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2、由于富含冰晶的卷层云一般是雷雨天气入侵的先兆,所以当出现日晕和月晕的现象时,通常预兆着天气在短时间内便会发生改变,会有风雨降临。
3、白露:由于昼夜温差加大,水汽在草木上凝结成白色露珠,故称白露。
4、立冬:标志着冬季的开始。田间的操作也随之结束,作物在收割后进行贮藏。
5、“削断麦根,牵断磨心”,是说麦子需要勤中耕,中耕后可以增产,但他不用增产等明字眼,而说麦子加工,磨大量的麦粉时可能会把磨心都牵断了,这样烘托来说,以鼓励人们作好田间中耕工作。
6、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籽料已经开始灌浆饱满,但尚未成熟,故称“小满”。
7、处暑:代表暑天即将结束,天气由炎热向凉爽过渡。
8、小暑:属于“三伏”中的初伏,天气炎热、蒸闷。气温虽高,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故称小暑。
9、大雪:此时天气较冷,不仅降雪量增大,降雪范围也更广。
10、人类文学中的物候,是指生物的生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现象(植物的发芽,动物的换毛等),也包括非生物的的现象(结冰,除霜等),物候是物候学的基础,与物候学关系紧密。物候学是研究自然界植物和动物的季节性现象同环境的周期性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比如秋天果实成熟,冬天北雁南飞这些都是物候学研究的内容。物候学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人们通过观察草木枯荣等现象,总结出了一套规律---24节气。24节气自古今来就为我国劳动人民安排农业生产提供了指导。因此我们形象地把物候学称作“大自然的语言”。物候学是一门接近生态学和农业气象学的学科。研究物候学对于安排农业生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1、扩展资料:
12、立秋:预示着秋季即将开始,天气逐渐转凉。不过暑气并未尽散,还有气温较热的“秋老虎”之说。
13、小寒:此时正值“三九”前后,大部分地区开始天寒地冻,但还没有到达寒冷的极点。
14、芒种:芒,指某些禾本植物籽实的外壳上长的针状物。芒种指小麦等有芒作物即将成熟,可以采收留种了,也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
15、【物候知识】:下雨时雨会冲垮蚂蚁或蛇的家,所以他们会在雨来临前搬家。
16、动物物候,如候鸟、昆虫及其他动物的迁徙、初鸣、终鸣、冬眠等现象。
17、立夏:标志着夏季的开始,视为气温升高的开端。此时万物生长旺盛,欣欣向荣。
18、世纪初叶,森林昆虫学家霍普金斯花了多年的功夫专门研究物候,尤其是物候与美国各州冬小麦的播种、收获与发育季节的关系。
19、“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周年视运动,所以“二十四节气”在公历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二者前后不差1-2日。地球每365天6时9分10秒〔精确〕,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每天24小时还要自转一次。
20、冬至:与夏至相反,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数九”,过了冬至,白昼就一天天地增长了。
21、它包括三个方面:
22、物候是指生物长期适应光照降水温度等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节律,这种现象被称之为物候现象,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及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律的反应他的目的是认识自然季节现象变化的规律服务于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
23、动物物候,如候鸟、昆虫及其他动物的迁徙、初鸣、终鸣、冬眠等现象。
24、一些水文气象现象,如初霜、终霜、结冰、消融、初雪、终雪等。
25、“芝麻头上两瓣叶,只怕深来不怕浅”的农谚,生动地说明了单子叶植物(如粟)和双子叶植物(如芝麻)对播种深度的不同要求。
26、春分:这一天正当春季九十日之半,故曰“春分”。昼夜长度各半,冷热均衡,一些越冬作物开始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27、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
28、秋分:与春分相同,昼夜几乎等长,处于整个秋天的中间。
29、霜降:由秋季过渡到冬季的节气,开始有霜冻的现象出现。
30、谷雨:由于雨水增多,滋润田野,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故有“雨生百谷”之说。
31、各种水文、气象现象,如初霜、终霜、结冰、消融、初雪、终雪等自然现象。
32、大暑:正值“中伏”前后,也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
33、【物候知识】:下雨前阴天空气湿度大,飞虫翅膀就会沾满了湿气而飞不快,所以燕子就出来捕食的时候飞的低才能吃到飞虫。
34、以物候现象反映季节的节气: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35、立冬蚕豆小雪麦,一生一世赶勿着”;“十月种油,不够老婆搽头”,是失败教训的总结,提醒人们要抓紧季节,不误农时。
36、“秧苗起身,还要点心”,以“点心”来比喻起身肥的作用和分量,恰到好处。冬季种麦子没有灰肥是很大的问题,农谚用“无灰不种麦,无酒不请客”来强调说明灰肥的重要性。稻缺氮肥,叶片发黄,亟需增施肥料,农谚用“稻子黄恹恹,主人欠它豆饼钱”来讽喻。玉米打顶后可以促使植株生长有力,结棒子粗壮,农谚就用“玉米去了头,力气大如牛”来比喻,其他如“番薯不怕羞,一直栽到秋”,“种田草子河泥,小孩糖梗荸荠”,“秀稻黄,吃块糖;秀稻黑,没得吃”等都是生动活泼而又含意深刻的好农谚。
37、有时又根据生物种类分为植物物候、动物物候。动物物候有时又细分为鸟类物候,昆虫物候等。有时还把农作物的生育期称为作物物候,而把其他的统称为自然物候。
38、由于地球旋转的轨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
39、寒露:冷空气渐强,雨季结束,气温由凉转冷,开始出现露水,早晨和夜间会有地冷露凝的现象。
40、【物候知识】:在大寒时节里,如果能多下雪,把蝗虫的幼虫冻死,这样来年的农作物就不会遭到虫灾,农作物才会丰收,农人们就可以丰衣足食了。
41、雨水:由于气温转暖,冰消雪化,雨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42、【物候知识】:因为雨前必定闷热,而蝉闷热时候就会越叫越凶叫
43、【物候知识】:春天作物生长需要水分,有水分就长得快!所以春雨是十分宝贵的。
44、立春:表示严冬已逝,春季到来,气温回升,万物复苏。
45、什么是物候?
46、各种植物的发芽、展叶、开花、叶变色、落叶等现象;
47、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48、春雨贵如油
49、下面简单介绍下二十四节气
50、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51、候鸟、昆虫以及其他动物的飞来、初鸣、终鸣、离去、冬眠等;
52、小雪:大地呈现初冬的景象,但还没到大雪纷飞的时节。
53、【物候知识】:晕和月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它的形成与卷层云有关。卷层云里有微小的冰晶,当太阳光或月光照射这些卷层云中的冰晶时,由于冰晶的棱镜作用,太阳光或月光经过折射、反射就形成了日晕和光晕。
54、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55、物候现象非常广泛,大自然中,那些受环境(气候、水文、土壤)影响出现的、以年为周期的自然现象,都属于物候现象。
56、五月十三下一阵,家家打个黄谷囤。
57、燕子低飞要下雨
58、立夏蚯蚓出,又是好收成。
59、植物物候,又称为作物物候,如各种植物发芽、展叶、开花、叶变色、落叶等现象,农作物生育期中的物候现象。
60、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61、清明:含有天气晴朗、草木萌发之意。此时气温渐暖,草木发芽,大地返青,也是春耕春种的好时节。
62、【物候知识】:东方出现朝霞,而西方天空有厚云,受西风带所影响,将有系统性降水天气。西方出现晚霞,则一般西方天空没有大范围云层,阳光直射大地,这是系统性天气已过境的征兆。
63、【物候知识】:农历五月十三是雨节,如果这一天下雨的话,那么这一年秋天谷子就会大丰收,谷子多的都没地方储存了,家家户户需要建新的谷囤。
64、大寒:一年当中最冷的一段时间,相对于小寒来说,标志着严寒的加剧。
65、肥不过春雨,苦不过秋霜
66、【物候知识】:一般下雨后都有蚯蚓,立夏蚯蚓出洞,证明雨水不小,那这一年的收成就比较好。
67、以气候状况反映季节的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68、植物物候,又称为作物物候,如各种植物发芽、展叶、开花、叶变色、落叶等现象,农作物生育期中的物候现象。
69、惊蛰:蛰的本意为藏,动物冬眠称“入蛰”。古人认为冬眠的昆虫被春雷惊醒,故称惊蛰。
70、各种水文、气象现象,如初霜、终霜、结冰、消融、初雪、终雪等自然现象。
71、夏至:是全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也说明即将进入炎热的夏季。
72、物候是指那些受环境影响而出现的以年为周期的自然现象,都是物候现象。
73、【物候知识】:春天如果下场雨小苗就会长的非常好,秋天就会多收不少庄稼,秋如果寒冷,产生霜降,收成就会受到损失。
74、霍普金斯认为,植物的阶段发育是受当地气候的影响的,而气候又制约于该地区所在的纬度、海陆关系与地形等因素;换句话说,就是制约于纬度、经度和高度这三个因素。他从大量的植物物候材料中总结出如下的结论:假如其他因素不变动,在北美洲温带内,每向北移动纬度一度,或是向东移动经度五度,或是上升400英尺,植物的阶段发育在春天和初夏将各延期4天。这就是所谓霍普金斯物候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