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宋初年还有宵禁,但元宵灯节可以撤除宵禁三天,且城市开放城外农民入城同欢,平民可借此见到达官贵人,甚至看到皇帝出宫游玩的阵仗。曾有一度,北宋京城开封府会举办灯节至五天,其长度放眼现代也不算短;但时间一过,官方会强制撤除花灯。虽然限制是残酷的,但也因此显得元宵节与一般时日的不同、显出其难得。
2、北宋徽宗时,元宵节会在一处城门赐御酒,受赐者不限身份,一人一杯,御酒以金杯装盛。据说曾有一个妇女偷走金杯被皇宫侍卫发现,审问时妇女以拿金杯回家跟丈夫说明醉酒原因为由开脱,徽宗听罢也就笑笑了事,叫侍卫别为难,金杯就送给了她。
3、那时还兴起了猜灯谜,即将各种灯谜写在纸条上,贴在花灯上,猜中的人还能得到小小的奖励。
4、“正月十五日作豆糜,加油膏其上,以祠门户。先以杨枝插门,随杨枝所指,仍以酒脯饮食及豆粥插箸而祭之。其夕,迎紫姑,以卜将来蚕桑,并占众事。”
5、明朝的灯节持续的时间更长。自初八开始点灯,谓之“上节日”,初八夜谓之“上节暝”,宣告灯节的开始,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以显示歌舞升平。
6、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元宵》(明)唐寅
7、除了道教,佛教的灯节也让上元节“灯会”渐成规模。汉明帝就曾下令正月十五日在宫廷和寺院中“燃灯表佛”,初一、十五在佛教中本身就是重要节日,因此很容易与民俗相结合。到了唐代,正月十五的灯节活动已经成为定俗,诗人章碣有诗《上元夜建元寺观灯呈智通上人》云:
8、“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玉漏银壶”,计时的器具,古代以漏刻之法计时,具体方法是用铜壶盛水,壶底打通一小孔,壶中立刻度箭,壶中的水逐渐减少,箭上的度数就依次显露,就可按度计时,击鼓报更。元宵夜尽管解除了宵禁,但长安城的钟鼓楼上,仍旧按时报更;人们听了,都嫌时间过得太快,怕不能玩得尽兴,于是说:滴漏箭壶,你不要这样一声比一声紧地催促呀,也不要过得那么快,今夜的城门要一直开到天亮呢!上句写出了人们“欢娱苦日短”的感慨,下句是说在此太平盛世,应该通宵尽兴。吃过晚饭,打扮一新的人们,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迫不及待地早早走出家门,三五成群相邀着、呼唤着、嬉笑着,涌出巷口,融入大街,汇进似潮喧闹欢腾的人流。人们兴高采烈地燃放烟花爆竹,挥舞狮子龙灯,观赏绚丽多彩的灯火,评论着、嬉戏着、赞叹着。越看越高兴,越玩越兴奋,“莫相催”
9、衬托出气氛之热烈,景色之迷人、“彻明开”既写出了元宵节通宵达旦闹花灯时间和程度,又写出了人们高涨而持续的勃勃兴致。
10、据说是汉文帝为了纪念“平吕”而设定的。汉高祖刘邦驾崩后,皇后吕雉之子—刘盈继承皇位,但由于刘盈生性懦弱,以及吕后的强势参政,导致他心中有所郁结。后又得知母亲对戚夫人的残忍做法而大受刺激,终日借酒消愁,身体逐渐垮了下去,在位仅七年就因病去世了。此后,吕后独揽朝政大权,将汉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廷重臣虽有不服,但又忌惮吕后的残暴狠毒,只得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
11、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12、借力发展的节日
13、汉代所称的“元夕”改为“上元节”,与道教信仰有关。“上元”来自于道教中所说的“三元”,即上元(正月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三元的日期与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的诞辰相对应。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信仰,在它的形成与发展中,吸收了许多民间的风俗习惯。
14、两宋的京城在元宵节前后,皇宫以南的御街一带都有官方安排的各种盛大演出,包括杂技、方技、说唱、乐曲、相扑等等,让官方的教坊艺人与民间艺人同台争艳,这时官人与庶民共同欣赏,且是免费的,是颇为难得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对平民老百姓来说意义不凡。
15、“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16、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17、大宋上元灯会于每年腊月二十三至正月二十三在龙亭、天波杨府、铁塔、大宋御河、城墙景区举办,灯会把宫廷文化、民俗文化和彩灯文化融为一体,彰显“张灯结彩闹新春,国泰民安庆新年”的氛围,谱写“灯火辉煌耀九天,流光溢彩映古城”的华章,重装打造园区新民俗节庆品牌,再现大宋上元夜盛景。
18、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19、“建元看别上元灯,处处回廊斗火层。珠玉乱抛高殿佛,绮罗深拜远山僧。临风走笔思呈惠,到晓行禅合伴能。无限喧阗留不得,月华西下露华凝。
20、古人称夜为宵,元宵节是每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宵节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说为汉文帝时起,也有说为汉武帝时才开始。
21、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22、上元节=情人节
23、相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叫东方朔的人,个子很矮,他不仅足智多谋,风趣滑稽,而且还心地善良。宫女不管是谁触犯了汉武帝,当皇帝怪罪时,他总上前讲情,因此,宫女都对他非常敬爱。
24、春节过后,最为隆重盛大的一个传统节日,就属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了。因为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霄”,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25、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北宋都城开封灯节“歌舞百戏”、“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的盛景。
26、上元节正处在年后的农闲时节,雨雪渐渐消融,全国大部分地区开始透露春天的气息。从初一到十五,人们为过年而忙碌,而这也是进入春耕前最后的休闲时光,十五上元节一过,生活又进入周而复始、日复一日的状态。
27、执金吾掌宫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晓暝传呼,以禁夜行。惟元夕,金吾放夜前后各一夕。
28、宋代的元宵节延长了放灯时间,唐代元宵节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即十四、十五、十六三日,而宋代又增加了十七、十八两日。不仅如此,宋代在花灯的制作水平上比唐代更为先进。
29、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
30、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佳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31、辛弃疾的《青玉案》极力描述上元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可谓是天上仙境,人间灯节。在天月高悬,星斗满天,华灯无数,烟火如雨的夜晚,人们纷纷挂上彩灯,观灯赏月,其乐融融。
32、上元节就成了唐朝女子们的“大型相亲”见面会,这期间的男女们借此良宵,诉苦衷肠,表达爱意,甚至有人上演私奔的剧本
33、游行活动中分为高跷、旱船、舞龙、舞狮、秧歌、抬阁等传统艺术表演。放烟花是元宵节的高潮。
34、唐朝神龙元年上元夜,京城驰禁,整个城池彻夜灯火辉煌,成了欢乐的海洋。在无数明灯的点缀下,树如火树,灯如银花,远远望去有如天上的星桥银河落入了凡尘。即至深夜,街上欢腾的人群仍然流连忘返,希望这一年一度的良辰美景不要匆匆而去。
35、“上元”作为“三元”中最为重要的节日,从隋代开始每逢正月十五,从官方到民间都有燃灯、祭拜、祈福等活动。到了唐代,燃灯活动得到进一步发展,并成为祈福仪式中的重要环节,是夜,长安城自上而下逍遥自在,皇宫里坊灯火通明。
36、也就是说,负责管制宵禁的执金吾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日共放假三天,让百姓自由活动。通过此举,正月十五逐渐从单纯祈求农事的民俗向举国欢庆的节日转型。
37、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38、谁家见月能闲坐?
39、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后献出一计令其家人团聚,其女名为元宵,后来其女与家人团聚的这一日便成为元宵节。
40、任何一种民俗,都是顺应四季变化而形成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时迭代,岁节合天道而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也随着自然而变化。
41、文士皆赋诗一章,以记其事。作者数百人,唯中书侍郎苏味道、吏部员外郎郭利贞(苏、郭之作皆五律)、殿中侍御史崔液为绝唱。”这是崔液所作赏灯诗六首中的第一首。
42、元宵灯节开放宵禁3~5天
43、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
44、因为宋朝灯会十分热闹、好玩,元宵节是宋朝男女约会游乐最好的时机。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据信就是写在游玩元宵灯节之后。
45、在古代,对于女子的约束甚多,不能随意出门,在“夜禁”规定下晚上想“偷溜”出去也是不允许的,而且当时的婚配追求的是“门当户对”,任由家里人分配。但父母安排的不一定和自己的心意,平时累积的抱怨也不能随意释放,所以
46、既然元宵节是争奇斗艳的大日子,各个官府与富豪自然会借机炫富,订做奇巧式样或硕大无比的花灯进城炫耀,各地州府则会把自家最好看的花灯送入京城出风头。在达官贵人炫富的同时,也娱乐了平民百姓的耳目。
47、正月十五日上元节,我们现在习惯称之为元宵节,作为新年的第一次月圆之夜,自古以来民间就形成了诸多庆祝风俗。在这一天傍晚到入夜,人们赏月祭月、点灯赏灯,过桥摸钉走百病,驱恶纳福祈丰年。这些习俗,大多都与灯火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与上元节的由来有着密切的关系。
48、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49、很多古代的习俗都已失传。根据《新编醉翁谈录》记载:宋朝的妇女会订做一种大如枣子或栗子的灯球,再加上一些珠宝翠玉做装饰,戴在头上。在元宵节里,满城妇女都戴着这种光彩夺目的头灯入城竞艳,而宋朝男人则流行把花插在头上。
50、接着连用两个问句:“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谁家”、“何处”,实际是指家家、人人说明万巷皆空的盛况。这包括了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形形色色的各类人。因而,“谁家”“何处”
51、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年冬天,连续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地准备投井。
52、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53、上元节是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
54、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55、把花灯戴头上
56、上元夜作者:崔液
57、这段描述中,包含了两种与农事相关的祈福仪式,第一种是用豆子煮成的粥加上油膏涂抹在门窗之上,然后再插上杨树枝,从而祈求门户兴旺、避免鼠患、五谷丰登;第二种是祭拜蚕神紫姑,祝福农桑。人们也会在此时,参加赛事集会等,准备各种用于农耕的物品。
58、灯节娱乐十分丰富
59、上元夜,满城灯火,满街游人,火树银花,通宵歌舞。而就在这通宵灯火的热闹场景之中,唯有那一人让诗人尤为惊喜。以那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和眼花缭乱的成群丽人,来反衬“灯火阑珊处”那意中之人。梁启超曾谓“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认为此词有寄托,可谓知音。
60、何处闻灯不看来?
61、那年腊月,下了几天雪。东方朔去御花园折梅花。刚进园门,见一个宫女正泪流满面地向御井扑去,他慌忙上前拦救。这宫女叫元宵,家住在长安西北山上,家里还有父母和一个小妹妹。自把她选进宫来,每逢年底岁首,她思念亲人,心如刀绞。这几日风寒雪大,她不由又想起了父母、小妹妹在家的艰辛,心想:既然不能与父母一起生活,倒不如一死。便来投井。东方朔听了元宵的诉说。便安慰了一番,劝解了一阵,答应想办法让她与父母、小妹妹见面团聚。
62、宋朝灯节更加丰富多彩,元宵赏灯持续五天,灯的样式繁复多样,逛灯市更是一件十分赏心悦目的事情。诗人辛弃疾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说的就是宋朝灯节花灯无数,烟花如星雨。
63、玉漏银壶且莫催,
64、顺时而生的民俗
65、元宵节是我国的一个节日,相传在我国东汉时期,有一个汉明帝,十分信佛,他下领在正月十五日晚上,在皇宫和寺庙,民间,点灯放烟火庆祝,由此行成正月十五点花灯和放烟火的习俗。
66、南宋暂时都于临安。根据《武林旧事》,在元宵灯节的最后一天,临安府尹(市长)会乘着小轿子到街上发会子─即钞票─给生意人,叫做买市。有些狡诈的人会重复领取会子数次,官府也懒得计较。
67、隋朝初年,元宵节完全形成。在国力空前强大的唐朝,元宵赏灯十分兴盛,无论是京城或是乡镇,处处张挂彩灯,人们还制作巨大的灯轮、灯树、灯柱等,满城的火树银花,十分繁华热闹。
68、远古时候,人们封建思想残留,女人一般在家绣花,缝衣,男人可以外出,男女没机会约会,就流传正月十五猜灯迷,也叫闹花灯,改为元宵节。
69、吕后因病逝世后,吕氏众人惶恐不安,担心自己的地位不保。于是,众人汇聚在上将军吕禄家中,商讨如何彻底夺取刘氏江山。但消息很快传入齐王刘氏耳中,为了保全刘氏江山不落入外人手中。他联合开国老臣周勃、陈平,一同设计解除了吕禄,彻底平定了“诸吕之乱”。
70、虽然正月十五作为一种民俗,其存在的时间早于作为节日的时间。根据文献资料,人们现在普遍认为上元节起源于汉代,《史记·封禅书》记载:“亳人谬忌奏请祭祀泰一神”,汉武帝不仅听从了方士的意见修建祭祠,还规定每年正月十五日,从黄昏到深夜举行盛大的灯火祭祀仪式。而且,汉制还规定:
71、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已经存在了。汉文帝在位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72、铁关金锁彻明开。
73、在上元节期间,为了保证全城的安全,全城都挂上灯光结彩的彩灯,驱散铺天盖地的黑暗,神秘和黑暗都被驱散走了,人们就在彩灯下狂欢,在这“光亮”的黑夜之中,人们喝着肉粥,吃着面茧、丝笼、火蛾儿等美食,载歌载舞,拔河和猜灯谜等活动,开启了彻夜的狂欢。
74、南宋临安府市长会游街洒钱
75、北宋皇帝赐御酒
76、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77、上元夜,指旧历正月十五夜,又称元宵节。我国素有元宵赏灯的风俗。崔液组诗《上元夜》七绝,共六首。描写当时京城长安元宵赏灯的繁华景象。据刘肃《大唐新语》记载:“神龙(唐中宗年号)之际,京城正月望日(即十五),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贵族戚属及下隶工贾,无不夜游。车马喧阗,人不得顾。王、主之家,马上作乐,以相竞夸。
78、这种娱乐益智的活动受到人们喜爱,广为流传。
79、这四字包涵的内容实在太多,它把人声鼎沸、车如流水马如龙,灯火闪烁,繁华似锦的京城元宵夜景一语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