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人觉得汪曾祺的文风很优美、淡雅,他的文章大多清新自然,采取民间化的叙事方式,为我们娓娓道来了类似江南乡下人的日常生活。
2、汪曾祺写家乡的是大洋往事
3、汪曾祺写的第一部小说.羊舍的夜晚
4、汪老先生的文章,语言如行云流水般潇洒自如,信马由缰,充满了平淡之美。
5、豌豆黄,韭菜王,咸鸭蛋,米线等,汪曾祺是美食家,会吃更会做。
6、《寻味:汪曾祺谈吃》是2012年10月1日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汪曾祺。
7、作品简介:
8、汪曾祺(1920~1997):现、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教写作课的沈从文的影响。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1943年大学毕业后在昆明、上海任中学国文教员和历史博物馆职员。1946年起在《文学杂志》、《文艺复兴》和《文艺春秋》上发表《戴车匠》、《复仇》、《绿猫》、《鸡鸭名家》等短篇小说,引起文坛注目。1950年后在北京文联、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工作,编辑《北京文艺》和《民间文学》等刊物。1962年调北京京剧团(后改北京京剧院)任编剧。曾任北京剧协理事、中国作协理事、中国作协顾问等。 出版作品集30多部,著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寂寞与温暖》、《茱萸集》,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作品自选集》等。另有一些京剧剧本。《汪曾祺文集》(5卷)于1993年出版,《汪曾祺全集》(8卷)于1998年出版。短篇《受戒》和《大淖记事》是他的获奖小说。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 他以散文笔调写小说,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
9、综合来看,"寻根派"的文学主张是希望能立足于我国自己的民族土壤中,挖掘分析国民的劣质,发扬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从文化背景来把握我们民族的思想方式和理想、价值标准,努力创造出具有真正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文学。
10、年代中后期寻根文学的诞生有其文化动机,也有其文学动机。
11、他的文体清新别样,文字中充满了传统的文化底蕴,带有鲜明的风俗画特征。
12、作者简介:
13、汪曾祺小说处处浸润着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人文主义及和谐氛围,他在小说中挖掘并赞扬人性美,突显健康人性,和谐人性。
14、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沙家浜》《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还写了他的父亲,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其散文《端午的鸭蛋》和《胡同文化》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15、《大淖记事》是著名作家汪曾祺的作品。该书描写小锡匠十一子同挑夫的女儿巧云的爱情故事,挺拔厮称的十一子和心灵手巧的巧云在劳动和日常生活中产生了感情,作品同时以散文的笔调,细腻的描写了大淖的风光、世俗和人情。
16、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还写了他的父亲,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代表作《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17、年代中后期出现的文化寻根小说有阿城的处女《棋王》作被誉为“寻根文学”的扛鼎之作。王安忆的《小鲍庄》被公认为是寻根小说的佼佼者。韩少功的《爸爸爸》被称为“寻根文学”代表作。张承志的代表作《黑骏马》是较早出现的原始文化寻根小说。而汪曾祺的言论和短篇《受戒》《大淖记事》等,和王蒙的系列小说《在伊犁》被追封为寻根小说的源头。
18、汪曾淇美食散文特奌是从个体生命的迁徒,到食材的交流运输,从烹调方法的演变,到人生命运的流转。人与食物的匆匆脚步从来不停。
19、《大淖记事》曾获的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20、寻根的主张使得小说的内容远离了政治、社会和历史的批判,转而温和的表现世俗日常生活和民俗地域文化,汪曾祺那句“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生活抒情诗”被看做是具有代表性的发言。这因此产生了所谓市井小说
21、《大淖记事》和《受戒》这两篇小说正是其代表作品,充分体现了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特色。
22、汪曾祺(1920.3.5~1997.5.16),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
23、《人间滋味》是汪曾祺专写经典美食的散文集。
24、严格地说,汪曾祺的小说不被我们看作“寻根小说”这个门类,因为早在这个流派80年代中期被命名以前,汪曾祺就已经创作了一系列以其家乡(江苏高邮地区)市镇风俗为题材的小说,如《受戒》、《大淖纪事》等;但正是这些作品,被“寻根文学”的提倡者们视为重视民族文化底蕴而取得成功的范例,或许从某种意义上说,汪曾祺的小说堪称寻根文学的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