思想境界及战斗风貌,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荷花淀》是作家孙犁的代表作之一,选自孙犁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内容梗概是: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6、没有什么文学底子的色诺芬为何能写出栩栩如生的文字来,以至挑剔的卡尔维诺的阅读名单里有他的位置。卡尔维诺分析,色诺芬能从一个视觉形象到另一个的迅速转换,再从这些形象转至轶事趣闻,接着又转到对异国习俗的描述,构成了不断闪现的刺激冒险的背景,不可预见的险阻为远征军前进制造着障碍……如此有趣又带着诗化感的叙事,吸引着卡尔维诺,也让我的阅读生活过得充实而愉快。
7、主要内容:描写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青年妇女的成长过程,由最初支持和挂念外出抗日的丈夫们,继而在荷花淀里亲见了丈夫们成功伏击日本鬼子的战斗场面,到最后自觉组织队伍在荷花淀里抗日作战。
8、在日本的作家中,当代最有名的应该是村上春树,他最有名的就是《挪威的森林》。这两年又出现个东野圭吾,他的《白夜行》和《解忧杂货店》在中国读者中都有很好的口碑。在中国周边的国家中,只有日本在文学方面强劲而持续地影响着中国,而其他国家的影响几乎为零。像蒙古,你实在想象不出那还有作家,草原的美丽风情与茫茫戈壁的飞沙走石都空付给了大自然。我想象不到蒙古人民在忙碌之余是用怎么样的方式来消遣闲暇的,总觉得是非常无聊的!可能是我瞎操心吧,哈哈!为什么他们不写一部小说呢,展现一下草原的美丽故事,说不定把旅游业也带火了!当然了,这也不是你想写就能写出来的!
9、公元前400年左右,色诺芬带着自己的好奇和抱负,加入到由1万名来自希腊各个城邦的精锐战士组成的远征军——如果这次远征一帆风顺,他的人生能收获的,最多只是作为波斯王子小居鲁士手下雇佣兵中普通一员的一段奇特经历,但随着小居鲁士的阵亡,随着新首领的遇害,命运因为他的才能和勇气而选择了他,于是这支陷入到越来越艰难境地中的希腊雇佣军开始接受色诺芬的领导。
10、它凭借诗的隐喻、象征和主情性,让时间、心理变得交融浑然,情节淡化而富有哲理性的诗意美。
11、尽管如此,色诺芬一直不被我遗忘,他的书,特别是《长征记》,我一读再读,几成枕边读物——我喜欢的大作家卡尔维诺在一本书里也提到了色诺芬的《长征记》,说读这本书就像“观看电视或者电影中不断重播的古老战争记录片一样。”,而且“有一种悲戚的感染力。”
12、……天气好像将要好转,于是所有的将士都驻扎到一起,不幸的是,夜里又下起了大雪,积雪覆盖了他们的盔甲和牲口,士兵们在地上挤作一团。牲口的四肢因为寒冷而冻僵了以至无法站起来;而士兵们因为盖在他们身上的积雪可以保温,也迟迟不肯站起来。于是色诺芬勇敢地站起来,没有穿外衣,拿起斧头开始砍柴。看到他这么做,另一个人也起来了,接过他手中的斧头继续砍,其他的人也起来点了一堆火。所有的人都在身上涂脂,但不是用的油,而是在附近的村子找到的药膏,由芝麻油、松脂、苦杏仁和猪油制成。还用了同样成分制成的香油……
13、《荷花淀》主要内容,讲述的是关于白洋淀青年组成雁翎队,这个素材触发了孙犁的创作灵感,1945年,在延安便写成了《荷花淀》。
14、在抗日战争期间,水生参军,连夜赶回家,辞别了自己的家人,第二天就忽忽走了。
15、《荷花淀》讲述的是白洋淀地区人民群众积极投身抗日的故事。在作品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农村妇女形象。这些妇女勤劳、善良,识大体、顾大局,是在特定的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水生嫂是作品着墨最多的妇女典型
16、荷花淀主要内容是发生在西北地区的一个小村庄,以农民起义为主题,描述了以水生婶儿为代表的中国妇女勤劳、能干,不甘于落后,积极向上,不向敌人屈服的伟大精神。
17、说起日本的作家,最著名的莫过于川端康成,他几乎可以代表日本文学的最高成就了,写尽了人一生在追求生命意义过程中所经历的落寞,沉郁与寂寞。顺端康成笔法十分地优美,描写异常地空灵,写尽了人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内心的虔诚与热烈,和美破裂时内心的落寞与抑郁,觉得生命没有意义,人生是一场没有目的的旅行!
18、后来的事实证明,作为一个来自雅典的知识分子,色诺芬还算是一个军事家,至少他懂得民意,会拿他有感染力的说辞让民众跟随他,他还懂得在这个荒谬的世界上哪怕惟一的出路是死亡,作为人的职责就是活下去,意识到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反抗,自己的自由的重要性——我能想像,色诺芬和他的队伍,冲入敌阵,就仿佛斯巴达勇士爱传唱的歌词:“来吧,青年们,一起来并肩作战,至死方休!恐惧是无用的,逃跑是可耻的。心如磐石,无惧无畏,面对强敌,永不后退。”——就这样,色诺芬和他的一帮急于回家团聚的弟兄们,在深处波斯内地、没有给养、缺乏向导的情况下,长途跋涉,终于返回了故乡。
19、边城与雪国
20、二战时,已是中年的川端康成怀着自己内心的小忧伤在日本各地旅行,他总在思索一个问题,人怎样才能在土地上诗意的生活。这时他构思了一篇小说,就是《雪国》,一个和他一样人到中年的一个大学艺术教授雪村,偶然的一次际遇,让他遇见了一个感动他的艺伎,让他空洞的心灵有了一丝悸动,然而终究是一场梦,心里不过是偶然的一次放纵,因为自己始终也走不出自己为自己设置的圈套!
21、诗化小说,是一种追求诗美效果的小说。是小说和诗融合、渗透后出现的一种边缘体裁。美国弗里德曼认为,“随着意识流的出现,诗与小说结合起来了”。它是作家经过精心提炼而创造的某个独特形象、细节、特定氛围、场景的描写,充满浓郁的抒情气息,凝聚丰蕴的哲理意味。这类小说不注重叙事功能,不以情节冲突来塑造人物性格,而是重视创造意境
22、越南,泰国,朝鲜,那些仿佛都是物质实体的存在,在文化上从来没有存在过,对我们!但日本,只有日本从内在到外在都让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你可以仔细考虑一下,周边的所有民族中,除了日本,没有第二个民族对别人产生文化上的吸引力!至于韩国,说实话,还太嫩了!大和民族是近代崛起的一朵奇葩,它丰富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抛开它的那些劣迹不说。没有日本的动漫,估计我们的童年都会失去很多颜色!那金色的海湾画面总是我心中抹不去的一道风景,浪漫的樱花,舒适的和服,总是世界上让人迷恋的事物!
23、有史料记载,年轻活泼的色诺芬有一天在赶路,撞上苏格拉底,被他拦住问卖各种生活用品的地方。作为这一带的人,色诺芬当然知道得清清楚楚,于是他逐一道来。但最后,最后还是被苏格拉底的一个问题难倒了:人在哪里可以变得美好?张口结舌的色诺芬只好承认自己不清楚答案。“来跟我学习罢”,苏格拉底对色诺芬说,“变得美好”是人活着的最好的目标,来吧,你慢慢会知道人生如何变得美好。”
24、沈从文的《边城》和川端康成的《雪国》都没有以战乱的时代为背景,但通过对美的感受与诠释,明确地表明了他们对战争的看法,现实世界与虚无世界的对比跃然纸上。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也是美学,美的生活是作者的追求,也是读者的希望。《边城》和《雪国》也许不算是时代的主旋律,但一定是生活的奏鸣曲。
25、诗化小说具有诗的审美目标,它或表现为整体构思上寓于诗情,或表现为局部的描写充满诗意。
26、既有生活的具体实感、美感,又有引人思索的丰厚、博大的思想内涵。
27、跟对了人,色诺芬平淡的人生从此打开了另一扇窗。
28、过了两天,青年妇女就想去看看参了军的丈夫了,她们偷偷地坐在一只小船上,在路上,碰到一只日本鬼子的运输船。幸亏我们有一支部队埋伏在花淀里。在危险关头救她们性命的,正是新参军的丈夫。
29、《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之一。
30、选自孙犁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全文充满诗意,被称为“诗体小说”。在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里,一个关系着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说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表现农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
战争诗化小说
31、他作品的基调是歌颂新时代、新生活和普通的劳动者,代表作品有《荔枝蜜》、《蓬莱仙境》、《雪浪花》、《樱花雨》、《香山红叶》、《泰山极顶》、《画山绣水》、《茶花赋》、《海市》等。杨朔是当今文坛一再精辟阐述散文诗化理论,并认真实践,卓有成效的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散文作家。
32、力尽艰辛,色诺芬这次长征之所以能胜利返回,我以为还和他善打乡愁牌有关——每个人都有乡愁,何况在离乡别井缺衣少食的非常时期,回家,和家人在一起,永远温馨动人。对色诺芬来说,他已和心爱的妻子菲列西娅分别得太久,两个儿子更是日夜盼着父亲凯旋。色诺芬还知道,他领导的只剩下数千人马的小军队一路上还在减少,他们人困马乏已无力应战,回家是他们此生最后的愿望。回家,必须回家,带着一种使命,为了在路上生存下来,色诺芬不得不经常带头做一些抢劫富人财物的事,其中的故事,卡尔维诺觉得像流浪汉或英雄传奇,正因为其功绩,晚年色诺芬过上了可人的奴隶主生活,于是有时间回忆和写作,写作成了他最大的爱好。
33、那个时代,色诺芬既是一系列事件的参与者,又是事无巨细的精确记录者,也因此,战争和远征频繁的古希腊时期,《长征记》这样一出寻常的故事,完全是借色诺芬的妙笔生花才得以不朽的,一些事就这样因一个人而阴差阳错永远留在了史册上——如此写作,在我们汗牛充栋的国学经典里也绝无仅有,这使得《长征记》价值非凡,文学艺术上的价值之外,还具有一定的历史地理和民俗、考古学价值。
34、最早提出散文“诗化”主张的是杨朔
35、川端康成没有那么多的物质诉求,他一心追求心灵的诗化,这就必然导致他抑郁的个性与痛苦的生命体会!美总是渴望不可及的,也是短暂的,失去之后强烈的失落感与生无可恋内心的苦楚,每个人都深有体会,可是大多数人只能选择无奈地接受,慢慢让心灵沉寂!川端康成也是如此,他热烈地经历了生命的美丽与凋谢,内心死灰一般地接受着一切,苦苦地追问自己,干嘛总要凭借什么才能使自己快乐,干嘛不能诗意地生活!这种内心的痛苦无处诉说,也无法排遗,他只好让一切流淌在自己的作品中!
36、《荷花淀》是孙犁先生的一篇优秀作品。作品描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冀中革命根据地人民日常生活的一个场景。通过一对青年夫妻的月夜对话,展现了我抗日军民坚定乐观、抗日必胜的信念。
37、每个人都有乡愁,乡愁最能打动人的感情,这点色诺芬的时代和现代并无二致。我时常想起以前仁慈的老板,我们都是外地人,凡工作满一年即可享受他规定的报销往返故乡车票一次,我们都努力工作想留下来,但事以愿违,我们这样的小型实体书店最后在文化之都也只勉力支撑了一年多。多年以后,那一年多的美好时光是我老爱回忆的,正是在那里,我以内部优惠价买了不少书,也读了不少书,包括色诺芬的作品。
38、杨朔(1913--1968)山东蓬莱人。原名杨毓瑨,字莹叔,蓬莱城里人。现、当代著名作家。抗日战争时期写过不少通讯和中、短篇小说。解放战争时期担任新华社特派记者;抗美援朝时期写出优秀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解放后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外国文学委员会主任,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党组常委,同时写了大量散文。“文革”开始后,杨朔被中国作协的造反派列为重点批斗对象。1968年7月底杨朔要求上书毛主席和要求与单位领导谈话,均遭拒绝。绝望中于8月3日吞服安眠药自杀。
39、色诺芬能成为大人物,除了自身的勇敢、自信、聪慧外,应该说和他的老师苏格拉底有关。
40、该篇小说描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白洋淀地区的一个令人喜悦的故事。作者主要通过对水生嫂和妇女群像的成功塑造使主题得到充分的表达。整篇作品情节淡化、人物虚化、景物诗化,构成一篇特殊文体的诗化小说。
41、《长征记》是我北漂中读的最多的书之一,地下室里,公交车上,公司午休的间隙,就是没有心情读书时,我也爱摩挲着这本泛黄的书。《长征记》不是一部学术性的书,很好读,纪传性也很合我口味,请看下面这一段:
42、(《边城》《雪国》读书笔记)
43、战士们完成了伏击任务,又和爱人见了面,就兴高采烈地带着战利品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了。青年妇女们在荷花淀伏击战中受到锻炼,后来成立了自己的组织。
44、巜荷花淀》描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白洋淀地区的一个令人喜悦的故事。七个农村青年参军,因为走得匆促,除了水生以外,都来不及同家里人告别。他们的妻子很惦念,想去看看。但是没有找到。在回家的路上,她们的小船,碰上侵略军的运输船,敌人追赶着她们。幸亏她们丈夫的队伍埋伏在这里,给了敌人一个迎头痛击。
45、《长征记》外,色诺芬著作众多,内容涉及历史、哲学、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包括《希腊史》《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拉西第梦的政制》、《雅典的收入》《回忆苏格拉底》等。作品或论制度、或记经济、或述见闻、或写回忆,斑驳杂陈的文字里,人性人,时代的,我们总能或明或暗地认识一些玄机和真理——我还会不断读色诺芬的,我想,这个时代,色诺芬还可以做我们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