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古至今,有关凤凰的诗句多如牛毛,其中不乏有很出彩的诗词歌赋,以下几首是我读过的一些: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2、箜篌乐声优美动听,像是昆仑山美玉敲击,又像凤凰鸣叫;乐声感染,使得芙蓉在露水中饮泣,香兰开怀欢笑;融和了长安城十二座城门前的月光,二十三根弦打动了天帝。
3、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4、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5、九年级。
6、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7、【译文】
8、诗词赏析: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
9、《马诗》
10、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11、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2、《李凭箜篌引》全诗如下:
13、深秋,弹奏起用吴地的丝弦、蜀地的桐木制作的箜篌,美妙的乐声使得山中的白云凝滞而不再飘荡。神女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满腹忧愁。这都是因为乐师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14、诗词原文
15、《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李贺的诗作。此诗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16、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以人而论,则有李长吉体”。又在其《诗评》中说:“玉川(唐卢仝字玉川子)之怪,长吉之瑰诡,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人言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不然,太白天细之词,长吉鬼仙之词耳。”
17、诗词背景: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
18、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见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19、“石破天惊”语出唐代诗人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不是出自杜牧的诗。
20、李贺,字长吉,其诗,刻意求新,另辟蹊径,想象丰富,构思奇特,熔铸华丽词藻,创造迷离意境,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形成独特风格。风格以“奇崛险怪”、“奇幽冷艳”著称,世称长吉体。
21、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22、宋吴聿《观林诗话》:“唐人谓李贺文体如崇岩峭壁,万仞崛起。”李贺因过分追求奇诡险怪,语言雕琢.甩字用喻怪僻,有些诗缺少思理,而流于晦涩荒诞;有些诗情调低沉,也缺乏完整的形象。
23、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可以悦目赏心的艺术境界。
24、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5、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26、箜篌乐声传到女娲炼石补天之处,补天的五彩石被声波击穿,引落了漫天秋雨。仿佛乐工走进神山,向神女传授技艺;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
27、《雁门太守行》
28、吴丝蜀桐张高秋的下一句:空山凝云颓不流李凭箜篌引全文作者:李贺(唐)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29、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
30、长吉体是中唐有才华卓越的诗人李贺创造的。
31、李贺的诗歌有:
32、贺诗对后世有一定影响。《致酒行):”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醚寒坐鸣呃。”这末四句语新、意新、境奇,表达了积极要求施展抱负的心情,体现了贺诗奇崛瑰怪的风格。
33、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34、李凭箜篌引
35、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36、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倚着桂树彻夜不眠;月宫中露珠斜飞,浸湿了玉兔。
37、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