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句子大全 > 民心向背

民心向背

时间:2024-11-23 01:01:30

1、出处:《荀子.哀公》,是荀子讲述的孔子和鲁哀公的一段对话。鲁哀公问孔子曰:“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寡人未尝知哀也,未尝知忧也,未尝知劳也,未尝知惧也,未尝知危也。”孔子曰:“君之所问,圣君之问也,丘、小人也,何足以知之?”鲁哀公曰:“非吾子无所闻之也。

2、《论持久战》系统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持久抗战战略总方针,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不仅指明了经过持久抗战中国人民必能取得最后胜利的光明前景,而且提出了在战争中发动群众、依靠群众,通过持久战不断削弱日军优势、壮大和发展自己的有生力量、夺取抗战胜利的抗战策略,大大增强了人们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3、《论持久战》明确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的,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论持久战》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明确指出通过三个阶段,中国必将从劣势到中日平衡再到占据优势,而日本必将由优势到中日平衡再转向劣势。

4、在君民关系上,民本思想体现为“民为贵”的观念。

5、扩展资料:

6、“民心为本”就是民心是政治的根本,民心向背决定了政权兴替;“厥作为叶”就是民要做什么事情、有什么倾向、说什么样的话,都是从民心里派生出来的。总之,就是要重视民心、重视人民。

7、民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民心向背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命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残暴的独裁统治是不能长久的。国家的兴亡在于合理地治理国家,法制不能太过严苛,要实行仁政,推广仁义,法治与德治并行。温和的统治能使社会安定,人民接受统治并促使社会向前发展。

8、内涵:只有人民,才是国家的根本、基础,百姓安居乐业,才能保障社会的稳定;统治者善待人民,为百姓利益着想;统治者要尊重民众;民意天下得失取决于民心向背.

9、意思是让每个人民的心都感觉到安稳,才是让一个国家变得更加美好的,根本只有当你能够懂得这些东西之后,才能够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快乐,各种不同的东西会给生活带来更多的向往,让你整个人变得无比的坚定勇敢。所以说我们应该不断的去探索,去追求。

10、民本思想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核心观念是顺应民心。自商周以来,统治者清楚地认识到,民心便是天命所在。

11、老话说,得民心才能得天下

12、春秋战国时期,管子提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孟子在总结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历史时说道:“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将得民心看作得天下的关键。

13、自古以来,我国历代思想家、政治家都意识到,民心向背是国家兴亡、盛衰治乱的重要因素,只有遵从人民的意愿,才能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

14、《论持久战》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再次说明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性因素,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15、因为民心的向背是政治的基础,也是政治的根夲。

16、年5月底6月初,毛泽东在延安正式作了《论持久战》长篇讲演,有力地批驳了社会上弥漫的“亡国论”“速胜论”等错误论调,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17、秦亡汉兴给我们的启示:

18、民心所拥护或反对的。宋史.卷四三七.儒林传七.魏了翁传:「入奏,极言事变倚伏,人心向背,疆埸安危,邻寇动静。」元史.卷一三八.燕铁木儿传:「人心向背之机,间不容发,一或失之,噬脐无及。」

19、赢政,不是昏君,他是一个暴君。秦亡汉兴告诉我们,一个君主强大不行,他的接任者也必须强大,如果当时是他的长子公子扶苏继位,可能秦第二世还灭不了。

20、宦官当道,宦官赵高,欺上瞒下,一手遮天,天子软弱,德不配位,注定灭亡。

21、通俗的理解就是百姓拥护或者反对的人,具体要结合语境去理解。

22、解释:覆:颠覆;载:承载。比喻民心向背决定国家兴亡。

23、他主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重视统治阶级,对于下层民众的礼仪教化。

24、先秦思想家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政治思想,荀子则提出了著名的君民舟水之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25、意思是把统治者比喻为船,老百姓比喻为水,水既能让船在水面上安稳地航行,又能将船推翻淹没,使船沉于水中。表示事物用之得当则有利,反之则弊害。

26、中国古代民本主义思想家第一个人就首推是孔子,他唱到仁的观点。

27、汉的君主,宽厚仁慈,关注民生,注定汉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