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耳忘私
1、人的生命固然可贵,但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活着,而在于它所蕴含的道德价值。生之所以可贵。就是因为它能“载义”,而一桩桩义举,都有益于对生命的开拓、充实、丰富、延长、保护……为义而死之所以静美,就是因为它虽是生命的结束,但死中振奋着永垂不朽的精神,死得其所,重于泰山。一个人能够献身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无论是生是死,都是实现了生命的价值,都能闪耀出夺目的光辉。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公而忘私、克已奉公是一种美德。自古以来,有千千万万的人为了国家的生死存亡公而忘私、流血牺牲,正是由于他们的无私奉献,才保证了国家的安宁、统一和强大。作为青少年,也要像仁人志士那样做一个公而忘私的人。
2、“公而忘私”的造句:
3、“公而忘私,国尔忘家”指的是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公,不考虑自己的私利。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民族情怀。
4、“公而忘私”的寓意:
5、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情怀,到“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报国为民风范,在国家遇到危机时,这种精神就会被彻底激发,现在的“抗疫精神”就是这种爱国精神的集中提现,面对凶猛的疫情,广大医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社区工作者,基层干部,志愿者,“舍小家,为大家”,牺牲个人利益,冲锋陷阵,最终战胜了新冠肺炎疫情,彰显出了无比深沉的家国情怀。
6、是贾谊写的。
7、【成语释义】为了公事而不考虑私事,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不去讲究个人恩怨。结合文章,郭子仪这样的品质,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而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8、中文名称
9、是“八”。首先把“公”字拿出来,公而忘私,公和私两个字共同的部分就是公的下半部分和私的右半部分,公去掉两个字的共有部分之后,就是“八”字。
10、我们要学习焦裕禄那种公而忘私的精神。
11、这句话出自《汉书.贾谊传》“为人臣者主而忘身,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又见《儒林外传》第六回“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我们科场是朝廷大典,你我为朝廷办事,就是不顾私亲,也还觉得于心有愧。”
12、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人,字太傅。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即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
13、我们社会呼吁这种正能量,但是,我个人不提倡“有人无我”,更喜欢“有人亦有我”。
14、“公而忘私”的意思是:为了公事而不考虑私事,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
15、“公而忘私”的出处:
16、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17、代代南中学子公而忘私,披肝沥胆,投身党政军文,效命科农工商,为富强国家推进社会尽心竭能立业建功。
18、gōngérwàngsī,guóérwàngjiā
19、“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意思是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出自汉代贾谊的《治安策》,其原句为: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而忘身,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20、我们要学习雷锋同志那种公而忘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1、译文:这种习俗蔚成风气,那么做臣子的就会只为君主而不顾自己,只为国家而不顾家庭,只考虑大家的利益而不顾个人私利,见到有利益而不轻易沾取,见到危险也不轻易回避,全都按礼义的要求办事。
22、“公而忘私,有人无我”是为了公事而忘了私事,为了集体而舍弃小我,以他人为先。这是一种以大局为重的境界。
23、出自汉代·班固《汉书·贾谊传》:“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24、“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形容一心一意为公,不考虑自己的私利。此典出自《汉书·贾谊传》:“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又见《儒林外史》第六回:“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我们科场是朝廷大典,你我为朝廷办事,就是不顾私亲,也还觉得于心无愧。”耳:同“而”。苟:苟且的意思。为了公事,忘记了自己的私事,为了国家,忘记了自己的家庭。公而忘私,也作“公尔忘私”,明人陆采《还乡记·飞报捷音》:“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待国事太平,我家事自行停当。先公后私,理当然也。”
25、该成语的结构为联合式;在句中一般作主语、谓语、宾语。
26、乡村里的老房子,为了公家而忘记自己
27、“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是指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
28、国耳忘家公而忘私出自《汉书·贾谊传》,是指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
29、是汉·班固《汉书·贾谊传》。耳同而。意思是为国忘家,为公忘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