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2、茅草屋的屋檐低矮,小溪岸边小草青綠。帶着醉意听取着吴侬软语,又不知那是谁家的满头白发的老头老妇。
3、赏析这首诗的词牌之下,有《村居》标题。可见是通过一家人的活动来写宁静美好的乡村生活。
4、zuìxǐxiǎoérwúlài,xītóuwòbāoliánpéng。
5、下阕写一家三个儿子的活动。大儿子正在小溪东边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屋前编织鸡笼。他们都是劳动者。作者以主要笔墨写农村的宁静美好时,也写了农业生产活动。这样写,是符号农村生活的真实情形的。最后两句写小儿子。全词五个人,写白发夫妇用了两句,写大儿子、二儿子各用了一句,写小儿子也用了两句。写老夫妇可爱之处,主要写他们的声音;写小儿子,主要写他躺在溪头大吃莲蓬的神态。“最喜”一词,既可理解为老翁老妇对小儿子的偏爱,也可理解为作者对小儿子的喜爱。事实上两者都有。“亡赖”本是贬义词,这里作者先说“最喜亡赖”,再勾勒出小儿子吃莲蓬的神态,于是“亡赖”就成了表达作者喜爱情感的词儿,说的是小孩活泼淘气了。
6、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忙着编织鸡笼,最喜爱的小儿子调皮淘气,躺在溪头剥吃莲蓬。
7、máoyándīxiǎo,xīshàngqīngqīngcǎo。
8、zuìlǐwúyīnxiāngmèihǎo,báifàshéijiāwēngǎo?
9、一对白发老妇妻亲热地坐在一起用吴地方言聊天。
10、上阕写背景。茅屋虽很矮小,却很突出,尤其是它坐落在长着青青草儿的溪边,显得很美。在如此美好的环境中,听到有两个人带着醉意讲话,他们都操吴地口音,声音温和而柔美。乍一听,还以为是年轻夫妇在说话呢。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
11、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13、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14、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5、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潺潺流淌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
16、拓展资料
17、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亡通:无;谁的读音有两种,通用!)
18、译文有一间低矮的茅屋,坐落在长着清草的溪边。有人好像带着醉意在交谈,多么好听啊,那音韵柔美的吴地方方言啊!原来是一对白发老人,却不知是谁家的公公婆婆在此聊天?
19、dàérchúdòuxīdōng,zhōngérzhèngzhījīlóng。
20、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21、大儿子在小溪东面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小儿子调皮可爱,他正卧在溪边剝莲蓬。
22、《清平乐·村居》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全词以白描手法描述了农村的乡土风俗,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此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从二十一岁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闲居达二十年之久。理想的破灭,使他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园词。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23、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24、清平乐村居的诗意:
25、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26、全词语言自然、朴素、清新,同作者所描绘的农村风物一样,情调健康明朗。而在描写农村风景时,专笔写景极少,溪边豆地、屋前鸡群、莲荷水域,全随人物写出。对于人物,作者往往轻带一笔,则声音、动作如在眼前,种种情状,栩栩如生。这些高明的艺术手法,值得我们借鉴。
27、在乡村居住时的平常景象
28、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29、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30、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绿绿的小草,满头白发的老公公老婆婆用吴地的方言互相逗趣取乐大儿子在河的东面的豆地里除草,二儿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欢喜是小儿的调皮神态,横卧在溪头草丛中剥食着刚刚摘下的莲蓬。
31、大儿锄豆溪东,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无赖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32、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33、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34、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编制鸡笼;最有趣的是三儿子调皮可爱,躺卧在草地上躺卧着剥莲蓬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