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反其本。《尚书大传》卷一下:“和伯之乐舞玄鹤,其歌声比中謡,名曰《归来》。”郑玄注:“玄鹤言象阳鸟之南也。归来,言反其本也。”
2、指奔走各地从事某种活动的人:说~。政~。侠~。
3、官场中人或者山野隐士更具有多样的才华,丰富的感情,幽默的语言,豁达的心境。
4、苏东坡与陶渊明过着“躬耕自食”的生活时,他们的妻妾都能安贫乐贱,与他们甘苦与共。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其夫人翟氏,始终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归隐之初,他们“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共同“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维持生活,然后又利用“方宅十余亩”,盖起了“草屋八九间”,还在房后种植柳树、榆树,房前栽桃树、李树。即使在陶渊明的晚年,生活愈来愈贫困,落入饥寒交迫的境地,夫人翟氏也一样不怨不悔地与他固穷守节。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手头拮据,入不敷出,时常都有断炊之忧,过得极其清苦生活,幸亏夫人王闰之与侍妾王朝云甘愿一直布衣荆钗,与他一起共同劳动,躬耕自食,并在农民的指点帮助下,共同修建五间茅房。在妻妾的得力辅助下,东坡在黄州度过了最艰难困苦的四年时间。夫人王闰之死后,贬谪惠州的苏东坡即使在“坐废累年,不敢复齿缙绅”,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的凄凉晚景下,侍妾王朝云依然不弃不离,对他深情款款。
5、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6、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7、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佘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8、苏东坡与陶渊明所处的时代不同。苏东坡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那个时代是中国历史言论最为自由的时代,王安石变法也好,司马光废法也罢,他们都只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为了富国强兵、人民安居乐业。苏东坡虽和他们的政治观点时不相容,但他毕竟胸怀一颗激荡挚诚的心,一腔凌云冲天的志气,一身熊熊燃烧的激情,一种积极进取的希望。所以即使他宦海沉浮不定,仕途艰难险恶,也不会穿上衲衣,离开仕途,远离尘世。即使归隐田园,他也总是一脚走进隐逸的山水,一脚还留在他热爱的人间。
9、归去呵归去,可我到哪里落脚?我的家远在万里,在那岷山和峨眉山所在的地方。“归去来兮”,直接引自东晋陶渊明《归去来辞》。陶写弃官归隐,苏轼也希望像他那样,但却不可能。因为他此时仍是带罪之身,不得自由。“万里”一句不过是托辞。苏轼这次由黄州改任汝州,罪名并未撤销,官职也仍是一个“不得签书公事”的州团练副使,政治处境没有任何实质上的改善。如果说陶渊明的“归去来兮”是在摆脱尘网樊笼后的悠然吟唱,作者此刻只能是悲叹飘荡无依,有家难归。
10、指晋陶潜的《归去来辞》。《隋书·文学传·王贞》:“茂陵谢病,非无《封禪》之文,彭泽遗荣,先有《归来》之作。”五代梁震《荆台道院》诗:“桑田一变赋《归来》,爵禄焉能浼我哉!”清秋瑾《题松鹤图》诗:“角
11、(12)归去来:指隐居。语出东晋陶渊明《归去来辞》。
12、苏东坡与陶渊明归隐田园的缘由不同。苏东坡是在“乌台诗案”中大难不死的境况下,被逼无奈地来到贬谪地黄州的,不但过着躬耕自食、极其清苦的生活;而且随时都有可能被朝廷赐死,丢掉卿卿性命。好在苏轼是阔略旷达之人,作为一个有着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在黄州,他依然能苦中作乐,安贫乐贱,灾难舛途和艰难困苦消磨不了他心中坚定的人生信念。在黄州过田园生活,只表明他在政治上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在仕途上落魄失意之时,才寄情于山水间;他也并不仅仅满足于在“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夜晚吹吹风,饮饮酒,写写诗的闲适日子,有朝一日,他还要去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13、在人类意识外独立存在的:~观。~体。
14、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15、而比起苏东坡所处的时代,陶渊明则显得不幸得多。他生活在东晋后期,统治者篡弑频繁,杀戮成性,贵族腐败,门阀制度森严,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政治极为黑暗。当时黑暗的现实已经逼出了像阮籍、嵇康这些放浪形骸的“竹林七贤”,陶渊明同样身遭门阀制度的排挤。处在那样的时代,无论他怎样的少年好学和知识渊博,也无论他所写的诗、赋、文如何出色,都无法施展他的政治抱负。这就是陶渊明仕途不通的原因,也是陶渊明以决绝的态度,远离尘世的社会根源。
16、外来的(人),与“主”相对:~人。宾~。会~。不速之~。~气。~卿。
17、意思是指回归而来的客人,人生的路途很长,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前行。但如果现在的生活让你觉得疲惫,不如暂时停下脚步,看看沿途的风景;如果你被眼前的生活束缚,不如卸掉包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每个人都有自己回答的路途,每个人都自己回答的家乡,一定要让我们按时回家。
18、意思是∶归去呵归去,可我到哪里落脚呢?
19、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杜甫《兵车行》
20、比照苏东坡和陶渊明的一生,我们也可挖掘他们的许多相同之处。
21、应是归去来兮。
22、量词,用于论份儿出售的食品、饮料:一~冰淇淋。巾羽扇旧谈兵,笑赋《归来》薄宦情。”
23、《归去来兮辞》中“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两句写作者在庭园中的散步,情景交融,作者似已悠然与自然融为一体,悠然地享受涉足庭园的乐趣。陶渊明《归去来辞》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作者的生活理想,
24、行路难注释其一1.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清酒:清醇的美酒。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2.珍羞:珍贵的...)社:古二十五家为一社。雉:野鸡。
25、回去。《战国策·齐策四》:“长鋏归来乎!食无鱼。”潘漠华《乡心》:“你不要时常写信来,后来我会归来。”
26、苏东坡与陶渊明的田园生活,还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特征,这就是他们都能歌颂劳动,亲自参加生产劳动,尊重劳动人民,接近劳动人民,能和劳动人民生活在一起,并且感到有很大的乐趣。作为封建社会的文人官吏,能够做到早出晚归辛勤耕作,能够与劳动人民打成一团,这在当时社会士大夫鄙视劳动的情况下,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也是在中国文学史上极少见的,他们劳动的本身便具有进步意义,同时也使他们的田园诗具有劳动生活气息,不仅描写了诗人参加劳动的情况,还宣扬了依靠劳动而食的真理,这种观点确实是十分难得的。尤为难得的是,他们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是十分真挚的,苏东坡说自己“我是识字耕田夫”,陶渊明在诗中说:“且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位诗人与劳动人民的密切关系。
27、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堂前细柳,应念我,莫翦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28、苏东坡与陶渊明的人生境界相似。陶渊明的人生境界为苏东坡所景仰,因而,苏东坡到惠州后,能积极去履陶渊明的足迹,如“罗浮稚川界,梦往从之游。”“我欲作九原,独与渊明归。”“愧此稚川翁,千载与我俱。画我与渊明,可做三士图。”“携手葛与陶,归哉复归哉”等零星诗句,可管窥诗人胸臆之一斑。苏轼觉得自己可与葛洪、陶潜画为三士图,并作逍遥游,追求回归自然、质朴闲适、超然物外的田园生活,可见他决心以渊明为榜样了。在经历了冤狱生死之后,苏东坡“乐乎于田野乡间”,这是他灵魂的一个歇息。所以我们在苏轼身上,常常也能寻到陶渊明的影子。当然,从客观上讲,苏东坡的人生境界虽日臻脱俗,但比起陶渊明的境界来,终究略逊一筹。毕竟两人个性与追求大不相同。因为陶渊明隐而不仕出于自愿,东坡则出之无奈。难怪东坡“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29、《论语·微子篇》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30、而陶渊明与苏东坡最大不同的是,他是自愿辞官归隐。只要自己愿意,他随时都可以东山再起,吃腻那“五斗米”。陶渊明看到了社会的腐朽,但没有力量去改变它,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他看到了社会的危机,但找不到正确的途径去挽救它,只好求救于人性的复归。归隐后,陶渊明每天心甘情愿地忙于耕种、交游、饮酒,过着自给自足、悠然自得的生活。这种归隐生活,使他像一只长久被关在笼中的鸟儿,终于随心随性,复归自然了。毫无疑问,他归隐以后尽情享受着“娱情诗酒、崇尚自然、尽享天伦、体验农趣、抚摸伤痛,不忘忧思”的文人雅士之情趣。陶渊明的思想可以这样概括:通过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这可以在他自己所创造的诗境里找到依据。
31、归去来辞
32、“往者已矣来者可追”的意思是:过去的事,人都已经过去逝去,将要到来的是可以由你自己把握的。
3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34、◎归来guīlái
35、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张俞《蚕妇》
36、【解释】:归:返回.回去吧.指归隐乡里. 【出自】:晋·陶渊明《归去来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示例】:自不合刚下山来惹是非,不如~.◎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三折 【近义词】:归心似箭、告老还乡 【反义词】:浪迹天涯、四海为家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回去 出自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可做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归隐乡里.常有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的意味。
37、(16)子胥: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吴越春秋》卷五《夫差内传》:“吴王闻子胥之怨恨也,乃使人赐属镂之剑,子胥……遂伏剑而死。吴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之器,投之于江中。”又见《国语·吴语》。
38、苏东坡和陶渊明归隐田园的生活境遇和心愿相似。他们都亲自耕作,亲自修建草房,过着清苦的生活。但陶渊明的洒脱是苏东坡所向往的。可以说,陶渊明是寄托于山水,苏东坡则寄托于陶渊明,也就是两人都寄托于山水。苏东坡有《江城子》一词为证:“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境,吾老矣,寄余龄。”他还“隐括”陶渊明《归去来辞》成《哨遍》一词:“使家童歌之,时向从于东坡,释耒而歌之,扣牛角为之节,不亦乐乎?”。这些都表明,在精神上苏东坡有陶渊明抛去熙来攘往的污浊世界,纵浪大化,不期生灭的感悟。在黄州,苏东坡也的确过上了与陶渊明一样隐逸的生活,在短短两年零七个月时间里,苏东坡和陶诗多达四十七首,几乎把陶渊明的诗应和了一遍,“只渊明,是前身”,可见苏东坡对陶渊明的向往之情。而这种向往,其实就是苏东坡身处不幸的精神武器,他从陶渊明的身上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种样式,生命的另一种乐趣。
39、(10)贾生:洛阳贾谊,曾上书汉文帝,劝其改制兴礼,受时大臣反对。
40、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
41、苏东坡与陶渊明的典型意义不同。苏东坡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旷世奇才,罕见的多面手。他以神奇的文笔、渊博的学识、睿智的思想、高尚的人格、丰富的经历、巨大的成就,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在历代人民的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毫无疑义,他的成就远非任何一个今人所能相比。借用林语堂评价的话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憎恨者,一位瑜珈术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比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
42、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43、而陶渊明在当时只以隐士著称,他的文学创作没有得到高度的评价,这是因为他平淡自然的风格与当时崇尚的华丽文风不合。萧统是第一位发现陶渊明文学价值的人,既推崇其人格也推崇其文学。到了宋朝,特别是经过苏轼、朱熹的弘扬,以及汤汉对其作品的诠释,陶渊明才真正确立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这地位一直保持到今天,并获得了世界的声誉。陶渊明又是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的魏晋风流的代表,是中国士大夫的一个精神归宿和精神家园,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可贵精神上来,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44、引用解释
45、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46、服务行业的服务对象:顾~。乘~。~流量。
47、不是,苏轼是北宋著名词人诗人文学家美食家。而陶渊明是东晋时代的诗人,两人相差几百年
48、外出或寄居,迁居外地的(人):旅~。~居。~籍。~死。
49、(14)含光混世贵无名:此句言不露锋芒,随世俯仰之意。《高士传》:巢父谓许由曰:“何不隐汝形,藏汝光?”
50、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51、回来。《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唐李白《长相思》诗:“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水浒传》第二回:“你缘何方才归来?”许地山《再会》:“靠窗櫺坐着那位老人家是一位航海者,刚从海外归来的。”
52、[return]返回原来的地方
53、(15)自古贤达人:鲍照《拟行路难》:“自古圣贤尽贫贱”。功成不退皆殒身:《史记·蔡泽列传》:“四时之序,成功者去。……商君为秦孝公明法令,……功已成矣,而遂以车裂。……白起……功已成矣,而遂赐剑死于杜邮。吴起……功已成矣,而卒枝解。大夫种为越王深谋远计……令越成霸,功已彰而信矣,勾践终负而杀之。此四子者,功成不去,祸至于身?”
54、(13)首阳蕨:《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遂饿死于首阳山。”《索引》:“薇,蕨也。”按薇、蕨本二草,前人误以为一。
55、(9)弹剑:战国时齐公子孟尝君门下食客冯谖曾屡次弹剑作歌怨己不如意。
56、两人的才学、为人和为官以及对待进退的态度,历来被中国的读书人视为典范。在才学方面,他们皆少年好学,知识渊博,诗、文都写得非常出色,是中国文学史上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文人大家。在为人方面,他们能在逆境中保持坚贞气节和独立人格,决不随波逐流;在为官方面,他们都能坚持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在人生态度上,他们即使归隐田园,过着平淡的生活,也能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孟子所云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句话的内涵,在他们身上则能很好地体现出来。
57、诗句出自苏轼的《满庭芳》,全诗如下:
58、(11)拥篲:燕昭王亲自扫路,恐灰尘飞扬,用衣袖挡帚以礼迎贤士。折节:一作“折腰”。
59、【出处】
60、不是的,苏轼是北宋时期人,陶渊明是晋朝时期人
61、《归去来兮辞》的境界,则是隐退避世的超越境界。中国传统士人受到儒家思想教育,以积极用世为人生理想。在政治极端黑暗的历史时代,士人理想无从实现,甚至生命亦无保障,这时,弃仕归隐就有了其真实意义。其意义是拒绝与黑暗势力合作,提起独立自由之精神。陶渊明,是以诗歌将这种归隐意识作了真实、深刻、全面表达的第一人。《归去来兮辞》在辞史和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即在于此。
62、kèㄎㄜˋ
63、本篇共计1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这一篇中有如下内容: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张,孔子弟子与老农谈孔子、孔子关于塑造独立人格的思想等。
64、词前小序已将写作背景说得很明白,大意是说:元丰七年(1084)四月一日,作者将离开黄州,移居汝州(今河南临汝),向东坡雪堂的两三位邻居告别。恰好李仲览从江东来告别,于是写了这首词赠他。
65、出自陶渊明的《归去来辞》
66、归去来兮吾归何处的意思是归去呵归去,可我到哪里落脚?
67、意思:归去啊,归去,我的归宿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