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网站首页 > 句子大全 > 沆瀣一气的典故-集合71个

沆瀣一气的典故-集合71个

时间:2023-03-24 22:32:19

沆瀣一气的典故

1、当齐国使者出使至魏国首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时,孙膑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见齐国使者,用言辞打动了他。齐国使者觉得孙膑不同凡响,于是偷偷地用车将他载回齐国。逃奔到齐国的孙膑得到了田忌的赏识,于是他寄居于田忌门下担任门客。

2、说的是唐僖宗时,担任主考官的崔沆,录取了一个叫崔瀣的考生。所以有人开玩笑,将他俩的单名连起来是“沆瀣”两字。指“沆”、“瀣”两人连成一气。

3、褒贬色彩

4、流离之中,惟以杜子美、李义山两集相随,故发为歌吟,抑塞磊落,感慨苍凉,与草堂翁沆瀣一气。

5、另外还有:

6、然而在诸葛亮的三个锦囊和吴国太乔国老的“胳膊肘往外拐”的态度下,周瑜的计策被一一化解,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智,死前说出既生瑜何生亮,便吐血而亡。

7、这本是桓公一句戏言,易牙便把这件事牢记心里,想着怎么才能给桓公做顿人肉宴,他忽然眼前一亮,用自己儿子不正好吗?几天后的一次午膳上,桓公吃到了一盘嫩如乳羊、鲜美无比的菜。当桓公知道这是易牙儿子的肉时,觉得易牙爱他胜于爱自己的亲骨肉。此后,桓公不仅宠信竖刁,对易牙也恩宠有加了。

8、【拼音】:chuàntōngyīqì

9、大水:沆茫。沆漭。

10、齐桓公养祸害己

11、沆瀣一气。

12、竖刁深知桓公有两大嗜好:一是喜食美味、奇味,二是好女色。于是,竖刁就着力从这两方面下手。宫中有一个叫易牙的人,为人奸诈,精于烹调之技,竖刁就设法与其结为朋友。易牙也深羡竖刁显赫之势,两人沆瀣一气。

13、沉瀣一气:比喻气味相投的人连结在一起.现常表示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含贬义.------------------成语出处:语出宋.王堂《唐语林.补遗》原文内容:崔相沆知贡举,得崔瀣.时中榜同姓.瀣最为沆知.谈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成语释义:比喻气味相投的人连结在一起.现常表示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含贬义.典故内容:隋唐时期,凡是读书人要做官,都必须通过科举考试.唐僖宗当政期间,在京城长安举行了一次考试,各地已经取得一定资格的读书人,来到长安应考.在众多的考生中,有个见崔瀣的很有才华,考下来自己感觉也不错就等着发榜了.主将这次考试的官员名崔沆.他批阅到崔瀣的卷子,越看越觉得好,就把他录取了.发榜那天,崔瀣见自己榜上有名,非常高兴.按照当时的习俗,考试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门生,而主考官技术考试及第可人的座主,大家都尊称他为恩师.发榜后,门生要去拜访恩师.崔瀣自然也不例外.崔沆作为座主,见崔瀣这位与自己同姓的门生,显得格外高兴.也真是巧合,"沆""瀣"二字合起来是一个词.表示夜间的水气.雾露.于是,爱凑趣的人就把二字合在一起编成两句话:"座主门生,沆瀣一气."意思是,他们师生两人象是夜间的水气.雾露连在一起.后人把"沆瀣一气"演绎成为成语,带有贬义.

14、螳螂扑蝉——黄雀在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15、三、常用词组:

16、hàngxièyīqì

17、后来,齐桓公病倒在床,三人乘机作乱,易牙更是将宫门堵死,筑起高墙,最后将齐桓公活活饿死。

18、比喻气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

19、有一天,竖刁向桓公举荐易牙,桓公听说易牙擅长烹调,就随口问易牙:我对人间的鸟、兽、虫、鱼都吃腻了,只是没吃过人肉,不知人肉味道如何?

20、“沆瀣一气”泛指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21、孙膑与庞涓

22、部首:氵结构:左右结构笔画:7

23、沆瀣一气:沆瀣:指唐时的崔沆、崔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出自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24、串通一气,通同一气。

25、秦桧一直嫉妒岳飞得到重用,害死了岳飞之后,秦桧病重,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便加紧策划让其子秦熺继丞相位。秦熺凭借秦桧的权势,先成为科举榜眼,接着一路高升,6年之间就官至枢密院事,地位仅次于秦桧。

26、二、沆的基本释义:

27、沆瀣一气

28、高宗之所以容忍秦桧,是因为他还有利用的价值,如今秦桧将死,高宗当然不愿意看到另一个权相来威胁自己。十月,高宗亲临秦府探病,病榻旁的秦桧迫不及待地问:“由谁代任宰相之职?”

29、氵偏旁加炕的右半边部分是汉字沆字,这个字的读音为hang四声,其偏旁部首为氵偏旁,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一共有七画,其也是一个形声字,属于左形右声,形从氵偏旁水而声从亢,五行属水,其基本释义为形容水面辽阔,其组词有沆瀣,沆砀,沆漭,漭沆,更有成语典故沆瀣一气,

30、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沆瀣一气的典故

31、语法是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32、崔轲沆知贡举,得崔瀣,时榜中同姓,瀣最为沆知.谈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33、沆瀣:夜间的水汽,露水。比喻气味相投的人连结在一起。

34、庞涓与孙膑为同窗,二人一起拜师学习兵法。庞涓后来出仕魏国,担任了魏惠王的将军,但是他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于是暗地派人将孙膑请到魏国加以监视。

35、竖刁是春秋时期齐国人。他少年时进宫伺候齐桓公,深得齐桓公的宠爱,后来成为乱政祸国的奸臣。竖刁出身贫寒,入宫后,他想尽办法进内廷做近侍。

36、近义词:臭味相投、同流合污、气味相投、狼狈为奸、通同一气、朋比为奸

37、意思是,比喻气味相投的人连接在一起.现带贬义,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

38、清·王韬·《淞隐漫录·卷一二·月仙小传》

39、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

40、语法是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如:皓东的敏锐活泼,和胜佛的豪迈灵警,两雄相遇,尤其~。◎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四回

41、宫中有一个叫开方的大夫,也是竖刁的好朋友。为了得到美女,竖刁就和开方计议要把卫懿公的女儿荐给桓公,果然,桓公得到这个美女后非常高兴。竖刁通过这些手段博得了桓公的宠信,在宫中身价日增。

42、天之报施老奴者,如此不爽,纵有百子,亦必沆瀣一气,岂复有以德报怨者。

43、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某太医》

44、孙膑到魏国后,庞涓嫉妒他的才能,于是捏造罪名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砍去了孙膑的双足并在他脸上刺字,想使他埋没于世不为人知。

45、他们两人狼狈为奸,沆瀣一气,镇上的人总是避而远之。

46、【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六回:“怪道!你们串通一气来算计我。”

47、【举例造句】:他们和赌馆的人虽然串通一气,惟恐怕他们冒冒失失的放枪拒敌……清·张春帆《宦海》第二回

48、【拼音代码】:ctyq

49、沆瀣一气(拼音:hàngxièyīqì),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相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

50、【解释】:相互勾结,一个鼻孔出气。

51、西周时周幽王,为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

52、高宗冷冷地答道:“这件事不是你应该问的!”这等于明确拒绝了秦熺继承相位的要求,秦桧父子的如意算盘落了空。次日,秦桧、其子秦熺、其孙秦埙和秦堪被一起免官。得知高宗的旨意,秦桧当夜一命呜呼。

53、烽火戏诸侯

54、答:沆瀣一气的典故是《南部新书》.

55、沆瀣一气[hàngxièyīqì]

56、沆的读音是hàng

57、沆瀣:露气,如“呼吸沆沆兮餐朝霞”。

58、沆瀣一气:喻气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

59、一、三点水加炕的右半部是个“沆”字。

60、笔顺:丶丶一丶一ノフ

沆瀣一气的典故

61、周瑜劝诱诸葛亮投吴不成,下定决心必除之而后快;正巧刘备甘夫人去世,周瑜向孙权提出假意要把孙权之妹许配刘备,实则引诱刘备来东吴的妙计。

62、他由外廷做起,处处谨慎,加之他天资聪颖,渐渐受到桓公的注意,不久就把他调为近侍。在桓公身边,他处处留心观察桓公的生活习性和内心活动,事事投其好,恒公非常满意。天长日久,他就成了桓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物了。

63、清朝末年,兵匪勾结,沆瀣一气,苦了老百姓。

64、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后来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即位,开始了东周时期。

65、反义词:格格不入、圆凿方枘、志同道合

66、【成语】:串通一气

67、王火·《战争和人》(二)卷八

68、他是个会看潮流也识时务有点两面的人物,同他见见,并非同他沆瀣一气,没有什么不好。

69、一次战役中,孙膑采用了按天减少军灶的方式使得庞涓上当。孙膑在马陵道设下埋伏,用墨在一棵树上写上六个大字:“庞涓死此树下”。庞涓到了之后,辨认了树上的字,大惊失色:“我中计了!”话音未落,箭如骤雨,庞涓浑栽倒身亡。

70、沆瀣:①夜间的水气,②人名,指唐代的崔沆和崔瀣;一气:声气相通,结成同伙,此指在科举考试中,主考官崔沆录取了门生崔瀣,二人相互串通,成为一伙。

71、沆瀣:指唐时的崔沆、崔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