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灯谜在春秋时代就有,那时叫“隐语”,到汉魏时才开始称为“谜”,南宋时有人将谜语写在灯上,在上元节让人猜灯谜。南宋后,赏花灯、猜灯谜让元宵节的气氛热闹而温馨。由于灯谜都难以猜中,如同老虎难以被射中一样,所以也称为“灯虎”(也叫文虎)。传统灯谜的制作讲求一定的格式,需运用巧思才可以制出十分高妙的灯谜,是中国独创的文学艺术。
2、(唐)苏味道
3、元宵节的文化价值在于它是全民的狂欢节,人人参与,乐在其中。正月十五有很多信仰活动,祈求神灵保佑。元宵节也是求子的佳节良辰。
4、元宵节是我国的四大节日之一,元宵节一过,春节也就算过完了,所以这一天是非常隆重和热闹的。以前,人们主要是看花灯与舞龙,现在燃放烟花,人们观看烟花也就成为庆祝节日的方式之一了。
5、青玉案·元夕
6、元宵节,家家户户自制元宵(今有专业户专卖)。元宵古称"浮元子",是一种雅俗共尝,甜而不腻,脍炙人口的民间小吃,全国流行。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
7、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8、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在南北朝时浇上肉加便便汤汁的米粥或豆粥。但这项食品主要用来祭祀,还谈不上是节日食品。
9、中国过节的颜色都是大红色,元宵节手抄报就是大红和元宵白色吧
10、元宵节的由来:
11、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可以说是地道的中国情人节。
12、(唐)卢照邻
13、元宵节手抄报资料
14、乾隆皇帝看了冥思苦想,文武大臣一个个抓耳挠腮,怎么也猜不出来,最后还是纪晓岚自己揭了谜底:猜谜。
15、会计(打一成语)——足智多谋
16、甜的有所谓桂花白糖、山楂白糖、什锦、豆沙、芝麻、花生等。咸的有猪油肉馅,可以作油炸炒元宵。素的有芥、蒜、韭、姜组成的五辛元宵,有表示勤劳、长久、向上的意思。
17、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18、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19、元宵节“三元说”
20、所有颜色都可以配合使用,但是红色黄色占足大面积就可以
21、相关诗词
22、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23、再过十天就是元宵节啦,也就是说每年的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元宵节是我国传统文化节日,一般情况下家家户户在元宵节这一天会煮汤圆吃的,汤圆外皮大多数是糯米面做的,汤圆里面的馅是糖与黑芝麻,煮熟了吃起来香香甜甜的,非常好吃,说明我们的生活非常甜美。
24、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是中国汉族和部分兄弟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东汉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逐附会传统文化把元宵节定为参佛的吉日良辰。元宵的做法,是以馅为基础。大致过程是先是拌馅料,和匀后摊成大圆薄片,晾凉后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块。然后把馅块放入像大筛子似的机器里,倒上江米粉,“筛”起来了。随着馅料在互相撞击中变成球状,江米也沾到馅料表面形成了元宵。
25、元宵节的节日食俗:
26、唐代时,元宵放灯已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京城"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为花树"。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诗云牶"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描绘了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
27、值得称道的,还应首推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牶"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这里虽没有正面描写元宵盛况,却蕴含着十分欢乐愉悦热烈熙攘的场景。
28、元宵节的价值:
29、一半满一半空(打一字)头戴金冠称大王(打一字)纸老虎(打一成语)
30、元宵节习俗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31、元宵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正月被称为元,正月十五又是第一个月圆之月,元宵节也被叫做上元节,上夕节。元宵节就是这样由来的。大家一般在那一天吃汤圆或者元宵。元宵圆圆的,白白胖胖的,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永远在一起。元宵一般由糯米做成,糯米黏黏的,糯糯的,希望亲人们在新的一年甜甜蜜蜜的,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32、到了宋朝郑望之的《膳夫录》才记载了:"汴中节食,上元油锤"。油锤的制法,据《太平广记》引《卢氏杂说》中一则"尚食令"的记载,类似后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为"油画明珠"。
33、用红色的版面为主,然后可以画一些大红灯笼,配一些元宵节的小故事即可。
34、逆水划船(打一成语——力争上游
35、"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胜数,如今读来仍趣味无穷。
36、灯谜:四通八达(打一成语)一肚生下龙凤胎(打一字)三个十不出头(打一字)
37、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并逐渐成为民间习俗。
38、十五夜观灯
39、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故上元节要燃灯。
40、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41、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42、元宵节手抄报肯定不能脱离元宵节的主题,元宵得有,团圆的家人,一轮明月挂在天空。一副感觉温暖团圆祥和的月圆之夜。元宵代表队是团团圆圆。手抄报色彩鲜明,主题明了。小学期间每逢过年过节都会绘画手抄报,元宵节也是必不可少之一。圆满完成会是很温馨的一副画报。
43、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44、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45、盲人摸象(打一成语)——不识大体
46、爱好旅游(打一成语)——喜出望外
47、宋代:辛弃疾
48、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49、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
50、诗不是,词不是,《论语》也不是。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也是妙文。”
51、有一年元宵节,乾隆皇帝带着一群文武大臣,兴致勃勃前去观看灯会。左看各种灯笼五颜六元宵节色,美不胜收;右瞧各种灯笼别致风趣,耐人寻味。看到高兴时,乾隆皇帝陪他的大臣们也出谜联,让大家猜一猜。大学士纪晓岚稍思片刻,就挥笔在宫灯上写了一副对联:
52、正月十五日夜
53、南北朝时,元宵张灯渐成风气。梁武帝笃信佛教,其宫中正月十五大张灯火。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更为密切,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
54、节日由来:农历的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又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55、蜜饯黄连(打一成语)——同甘共苦
56、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57、快刀斩乱麻(打一成语——迎刃而解
58、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元宵节灯谜铁公鸡(打一成语)——一毛不拔
59、元宵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
60、元宵节简介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
61、“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
62、元宵猜灯谜
63、元宵节的相关诗词:
64、(唐)崔液
65、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66、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67、近千年来,元宵的制作日见精致。光就面皮而言,就有江米面、粘高梁面、黄米面和苞谷面。馅料的内容更是甜咸荤素、应有尽有。
68、元宵节诗句
69、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这句话生动地体现出了元宵节最大的特点,对,元宵节就是亲戚朋友从五湖四海赶来欢乐地聚在一块儿,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结伴到街上观看人们举行的盛大的舞龙游行,观赏由平民老百姓创作的歌舞节目,欣赏那夜空中的光彩夺目的火树银花。
70、元宵节简介
71、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