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朱的名人
1、修仙皇帝朱厚熜。
2、命令编写《永乐大典》明成祖朱棣。
3、《明史》评价他说:“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朝命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史称永乐盛世。
4、(1336年—1365年),朱元璋的亲侄子,朱元璋集团的核心人物,被誉为明初第五名名将,曾任全军最高衙门“大都督府”的大都督。
5、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率军先后攻下集庆、浙江等地,因战功加封吴国公。元至正二十八(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
6、(852年—912年),又名朱全忠、朱晃,宋州砀山人,五代梁朝第一位皇帝。
7、朱祐自幼与刘演、刘秀相识,关系极好,自刘演、刘秀起兵就一直跟随左右,历任护军、偏将军、建义大将军,先后封为安阳侯、堵阳侯、鬲侯,食邑七千三百户。
8、朱姓历史名人
9、朱亥:战国勇士,魏国人。是朱姓最早出人头地的人物。据说他力大无穷,勇气过人,曾经凭着40斤重的铁锤,保存了情势危急的赵国。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字国瑞,汉族,明朝开国皇帝,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原名朱重八,后取名兴宗。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暴政,1361年(龙凤七年)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1368年(元至正二十八年),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明,年号洪武,不久推翻元朝的统治,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在位期间努力恢复生产、整治贪官,史称“洪武之治”,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西汉大臣朱买臣:(?—前115)字翁子,会稽吴人。生年不详,卒于汉武帝元鼎二年,年约六十余岁。家贫,卖薪自给,行歌诵书妻初亦负载相从,久以为羞,求去。买臣道:“我年五十当宝贵,现在已四十多了,待吾宝贵,当报汝功,”妻不从,听之去,适一田夫,武帝时得庄助之荐,拜中大夫,复拜会稽太守,他乘传入吴,见故妻与夫治道迎官,遂合以后车载其夫妇,舍之园中,给食一月,妇惭而自缢,买臣后为丞相长史,时张汤行丞相事,屡加陵折,又因庄助之死,为汤所陷颇以主怨,乃千发汤的阴事,汤自杀,买臣亦遭诛,他作有赋三篇,今已亡佚。朱买臣(?—前115),今嘉兴市区人。家贫好学,卖薪自给,其妻弃之另嫁。买臣穷困潦倒,随掌计簿的官吏为卒入长安。遇同乡严助,推荐入朝廷,说《春秋》、《楚辞》,汉武帝甚悦,拜为中大夫。时东越多次反叛,朱买臣向武帝献平定东越策,获得信任,出任会稽太守。约一年后,受诏与横海将军韩说等人带兵平定东越叛乱,因功征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元狩元年(前122),受淮南王刘安谋反一案牵连,被免官。不久复任丞相长史。时张汤任御史大夫,因严助被杀与当时任廷尉的张汤有关,朱买臣对张汤有深怨,向汉武帝告发张汤的阴私,张汤惧罪自杀。朱买臣亦被汉武帝诛于长安。著有辞赋3篇,已佚。朱买臣为会稽太守时曾归故乡,道上见前妻和后夫,接至官署,住在园中。其前妻不久自缢死。后人取其夫妻离异事,作《烂柯山》剧,衍变为“朱买臣休妻”、“马前泼水”故事和剧目。嘉兴城区角里街原有东塔寺,传是朱买臣故宅,寺后有朱买臣墓,已毁。相传朱买臣妻崔氏葬于杉青闸,称“羞墓”,亦早已不存。朱买臣是西汉大臣、辞赋家,吴(今属江苏省)人。他出身贫寒,靠卖柴为生,但是酷爱读书,一天到晚手不释卷,常常一边挑柴一边吟诵古书,惹得路上的行人指指点点的,还嘲笑他。渐渐地,嘲笑朱买臣的人越来越多,妻子崔氏觉得难为情,劝他不要这样。但是,朱买臣不但不听,反而念诵得更大声了。于是,他的妻子恼羞成怒,提出离婚。朱买臣没有办法,只好让妻子离开。后来,朱买臣的妻子改嫁他人,而他一个人穷苦度日。有一次,朱买臣的妻子与新夫上坟,见朱买臣忍饥挨饿地蜷缩在路旁,手里却仍然拿着书,动了恻隐之心,就将带来的食物全送给了朱买臣。就这样,朱买臣坚持不懈地读书学习,最后终于成了一个博学的人。几年后,他跟随官员上京城办公,得到同乡相助,见到了皇帝汉武帝。朱买臣侃侃而谈,说《春秋》,言《楚辞》,武帝非常欣赏,于是让朱买臣当了中大夫。高句丽国君朱蒙:朝鲜族古代卵生神话之一。见于公元5世纪高句丽广开土王的陵墓碑文以及高丽时期所编成的《三国史记》、《三国遗事》中。13世纪高丽诗人李奎报根据这一题材写成长篇叙事诗《东明王篇》,描绘了朱蒙祖先的身世和他创建高句丽王国的艰难过程。我国古代文献《后汉书·东夷传》、《魏书·高句丽传》、《论衡·吉验篇》和《满州源流考》也均有记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民间故事讲述家黄龟渊和辽宁省苏家屯朝鲜族民间故事讲述家金德顺所讲述的神话,比历代献记载更具体,内容更丰富,但其人物形象有不少被传说化了。东汉大将朱儁:(?-195)字公伟,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察举孝廉,官兰陵令。灵帝光和元年(178年)任交刺史,以镇压梁龙起事,封都亭侯。征为谏大夫。黄巾起事后,以右中郎将率兵镇压,封钱塘侯。后官至河南太守。董卓迁都长安,奉命留守洛阳,他与山东诸将密谋诛卓。卓败,李、郭汜专政,徵为太仆。后病死。东汉名士朱云:字游,原为鲁人,徙居平陵,当过县令,下过监牢。成帝时,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为丞相,极受成帝尊重。朱云上书求见皇帝,当著公卿大臣的面对成帝说:「现在朝廷大臣上不能匡扶皇帝,下也无益於民,都是尸位素餐之辈,请皇上赐我一尚方剑,杀一佞臣,以警其馀。」成帝问:「你要杀谁?」云答:「张禹。」成帝大怒,说:「小臣讪大臣,公开污辱我的师傅,罪不可赦。」御史拖云下殿,云攀殿槛,至於将槛折断,并大呼:「我得从龙逢、比干於地下,也已满足,但不知圣朝将来如何?」云以左将军辛庆忌求情,得不死。后来侍臣要更换殿槛,成帝说:「不要换!修一下就可以了,以此表扬忠直之臣。」三国名将朱桓:(177——238)(寿62)字:休穆籍贯:扬州吴郡吴城(今江苏苏州)官职:前将军青州牧家庭成员:子:朱异人物传记:事权幕府,除馀姚长。桓抚慰民情,士民感戴。迁汤寇校尉,平丹阳鄱阳贼,后为濡须督,魏大司马曹仁率众功濡须,桓斩敌千余,败曹仁。迁奋武将军。黄武七年,桓协逊大败曹休,黄龙元年,拜桓前将军,领青州牧。嘉禾六年,桓与全琮以内应军向庐江,事露引还。桓本傲,耻见部伍,以胡综枉杀部将泄愤。赤乌元年卒。历史评价:陈寿:①桓性护前,耻为人下,节度不得自由而而愤激。然轻财贵义,兼以强识。与人一面,数十年不忘。②朱桓以勇烈著闻。朱然(公元182-249年)字义封,丹杨故鄣(今浙江安吉)人。本姓施,十三岁过继给舅父朱治为子。少年时朱然与孙权同学,结为好友。三国争雄,朱然北抗曹魏,西拒蜀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朱然与潘璋在临沮生擒关羽。黄武元年(公元222年),朱然率五千人马与陆逊一起抗击刘备,取得了“火烧连营七百里”的辉煌战绩。此后,朱然镇守荆州重镇江陵,打败了曹魏连续半年的围困和进攻,威名远扬。65岁时,朱然官拜吴左大司马右军师,成为统领东吴全军的重要将领。吴赤吴十二年(公元249年)春三月卒,终年68岁。
10、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死于南京西宫,年71岁,卒葬南京钟山孝陵,谥高皇帝。
11、朱柏庐:清初居乡教授学生,治学用程、朱为本,提倡知行并进。其《治学格言》世称《朱子家训》,被后世视为中国传统的启蒙教育读本,影响深远。
12、明朝建立后,朱棣被封为燕王,多次受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朱元璋死后,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并在南京称帝。
13、朱元璋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幼时贫穷
14、战国魏国朱亥,西汉大臣朱买臣,高句丽国君朱蒙;东汉大将朱儁;三国时魏国名僧朱士行,东吴名将朱然;东晋名将朱序:南朝梁国大将朱异;唐朝宰相朱敬则,名将朱环,割地称秦的朱泚,割地称冀王的朱滔;五代后梁太祖朱温;宋朝医学家朱肱,词人朱敦儒,诗人朱弁;南宋哲学家兼教育家朱熹,学者朱震:元朝医学家朱丹溪,数学家朱世杰。
15、朱温,朱元璋,朱熹
16、朱泚原为幽州将领,先后效力于李怀仙、朱希彩,后被部下拥立为节度使,上任后改善幽州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先派朱滔领兵入关中参与防秋,又亲自到长安朝见,并留居长安。唐朝先后任命他为陇右节度使、凤翔节度使等要职,加封中书令、太尉。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朱泚被哗变的士兵拥立为帝,国号秦,年号应天。
17、在政治上,朱元璋采取诸多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就将行中书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主要负责民政事宜;又设立了提刑按察使司,主要负责刑名;并将军事的管辖划分给都指挥使司,最终形成地方三司制度,三者分别负担着原行中书省的职责,三权分立又互相制约。
18、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之一。他胸怀韬略,深谋远虑,善于驾驭战争,掌握主动权。注重招贤纳士,广采众议,严格治军,完善军制,练兵育将,强调将领要识、谋、仁、勇兼备。主张寓兵于农,且耕且战,保持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他最重要的功绩是驱逐胡虏,除暴乱,拯救汉民族,平定天下,废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种族等级及压迫政策,恢复了中华,带领华夏复兴。
19、朱温参加了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先后攻陷洛阳、长安等地,大大动摇了唐王朝的统治地位。之后他归附唐军,与李克用等联合镇压义军。因他镇压义军有功,唐僖宗赐名全忠,任河南中行营招讨副使,次年拜汴州刺史出宣武军节度使,继而又进封梁王。他以河南为中心,极力扩大势力,逐渐推异,藩镇成了唐末最大的割据势力。
20、朱温,又名朱晃、朱三、朱全忠,五代时期后梁的建立者,后梁太祖,907年代唐而立,后被儿子朱友珪弑杀。
21、朱元璋,朱棣,朱德。
22、朱姓的来源
23、唐代朱姓名人有朱温,朱庆余,朱敦儒等
24、朱姓历史名人众多,东汉云台28将之一的朱祐、后梁太祖朱温、南宋哲学家朱熹、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八大山人朱耷、现代文学家朱自清等等,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或领域有自己的作用和贡献。
25、朱桓为人高傲,不喜欢为人所驱使,而又善养士卒,轻财重义,与人一见,数十年不忘,死时部下无不哭啼。
26、宋国的开国君主宋微子启(商纣王的庶兄)有裔孙朱晖,原以国名为氏,称宋氏。春秋时,诸侯灭宋,其后裔逃至砀(今江苏砀山县),改宋氏为朱氏。
27、朱瞻基生于北平燕王府。幼年聪颖,深得祖父朱棣喜爱。永乐九年(1411年),册立为皇太孙,多次跟随明成祖朱棣征讨蒙古。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
28、北朝时,北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有鲜卑族复姓浊浑氏、朱可浑氏改为汉字单姓朱氏。
29、朱元璋年轻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他先后击败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割据势力,并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收回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又后后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30、朱温,朱熹,朱元璋,朱棣等。朱熹(,字元晦,号晦庵。祖籍徽州府婺源县,生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朱元璋,大明朝开国皇帝。
姓朱的名人
31、朱熹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
32、(?—195年),字公伟。会稽郡上虞县人。东汉末年名将。
33、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元末农民起义,他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后来统领了这支起义军。1368年,率军攻克大都(北京),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号称明太祖。其后共传12代17帝,立国277年。
34、一、帝王类22名
35、朱姓人口在国内排13位,约有1500万人,也是大姓,名人不少,特别是以“两朝天子,一代圣人”闻名。
36、元至正四年(1344年),朱元璋的父母、长兄因旱灾和瘟疫的泛滥而过世。出于生计的原因,朱元璋去皇觉寺做了和尚,云游于淮西颍州(今安徽阜阳)一带。十二年(1352年),他投靠红巾军领袖郭子兴,时任右副元帅一职。
37、有朱元璋,朱德,朱自清,还有近期网络直播最火的名人,朱之文,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农民歌手,用平时唱歌挣得钱,为村里修路,建桥,借给村民钱。
38、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幼名重八、兴宗,字国瑞,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人。
39、朱桓代替周泰任濡须督。夷陵之战后,曹仁率领几万步骑出征濡须,朱桓手下只有五千军队,他设计引诱曹仁派兵攻城,在濡须打败曹仁,斩常雕,生擒王双,斩溺魏军千余人。后又助陆逊破曹休,吴军斩获万余人,官至前将军、青州牧,假节,封为嘉兴侯。
40、南宋理学家朱熹。
41、朱泚(cǐ)(742年-784年),男,幽州昌平(今北京昌平南)人,唐朝中期将领、叛臣。
42、朱温:后梁太祖,五代梁王朝建立者。公元907年代唐称帝,后为其子友珪所杀。
43、另据<<魏书·官氏志>>记载,鲜卑族竭烛浑氏朱可浑氏,在孝文帝时住在洛阳,他们一起改为朱姓。
44、朱柏庐朱用纯(1627~1698年
45、宋朝大思想家朱熹,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明朝的明成祖朱棣,民国年间著名教育家朱剑凡,国民党政客朱家骅,鲁迅原配夫人朱安,八路军总司令朱德,著名女烈士朱枫,等等。
46、洪武十三年(1380年),因“胡惟庸案”一事,左丞相胡惟庸被处死,朱元璋还一并罢免中书省及丞相,将其权力归于六部,且直接由皇帝掌管;大都督府也被改为五军都督府。此后又屡兴大狱,追治“奸党”。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蓝玉案”发,总共牵连一万五千余人,包括蓝玉在内的建国功臣均被杀害。
47、天祐四年(907年),朱温通过禅让的形式代唐称帝,建国号梁,史称后梁。
48、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49、朱然曾随吕蒙擒杀关羽,以功迁昭武将军,封西安乡侯。吕蒙死后,朱然代替吕蒙镇守江陵。夷陵之战中,与陆逊合力大破刘备,拜征北将军,封永安侯。魏国攻吴,朱然坚守不出,曹真、夏侯尚、张郃等魏将围攻江陵六月之久,未能攻克,朱然从此“名震敌国”。
50、黄巾起义爆发后,朱儁担任右中郎将、持节。平定三郡之地后,被皇甫嵩上表推功,进封西乡侯,迁任镇贼中郎将。又率军讨平南阳黄巾。中平二年(185年),进拜右车骑将军,更封钱塘侯。
51、(1328年—1398年),字国瑞,原名重八,濠州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
52、明宣宗朱瞻基(1399年3月16日[2]—1435年1月31日),号长春真人,明成祖朱棣之孙,明仁宗朱高炽长子,明朝第五位皇帝(1425年5月29日—1435年1月31日在位)、书画家,年号“宣德”。
53、朱元璋。
54、灭了唐朝的朱温。
55、(182年—249年),原名施然,字义封,丹阳故鄣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毗陵侯朱治的外甥和养子,孙权的同学。
56、朱友珪,朱温次子,因为得知朱温要贬谪自己为刺史,而可能立其他儿子为子嗣,铤而走险杀了朱温。秘不发丧登上帝位,但是仅仅几个月就被其弟朱友贞推翻,朱友珪被杀并被废为庶人。
57、(177年-238年),字休穆,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
58、后梁太祖朱全忠(852-912),本名温,五代梁砀山人。初从黄巢为盗,降唐后赐名全忠,官至宣武节度使。篡唐称帝,建都开封。末帝时,为后唐李存勖所灭。史称为后梁。国号梁。后为其子朱友珪所杀,庙号太祖。
59、朱德,朱元璋,朱熹,朱镕基,
60、《元和姓纂》记录说舜时有一个大臣名叫朱彪(一作朱虎),他的后人以朱为姓。由此看来,帝舜时代就已经有了朱姓。居住在闽、粤等沿海地区的朱氏,从明代开始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人远徙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
姓朱的名人
61、兴元元年(784年),改国号为汉,年号天皇。不久,李晟收复长安,朱泚逃往泾州,因泾原节度使田希鉴闭门不纳,只得继续西逃。在逃到彭原西城屯时,被部将杀死,时年四十三岁。
62、姓朱的名人有元朝的开国帝王元太祖朱元璋,也有宋朝最著名的词人朱熹,朱时茂,朱德,祝元慧,朱国强等名人,他们都是姓朱的,很出名的人
63、朱姓历来人才济济,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国十大元帅之首朱德、儒学集大成者朱熹、永乐大帝朱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战国时期著名勇士朱亥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朱姓名人。
64、地理学家朱思本,画家朱德润,戏曲作家朱凯,元明之际学士朱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明永乐帝朱棣,戏曲、剧作家朱权、朱有燉,历史学家朱载填;明清之际学者朱之瑜;清朝书画家朱耷,文学家朱彝尊,文字训诂学家朱骏声;散文家朱自清,开国十大元帅之首朱德。等等
65、朱亥:战国勇士,魏国人。是朱姓最早出人头地的人物。据说他力大无穷,勇气过人,曾经凭着40斤重的铁锤,保存了情势危急的赵国。
66、(1370年-1406年),字士弘,怀远人,明初名将,明“靖难四杰”之一,与张玉并为朱棣的左膀右臂。他随燕王征漠北,骁勇善战。他在靖难之役期间夺取北平九门,先后击败耿炳文、李景隆,在灵璧俘虏平安等南军名将,收降十万南军,累功至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封成国公,加太子太傅。
67、称帝后的朱元璋接连出师平定福建、广东等地,随后又定下北伐的战略,最终于洪武元年(1368年)攻破元大都(今北京),元朝自此覆亡。在此之后,朱元璋还曾数次遣将北征,以打击元朝的残余势力。洪武四年(1371年),明军消灭大夏政权,成功平定四川;洪武十年(1377年),明朝平定云南,为统一全国打下基础。
68、朱序平定司马勋之乱,因功升任征虏将军,封爵襄平子。太元三年(378年),前秦攻打襄阳,朱序率军固守襄阳,后兵败被俘,被前秦天王苻坚任命为度支尚书。肥水之战中,朱序暗中帮助晋军,使晋军大败秦军。朱序投归东晋,历任龙骧将军、琅邪内史、豫州刺史等,屯兵洛阳。
69、出自曹姓,是颛顼帝的后裔。相传颛顼帝有个孙子叫陆终,生有6个儿子。其中,第5个儿子叫安,姓曹,封在曹(今山西东定陶县西南)。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弟振铎在曹国,称为曹叔振铎;改封曹安的苗裔曹挟在邾国,称邾子挟,附庸于鲁国邹县。春秋时,传至仪父,见齐桓公称霸诸侯,便附从于齐,进为子爵之国,亦称邾娄。战国时,邾国被楚国所灭,其公族子孙遂以国名邾为氏,后又有人去邑以朱为氏,称朱氏。
70、朱文正善于谋,勇于战,在洪都保卫战中坐镇孤城抵御住了陈友谅六十万大军的进攻,堪称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为朱元璋统一天下立下奇功,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防守悍将之一。
71、(?-48年),原名朱祜,字仲先,南阳郡宛人,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72、荒唐皇帝朱厚照。
73、(?-393年),字次伦,义阳郡平氏县人,东晋名将。
74、宣德元年(1426年),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在政治上,重视整顿吏治和财政,提升内阁地位,任用“三杨”、蹇义、夏原吉等。清革前弊,整顿统治机构,实行精简和裁冗措施,以振朝风;教导宦官读书参政。经济上,实行休养生息,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对外关系上,进行第七次郑和下西洋;停止用兵交趾,节省了大批人力财力,也利于交阯与中国各族人民的交往。于宣德三年(1428年)出塞,并修建永宁、隆庆诸城。明宣宗的一系列措施使得社会经济空前的发展,与其父明仁宗统治时期合称“仁宣之治”。
75、南宋著名女词人朱淑贞。
76、朱士行:三国时第一个去西域求法的僧人,中国僧人讲经往往从他开始。
77、(1360年-1424年),朱元璋之子,明朝第三任皇帝。
78、朱棣在位时,政治上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并于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卫,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
79、朱姓始成於西周,是古帝颛顼高阳氏之后。古帝颛顼的玄孙陆终有6个儿子,第五子名安,大禹赐曹姓。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封安的后裔曹挟在邾(今天山东省邹县一带),建立邾国,附庸於鲁国。邾国又作邹国,亦称邾娄,有今山东费、邹、滕、济宁金乡等县地,建都於邾(今山东曲阜东南南陬村),公元前614年邾文公迁都於绎(今山东邹县东南纪王城)。到了战国中叶为楚所灭,邾国贵族以国为氏,就是邾氏,后邾国君主支庶子孙又去邑为朱姓。
80、朱载堉:明朝音律学家、数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