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句子大全 > 员外精选好句29句

员外精选好句29句

时间:2024-11-23 07:54:45

1、唐韩愈《送殷员外序》:“由是殷侯侑自太常博士迁尚书虞部员外郎,兼侍御史。”

2、编制外的官员,一般是次官,或者副职。后来发展到有钱的地主豪绅可以捐钱买一个员外郎的官职来做,所以“员外”一般也成了这类人的代名词。

3、到了现代,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员外这一称呼逐渐淡出。但随之出现了“候补委员”这一新的职位称呼,于是就有了候补委员,其涵义与“员外”相比有一定变化,但大同小异,延用至今。

4、员外郎,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

5、员外郎,简称员外,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在现在人的观念里,员外是大地主和富翁的代名词,而且多少有些为富不仁的贬义倾向,但在古代的确有这样一种官职称为员外郎,还一度还与科举考试密切相关。

6、指地主豪绅(多见于早期白话)

7、三国魏末始置员外散骑常侍,晋初又置员外散骑侍郎。南北朝时,又有殿中员外将军、员外司马督等。

8、明清各部仍沿此制,以郎中、员外郎、主事为三级司官,得以递升。员外郎简称外郎或员外,通称副郎。到了明朝以后,员外郎成为一种闲职,不在与科举相关,并渐渐和财富联系在一起。只要肯花银子,地主和商人都可以捐一个员外官职来做。

9、隋开皇六年(568),在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次官。唐、宋、辽、金、元、明、清沿其制,以郎中、员外郎为六部各司正副主官。

10、员外,原指正员以外的官员,后指的地主豪绅。

11、员外是一种尊称,是对有钱有势力的又不是官员的人的称呼

12、原指正员以外的官员,后世因此类官职可以捐买,故富豪皆称员外。南北朝简称员外散骑侍郎为员外郎。是较高贵的近侍官。隋代始于六部郎中之下设员外郎,以为郎中之助理,由此延至清代不变。惟唐制列在六品,明清则升为从五品。

13、宋朝员外是官民,是官员。

14、还有一个意思:通过科技考试但又没有正式位置可安排的候补官员,科举考试进人的速度大于官员淘汰的速度,而官员编制是一定的,设立候补官员制度就是必要的

15、隋开皇三年(公元538年)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郎中的副职。唐朝贞观时期以前,科举考试的主考官就曾是由员外郎担任,全称是考功员外郎。唐宋沿制。

16、时号“员外”,实已在编制定员之内。此外,唐、宋、辽、金在尚书省左右司郎中下,也有员外郎。元属中书省。清代理藩院、太仆寺、内务府等也有员外郎。

17、明朝以后员外郎成为一种闲职,不再与科举相关,而渐渐和财富联系在了一起,只要肯花银子,地主和商人都可以捐一个员外官职来做。

18、随着时间推移和官制改革,明朝以后员外郎成为一种闲职,不再与科举相关,而渐渐和财富联系在了一起,只要肯花银子,地主和商人都可以捐一个员外官职来做。财富是得到仕途功名的捷径,而头悬梁锥刺股、十年寒窗之苦尽可以统统免去。

19、三国魏末始置员外散骑常侍,晋初又置员外散骑侍郎。南北朝时,又有殿中员外将军、员外司马督等,都在官名上加“员外”。

20、员外[yuánwài]一词有两个意思:

21、古指正员以外官员(全称为员外郎)

22、员外,本谓正员以外的官员,后世因此类官职可以捐买,故富豪皆称员外。

23、唐开元年间,唐玄宗李隆基认为员外郎位望较轻,改为由礼部侍郎主持科考,以后成为定制。与郎中通称郎官,皆为中央官吏中的要职。

24、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不是什么员外,俺们这里有几贯钱的人,都称他做员外,无过是个土财主,没品职的。”

25、清代除六部外,其他官署如理藩院、太仆寺、内务府均设员外郎。

26、晋以后所称之员外郎指员外散骑侍郎(皇帝近侍官之一)。

27、宋朝时期的员外,是对拥有土地,庄园,财富的土豪的称呼,有恭敬讨好的意思。

28、隋朝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之次官(相当于副司长,郎中是正司长)。在唐朝贞观时期之前,是科举考试的主考官。在唐开元年间后,因当时的皇帝李隆基觉得此官职过低,而改由礼部侍郎主持科举考试,并一直延续下来。在清朝,此官职配置于朝廷或地方之辅助部门,品等为从五品。该官职一般为闲职,明朝以降常有商贾仕绅捐钱获得此官职。至此,员外成为富有地主的另一种称呼。1910年代,清朝灭亡后,该官职废除。

29、宋朝员外是编制外的官员,一般是次官,或者是副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