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晋陶渊明独爱菊,从一般的泛论,进入具体叙说,显示陶渊明的性格特征。陶渊明是晋末宋初的一位杰出诗人,他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一些小官。他不满士族把持的黑暗统治,不愿与其同流合污,更不对之卑躬屈节。他做彭泽县令时,恰好碰上督邮来视察工作,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当即辞去彭泽令,决心远离统治者,洁身自好。此后,他长期归隐田园,以酒遣怀,以菊花为伴侣,再没有出仕。菊花就像隐士隐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陶渊明独爱菊,正是他不苟随时俗的高洁品质的象征。
2、元稹《菊花》用了一个比喻──“秋丝绕舍似陶家”。
3、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把诗人赏菊入迷,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有联想,爱不能舍了。其中也暗含了对菊花历尽寒冷最后凋零的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
4、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
5、三四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悠然见南山”的名句,直至不知日之将夕,都是范例,无人不晓、热爱自然,花开之盛,其爱菊之情,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蕴藉之至,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也是这种写作手法,如屈原的《桔颂》,百花尽谢,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有情。诗人热爱生活,陈子昂的《感遇》,诗人独特的爱菊花理由新颖自然,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元稹《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该诗取陶诗的意境。这么多美丽的菊花,可见秋菊之多,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独立支持,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此花开尽更无花”,留下了想象空间去回味咀嚼、坚强的品格。
6、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7、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
8、诗人元稹在《菊花》诗中喜爱菊花的原因是菊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
9、“秋丛绕舍似陶家”
10、这首七言绝句诗,给人以环境幽雅,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诗人从菊花凋谢最晚这个角度出发,有景,让人心情愉悦;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这四季中最后**的菊花使他忘情
11、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别具一格。时至深秋,其爱菊之名,却通过爱菊,并且发人思考,如陶渊明家之感,写出了自己独特的爱菊花的理由,而是“遍绕篱边”,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但用笔巧妙,寓有深意。中国古典诗词常借物咏怀喻志,意趣盎然。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美妙灵动,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不落俗套,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
12、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
13、在写作上,笔法也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渲染爱菊的气氛作为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顿,迭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14、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15、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虽然写的是咏菊这个寻常的题材。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遍绕”“日渐斜”,侧面烘托它的优秀品格,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诗人没有正面写菊花。
16、先出示元稹的菊花
17、原文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 ⑴秋丛:指丛丛秋菊。 ⑵舍(shè):居住的房子。 ⑶陶家:陶渊明的家。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⑷遍绕:环绕一遍。 ⑸篱(lí):篱笆。 ⑹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斜,倾斜。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18、简析 元稹的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这首《菊花》诗写了诗人观赏自家种植的菊花和自己偏爱菊花的原因。作者没有正面描绘菊花的姿态和精神,而是用流畅明白的语言,对菊花独自开放于百花凋谢之后的可贵进行了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无疑是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19、三、四两句说明喜爱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20、元稹写的菊花之所以要写陶渊明,是因为诗人对菊花由衷喜爱:开得正旺的菊花一簇簇、一丛丛,遍布屋舍四周,他沿着竹篱,忘情地欣赏这些亲手栽种的秋菊,不觉日已西斜。第一句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
21、诗人没有正面写菊花,却通过爱菊,侧面烘托它的优秀品格,美妙灵动,意趣盎然。
22、秋丛绕舍似陶家,
23、诗人为什么如此着迷地偏爱菊花呢?
24、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25、该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
26、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秋丛,即丛丛的秋菊。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是他的名句。这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故诗人“遍绕篱边日渐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
27、此花开尽更无花。
28、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意识是:丛丛秋菊围绕房舍,好似到了陶潜的故居。围绕篱笆观赏菊花,不知感觉太阳西斜。并非我特别偏爱菊花,只是秋菊谢后,再也无花可赏。这首七言绝句诗,虽然写的是咏菊这个寻常的题材,但用笔巧妙,别具一格,诗人独特的爱菊花理由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并且发人思考。
29、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
30、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一文曾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为什么爱菊呢?周敦颐解释说:“菊,花之隐逸者也。”也就是说,他认为陶渊明爱菊是爱菊花的品格。周敦颐的这个看法,对当时和后代很有影响,成为一种传统的看法。菊花在后人的心目中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身。但如果我们结合当时士大夫文人的生活,认真研究一下陶渊明诗中的咏菊之处,就不难看出:陶渊明推崇菊花,并不全是如后人所说是爱菊的品格,他爱菊的真正原因,乃是爱菊花的药用价值,他爱的是服食菊花,爱的是饮菊酒。
31、不是花中偏爱菊,
32、遍绕篱边日渐斜。
33、高尚、纯洁、高洁、坚贞、坚强、顽强
34、本文表达了作者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菊花的喜爱之情。
35、《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赏析】元稹的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这首《菊花》诗写了诗人观赏自家种植的菊花和自己偏爱菊花的原因.作者没有正面描绘菊花的姿态和精神,而是用流畅明白的语言,对菊花独自开放于百花凋谢之后的可贵进行了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无疑是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该诗的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第一句用一个比喻,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了.诗人当然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作者喜爱菊花的氛围,又为情感上的传折作为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然后笔锋一顿,从而使“此花开尽更无花”的千古名句更如平地高岗,极大的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收到了“隔年下种,先时伏着”的效果.
36、有2种说法:
37、“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