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网站首页 > 句子大全 > 顾炎武是谁-集合23句

顾炎武是谁-集合23句

时间:2023-02-18 20:33:48

顾炎武是谁

1、南都败后,以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为人,改名炎武,字宁人

2、亭林,即顾亭林。就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是他提出来的。但是,很多人把这句话替换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事实上顾炎武曾经很明确地指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顾炎武的意思是说,亡国不过是易姓改号政权更替,与匹夫匹妇并没有多大关系,我们老百姓有权置身事外保持中立;而亡天下则事关道统与仁义的丧失,这是人之为人而非禽兽的基本原则问题,因此匹夫有责。

3、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人。

4、顾炎武生于明未清初,属于清朝初期思想家

5、他改名改字的用意,全在于爱国抗清,立志救世。

6、多岁的顾炎武面对残酷的现实,在昆山、苏州等地积极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他一边秘密从事反清活动,一边做学问,辗转于苏南一代。为了纪念和学习南宋的爱国志士王炎午,将自己的名字绛改为炎武,又将自己的字忠清改为宁人,宁是明代南都江宁(南京),表示永做明代人。

7、明朝灭亡以后改名炎武,他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家庭,祖先世代明朝为官,到了他出生的时候家道已然中落。顾炎武从十岁起,就跟随祖父读书并受到过比较严格的儒家教育,特别是他的嗣母王氏和他讲过很多历史上英雄人物的故事,深深熏陶了他的心灵。这些对于他以后人格的培养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8、明末清初

9、中国的。

10、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更盛赞顾炎武“不但是经师,而且是人师”。

11、因为顾炎武别号亭林,后世称为亭林先生。

12、顾炎武是明朝的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

13、末清初“三大儒”之一

14、其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经史百家及音韵训诂之学等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

15、原因是东北满族女真部的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政权,向关内进军,后来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打过长城。1645年,清军南下,一路烧杀抢掠。在扬州,屠城十日,在南京、苏州也实行烧杀政策,仅昆山就被屠杀4万多人。

16、顾炎武(1613年(明万历四十一年)-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他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17、顾炎武(1613—1682),字宁人,又字石户,度变姓名为蒋山佣,学者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明清之际著名学者。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朝廷批准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从祀文庙,从此,他们被举世公认为清初“三大儒”。

18、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著作繁多,以毕生心力所著为《日知录》,另有《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

19、顾炎武原名继坤,初名绛,字忠清,后愤而改名为炎武,字宁人。

20、顾炎武(本名顾绛,1613年7月15日-1682年2月15日),字忠清、宁人,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清学开创者,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

21、顾炎武(1613年7月15日—1682年2月15日),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

22、顾炎武(1613年7月15日—1682年2月15日),本名顾绛,字宁人,人称亭林先生,南直隶昆山(今江苏昆山市)人。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王夫之、黄宗羲、唐甄并称为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

23、顾炎武(1613年7月15日—1682年2月15日),本名顾绛,字宁人,人称亭林先生,南直隶昆山(今江苏昆山市)人。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王夫之、黄宗羲、唐甄并称为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