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句子大全 > 少年不识愁滋味

少年不识愁滋味

时间:2024-11-21 17:17:28

1、汉刘向《列女传·陈寡孝妇》:“母曰:‘吾怜汝少年早寡也。’”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説愁。”

2、《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3、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赏析二

4、就是形容指年龄在十岁上下到十五六岁阶段的人的意思。

5、白话译文:

6、上片写少年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是上片的中心句。那时正值青春年少,激情万丈但却心地单纯,对于人们口中所说的“愁”,没有切身的体会,因而无法理解,总是登高远望。

7、此词通篇言愁,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

8、(小的时候,这首诗是百无聊赖的场景;长大以后,这二十字是盛唐永逝的悲歌!)

9、为赋新诗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两句中都有一个愁字,但这两个愁字的含意是截然不同的。前一个愁字是在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的情况下强说愁的,不是真愁。

10、意思是说不知道人间的喜怒哀苦。世间之事没有深刻的劳动,是体会不到他的用意和深刻的。

11、特喜欢读辛弃疾的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仿佛自己就是那个强说愁的少年。步入中年后,喜欢上了后半段: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初读未领其中意,读懂已是不惑年。

12、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13、“欲说还休,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这两句“欲说还休”包含有两层不同的意思。前句紧承上句的“尽”字而来,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往往相反相成,极度的高兴转而潜生悲凉,深沉的忧愁翻作自我调侃。作者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后一个“欲说还休”则是紧连下文。

14、因为有家人的呵护所以不知道生活的艰难,每个人可能都要经历一回这样的感慨,愿所有的人在年轻的时候更加的努力,让自己更加的优秀,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15、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

16、有人的人辞掉官职,回归故里;有人日夜不停赶赴科场。年轻的时候不懂得世间有什么事情值得烦恼忧愁,等到了老年才知道人生路上有太多的坎坷,要走过这一条人生路又有太多的艰难。

17、词的下片,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而今识尽愁滋味”,这里的“尽”字,是极有概括力的,它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从而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

18、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将上片“不知愁”的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

19、少年的释意:

20、诗中意为:为写一首新词而硬是描绘愁苦的意境,今释义为勉强做不合时宜的事。

21、(小的时候,觉得自己被人嫌弃年轻;长大以后,明白当年确实年轻……)

22、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23、原句为:

24、“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出自清朝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25、“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这两句前一句有人辞官归故里是因为看清了社会黑暗,愤然辞官,返回自然;后一句有人漏夜赶科场说明了他对功名的急切渴望,与前面的行为形成对比。说明了人们对于功名利禄的不同看法。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儒林外史》的问世,在中国小说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奠定了中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基础。以《儒林外史》为发端的一大批谴责小说出现,如《官场现形记》等,形成了一股批判封建社会的潮流,这股潮流一直影响到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文学。

26、《行宫》——元稹

27、强赋新词说旧愁,原文“为赋新词强说愁,”南宋诗人辛弃疾在《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的名句,全诗词为: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28、[注解]早已空虚冷寞的古行宫,零落宫花依然开行艳红.有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谈论当年的唐玄宗.

29、意思是: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愁是什么感觉,到了年老的时候才知道生活的艰难。

30、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一词中,说少年时不谙世事,喜欢登高的句子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31、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32、年轻的时候不懂得世间有什么事情值得烦恼忧愁,等到了老年才知道人生路上有太多的坎坷,要走过这一条人生路又有太多的艰难

33、全词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构思精巧,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34、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35、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玩味无穷。

36、年轻,年轻时。

37、[注解]人在年少时不明白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吟赋新词而勉强说愁.而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没有说.想说而没有说啊,却说道:“好个凉爽的秋天呀!”

38、谈不完的人生,道不尽的人情,有些话在你历经世事后,方能品出其中的味道。

39、词的上片,作者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所以喜欢登上高楼,凭栏远眺。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青少年时代的他,不仅亲历了人民的苦难,亲见了金人的凶残,同时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精神的鼓舞。他不仅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而且认为中原是可以收复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赶出去的。因此,他不知何为“愁”,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愁情”,他是“爱上层楼”,无愁找愁。

40、少年不知愁滋味,老来方知行路难。

41、柳杞《好年胜景》:“那吴松明老人是全社有名的活跃人物,他少年穷困,学过唱大鼓书。”

42、“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科场”出自《儒林外史》。说明了人们对于功名利禄的不同看法

43、“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出自清朝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原句为: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少年不知愁滋味,老来方知行路难。白话译文:有人的人辞掉官职,回归故里;有人日夜不停赶赴科场。年轻的时候不懂得世间有什么事情值得烦恼忧愁,等到了老年才知道人生路上有太多的坎坷,要走过这一条人生路又有太多的艰难。

44、后一个愁字是在识尽愁滋味说的愁,是真愁,但不言,却道天凉好个秋。

45、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46、应该是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