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经典大全视频
1、绝句柳宗元
2、唐代:白居易
3、唐代:杜甫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6、诗文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清幽绝俗、恬静自然的意境。
7、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8、相思王维
9、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0、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六:《武陵春·春晚》
1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2、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4、【翻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15、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16、弹琴复长啸。
1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18、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19、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唐.贾岛《戏赠友人》
20、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1、杜甫《春望》
22、《春望》
23、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24、宋代:辛弃疾
25、鸟鸣涧王维
2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7、《励学篇》
28、咏鹅骆宾王
29、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望远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了很久,以致于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30、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古诗词经典大全视频
31、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3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3、从《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
34、静夜思李白
35、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清.黄遵宪《杂感》
36、宋·赵恒
37、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8、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39、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四:《题西林壁》
40、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41、【翻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42、深林人不知,
43、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4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5、一首小诗激起人们无限的回味和深思。所以,《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由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启人心智。因此,这首小诗格外来得含蓄蕴藉,思致渺远,使人百读不厌。
46、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五:《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47、独坐幽篁huáng里,
48、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49、通过对幽篁、深林、明月、安闲独坐、弹琴长啸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自由自在、与世无争的内心世界。
50、经典诗句有:
51、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勒思二僧》
52、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53、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54、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55、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
56、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57、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5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59、《武陵春·春晚》
60、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古诗词经典大全视频
6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6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63、诗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中,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后两句说自己独居深林之中,并未感到孤独,因为还有明月照耀着自己。“人不知”和“月”月表现出环境的寂静。
64、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二:《钱塘湖春行》
65、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66、宋代:苏轼
67、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68、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69、颔联从静到动,从全景的写意到细节的工笔。先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莺声婉转,流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勤劳,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都写出了初春的生机。“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70、【翻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71、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
72、这首《武陵春》是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长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
7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说的是游人从远处、近处、高处、地处等不同角度观察庐山面貌是可以得到不同观感的。有时你看到到是起伏连绵的山岭,有时你看到的是高耸入云端的山峰。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74、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75、春江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宋.杨万里《读张文潜诗》
76、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77、【翻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7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79、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80、宋代:李清照
8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82、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三:《春望》
83、返景入森林,复照青苔上。
84、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85、这首词简炼含蓄,足见李清照炼字造句之功力。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8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87、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8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8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90、这首词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诗歌中用比喻,是常见的现象;然而要用得新颖,却非常不易。好的比喻往往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这首词里,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同样是用夸张的比喻形容“愁”,但她自铸新辞,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着痕迹。读者说它自然妥帖,是因为它承上句“轻舟”而来,而“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了完整的意境。
古诗词经典大全视频
91、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92、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
93、诗文大意:月夜,我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弹琴,时而吹吹清脆悠扬的口哨。竹林僻静幽深,没有人知晓,只有明月陪伴我,把我映照。
94、《钱塘湖春行》
95、唐代:李白
96、【翻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97、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98、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金.王若虚《论诗诗》
99、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100、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歌来。
101、【翻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102、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宋.戴复古《论诗十绝》
103、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04、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105、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106、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清.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
107、诗中清幽的环境与诗人澄净的心融为一体,简练而又平淡的语言与恬静自然的情怀显得特别和谐。全诗语言平淡,意境优美,是借景抒情的名篇。
108、《静夜思》
109、明月来相照。
11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11、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1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1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1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15、诗词鉴赏:
116、《题西林壁》
11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11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
119、“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120、莫将死句入诗中,此诀传来自放翁——清.袁枚《仿元遗山论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