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此可见,“兵”字正是阴平声,“平”字恰好正是阳平声,以此类推。
2、以平音作为韵,叫平韵,以仄音作为韵的,叫仄韵。字的读声分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3、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4、如果是对联,上联一定是仄声收尾;
5、按照现代汉语拼音规则,汉字读音分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汉语专家委员会规定,汉语拼音的阴平和阳平,也就是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
6、平声是现代汉语的一二声,仄声是现代汉语的三四声。
7、关于您的诗,需要我们具体分析详细谈,因为存在的问题还是很多的;
8、平仄是声调,平声是一二调(即阴平阳平,汉语拼音的1、2声)仄声是上声去声(3、4声);
9、平仄相对就是平声和仄声在上下诗句相对仗构成诗文的韵味。现代汉语的拼音有四个声调,人们把一二声称为平声,把三四声称为仄声。平仄相对就是上一句的平声字对应下一句的仄声字,叫平仄相对。如,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0、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
11、平仄严格来要讲是按古四声(平上去入)来分的,第一声(平)为平声,二、三、四(即上去入)三声均为仄声。在现代汉语拼音中,三、四声是仄声;一、二声绝大多数字是仄声,由古四声中的入声字已经分别拼入到了现代汉语拼音的四声之中,所以拼音的一、二声中古入声字要剔除出来作为仄声,其余者都是平声。
12、尾字一定要压平声韵,偶句押韵;
13、按古诗要求,您这不能算严格的诗。
14、一般来说,中平仄指的是格律诗中的基础理论,指的是诗中文字的声调。
15、平声音高平,上扬,调子长一些。而仄声相对短促,声音下抑,如此一来,平仄交替,抑扬顿挫便显现出来,朗读时,朗朗上口,有音乐美。
16、凡方言中有入声字的均可用“兵、平”二字去套用这种公式。
17、仄指的是不平,即古音中的上声,去声及入声。(新韵上声,去声)
18、中则是代表这位置的文字为可平可仄,平声也可,仄声也可。比如:五律中仄起仄收首句:仄仄平平仄,这是定式,第①字可平可仄,所以表现形式可列为:中仄平平仄。
19、尾字押韵;即汉语拼音的韵部相同;
20、凡用现代汉语普通话一、二、三、四声的是不好套用这个公式,必须是方言。
21、所谓平声,即汉语拼音声调中的阴平与阳平(第一声与第二声)。
22、凡方言中没有入声字的也是无法套用这种公式的。
23、词性相同,意义相对;
24、我刚学平仄一组词中平仄分清之后,韵又不对请问该如何解决
25、所谓仄声,即汉语拼音声音中的去声与降调(第三声与第四声)。
26、所谓“平仄”就是每个汉字中古音具有平、上、去、入四声,为了便于运用,在律诗中又简化为平仄二声,平又分为阴平、阳平二声,仄分为上、去、入三声。因此,共有阴、阳、上、去、入五声。
27、::一☆。
28、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29、对仗:平仄相对,比如平平仄对仄仄平,
30、当然这种方法是不能一概而论的,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31、各地方言中的一些地区,如江西的修水、武宁、瑞昌、德安、永修一带,不仅有“阴、阳、上、去、入”五声,甚至还有六声,如:上表所述“衣、怡、易、以、意、一”等字,对此,我们且不必去管它是五声还是六声,反正与“兵、平”二字声调相同的字则为平声字,其后面所有的字均为仄声字。
32、凡套用这种公式时,对于送气与不送气的字可不必区分它,如“兵”字是不送气的读音“bīn”,而“平”字在普通话中则是送气的读音“píng”,可把它当作不送气的字音“bíng”来读。这样则可排除在套用“兵、平、病、丙、并”这个公式时没有某一个字的障碍。实际上,在普通话中象“平”字这一类送气的字而在有些方言中则读成不送气的字了。也有一些字在普通话中是不送气的字而在有些方言中却又读成了送气的字,如“就、杰”等。
33、平仄的意思: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普通话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诗词平仄会有错误。
34、平指的是平声,上平及下平。(新韵阴平,阳平)
35、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36、平仄的掌握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就现代汉语来说,第一、二声为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然而,古代汉语的入声字,已经都转到了现代汉语的“一、二、三、四”声当中去了。因此,现代汉语中没有入声字了,至于转到上声、去声的字倒没有什么问题,因为上、去、入三声都是仄声。但是,从入声字转到阴平、阳平中的字则是较为麻烦的。例如:现代汉语的“一、吃、压、”等字都是阴平声,而在古代汉语中却都是入声字,如果去强记古代汉语的入声字,对于学写律诗者,多少是有些困难的。但是,如果用地方方言去区分平仄声却是较为容易的,因为在南方,吴、闽、粤、赣、湘、鄂、川等方言中,仍然保留着古代汉语的入声字的读音。还有北方的山西、内蒙等地,方言中也还保留了入声字的读音。因此,根据方言读音,再用一种公式类比套用区分平仄声那就更为简易了,即用:“兵、平、病、丙、并”这五个字去套读“阴、阳、上、去、入”五声,类比如表:
37、红军,平平,对下句万水,仄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