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网站首页 > 句子大全 > 初一文言文断句技巧顺口溜优选281句

初一文言文断句技巧顺口溜优选281句

时间:2022-12-25 19:31:01

1、文言句子翻译要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译,不漏译,不错译;要求译文明白通畅,无语病;进而要求译文用词造句考究,有一定的文采。

2、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同学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此时就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某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意义和用法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

3、二、断句的基本方法:

4、②“以……为……”:相当于“把……当作……”。如: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即“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禽兽……”。(《童趣》)

5、③助词,不译;

6、④“何以……”:相当于“凭借什么……”。如:何以战?(《曹刿论战》)

7、“划一划二不划三”意思是说在一句文言句子中,停顿一二次是常事,停顿三次或三次以上就很少了,即使是要停顿三次或三次以上,做题时,也可以省去可划可不划的地方。

8、翻译时切忌断章取义,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句。并要对文言固定句式和特殊句式、固定短语、修辞和语法,都准确把握。

9、二、实词解释

10、翻译是真的非常非常的重要,翻译有的可能会难一点,因为有的是虚词,它不用反,有的是一个词有很多意思,你得一个一个代

11、技巧一:弄通文意断句

12、文言文句子翻译给分点往往是翻译句中的关键字词,关键字词如果没有准确翻译出来,就会失分。

13、第四步:综合分析,理清因果

14、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翻译为:他们自己说他们祖先(为了)躲避秦时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译出大意计1分,“妻子”“绝境”解释各0.5分)

15、第一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16、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17、问好好象耳朵样,表示一句问话完。

18、并列句子肩并肩,

19、看书见它要思考。

20、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21、第三步:抓重点,准确翻译

22、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

23、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24、题型答题技巧

25、如用逗号隔不开,

26、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

27、技巧一:句意分析法

28、技巧四:找出动词,明确句意

29、①人名、地名、物名等中间不能停顿;

30、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

31、③注意侧面描写,常包含着作者的感情倾向,为定位主人公性格起着重要作用;

32、技巧三:“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信”“达”“雅”

33、技巧二:利用对话标志断句

34、理解文章的意思之后可以根据时代背景来思考一下这篇文言文。

35、拓展延伸:

36、文言语句的停顿应遵循两个原则:

37、①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位置,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例:“甚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应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38、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状语须打住。

39、分号两点拖尾巴,并列分句中间点。

40、冒号(:)两个小圆点,要说的话写后边。

41、常见的倒装句有以下四种:

42、②结构助词,译作“的”;

43、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44、牢记翻译基本方法

45、引号两对小蝌蚪,引文引语在中间。

46、专有名词分清楚,节奏划分顾全貌。

47、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这类题不仅要靠积累,还需掌握一定的推断技巧。

48、冒号歌:

49、翻译特殊文言句式

50、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51、①代词,可译为“他(她、它)”“这”“他(她、它)的”或自称等;

52、②省略谓语。如: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53、技巧二:语境推断法

54、逗号使用最频繁。

55、可用分号站中间。

56、分号两个小圆点,要说的话写后边。

57、注意从表象入手,要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剖析材料,理清各自表达的深层意义,揭示个性特征。

58、标题开头须关注,具体事件显性格,语言动作析特点,侧面描写起烘托。

59、逗号小点带尾巴,话没说完才出现。

60、(5)建议献策型。

61、如:河北中考出现课外文言句“使者及门”的“及”,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及”应为“到”的意思。

62、技巧四:古今对照法

63、如:“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中的“过”字,如果能联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过”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过”的意思为“犯错”。

64、然后一一代入相应句中进行理解和筛选。如中考题B项“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跪而拾之以归”,前一个“之”是助词,不译;后一个“之”是代词,指撕碎的奏牍。

65、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66、并列词语用顿号,并列分句用分号,

67、具体答题技巧:

68、标点符号正确使用的顺口溜

69、地位一样并肩站。

70、遇它读出语调来,

71、给文言文断句,需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通读全文,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以及大致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节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进行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72、提示下文常出现。

73、如某地中考题要求“概括两个选段中百姓对他们的举动分别有什么反应,并说说有何作用。”那么在文段中筛选提取有关两人的事迹信息,然后再“同中求异”。

74、技巧三:组词推断法

75、④介宾结构后置。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例:“能谤讥于市朝。”为介宾结构后置,正常语序应为:“能于市朝谤讥”,将介宾结构“于市朝”后置。B.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翻译时,一般都前置作状语。例: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将介词短语后置做状语,原句应是“愿陛下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

76、(4)固定句式

77、速记口诀:

78、紧抓关键词

79、引号歌:

80、读书见它要停顿,

81、技巧一:直接迁移法

82、(1)判断句

83、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

84、技巧六:利用对称句式断句

85、③省略宾语。如:人不知(之)而不愠。(《论语》)

86、标点符号口诀

87、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

88、人物语言引在内,

89、作文断句莫忘掉。

90、技巧一:从宏观上整体理解、把握句式特点

91、②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92、④省略量词。(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如: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口技》)

93、(3)省略句

94、问号歌:

95、这类题目要求说出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不同。这就要求考生首先要读懂两篇文章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找出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之处。解答此类题目时,要着重从文章本身出发去思考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96、问号(?)好象耳朵样,表示一句问话完。

97、标点符号口诀歌

98、第一,先说说“四四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四拍,我们把这样的拍子称为“四四拍”。也就是说,它由两个“四二拍”组成,那么它的强弱规律为“强、弱、次强、弱”,对于这个拍子,我们要注意一点:这个拍子里有一个“次强”拍,所以我们把这种拍子,称为“复拍子”。

99、有的地方需要,有的地方不需要断,这是凭你的语感。人名呀,地点呀,这些地方不需要断。

100、古汉语中,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

101、读到它时停顿短

102、四、句子翻译

103、在分辨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译,当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译过来,此时需抓住重点,即对文意理解容易发生分歧的地方准确翻译。

104、句号是个小圆圈,用它表示话说完。

105、它和引号是朋友,

106、要清楚,有门道,加标点,用符号。

107、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

108、第三,最后说说演奏法常用记号,第一种是“连音记号”。记写在一些旋律片段上方或下方的弧线,表示弧线内的音要演奏(唱)得连贯、流畅。第二种是“断音记号”。记写在音符上方的小圆点或者黑三角,表示该音或和弦要奏得短促。第三种是“保持音记号”。在音符上方或下方加一短横线,表示该音符要充分保持其时值,并稍加强力度。

109、“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抓住重点句段,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特点,解释一般规律。

110、学习标点并不难,形状用法要牢记。

111、设问、反问也需要。

112、第三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

113、(2)倒装句

114、顿号(`)象粒黑芝麻,并列词语点中间。

115、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116、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117、三、虚词辨析

118、有些文章,标题就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点。

119、第二,说说“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因为这个拍子小,不好弹奏,在以四分音符为单位拍的时候,十六分音符占四分之一拍,也就是说4个十六分音符等于1个四分音符,一拍四个音的平均型节奏,这是最常用的基本型节奏之一,一定要强调一点,在弹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四个音的均分性。还有一种节奏型,是“前十六后八”,三个音符为一拍;还有一种常见的节奏型,是“前八后十六”,也是三个音符为一拍。弹奏的时候一定要稳,掌握好节奏。

120、如:“之”是最常见的文言虚词,其用法有:

121、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122、六、人物形象分析

123、标点符号的用法口诀

124、第四注意连续问,每句末尾都用问。

125、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126、即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汉语词汇中有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古今不同,需要特别注意其不同之处。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在古汉语中可能是两个词。如“地方”在古汉语中是两个词,“地”是“土地”之意,“方”是“方圆”之意;在现代汉语中“地方”是一个词,表“处所”等。

127、“留”是保留原文中的词语;

128、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

129、逗号(,)小点带尾巴,话没说完才出现。

130、解题时,注意古文讲究整齐对称、行文中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相同的结构等特点。

131、③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句中“花之隐逸”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132、往往由它来值班。

133、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34、破折号(--),一条线,表示注释和突变。

135、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

136、技巧三:交换理解法

137、注释进层破折号,书文名称书名号,

138、其中叹号常出现。

139、技巧二:代入检验法

140、技巧五:借助名词(代词)断句

141、五、内容理解与概况

142、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143、(3)议论评价型。

144、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145、③“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如:此何遽不为福也?即“为什么不会变成福呢?”(《塞翁失马》)

146、意思说完用逗号,话说完了用句号,

147、此类题目要求考生仔细阅读文段内容,从文段内容出发,再联系生活实际来谈。

148、④动词,译作“去”“往”“到”等。

149、①主人公做了哪些事,从这些事中提炼人物的性格特点;

150、②抓住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认真分析其性格特点;

151、各地中考虚词意义或用法辨析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课内的例句多是一些较典型、同学们熟知的,所以我们只要知道课内例句中虚词的用法,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答案。

152、(()[])学标点,并不难,多看多用就熟练。

153、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154、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

155、“调”是调整语序,如“何陋之有”翻译为“有什么简陋的?”;

156、叹号歌:

157、第三步:分析原文

158、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

159、小小冒号两个点,

160、对文章内容有了全局性认识,才能对局部有明确的指导。梳理结构,准确筛选信息要点,进而全面把握文章的框架与主旨。对结构的梳理可以注意文题、句段首句、句段尾句等。

161、节奏记忆的顺口溜:先说说四四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四拍,我们把这样的拍子称为四四拍,也就是说由两个四二拍组成,那么它的强弱规律为强、弱、次强、弱,通过强弱节奏来达到节奏上面的一个层次以及每一个节奏的一个分析,使整个节奏,都可以通过强弱来分析出来。

162、“换”是替换词语,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观”用“景象”替换;

163、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164、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165、从正面和侧面描写入手,从人物的外貌、神态(表情)、语言、心理、行为、动作等方面入手,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对两文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整体对比分析,再得出两篇文章中人物形象的异同点。

166、注释局部紧贴着,注释整体隔开着。

167、意思省略省略号,表示停顿用顿号。

168、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169、(4)启示感悟型。

170、感叹号(!)就是小炸弹,表示惊喜和感慨。

171、“留、换、调、增、删”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172、省略成分断没错,提示停顿理当然。

173、技巧二:从微观上把握句中每个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174、②“是”作动词,表肯定判断。

175、被动句主要有两种情况:

176、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177、第一步:分析标题

178、第二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

179、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

180、(2)鉴赏分析类。

181、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182、分号(;)两点拖尾巴,并列分句中间点。

183、标点符号很重要,组成文章不可少,

184、这是一首文言句子划分朗读节奏的口诀。下面详细解说这一口诀,以便于大家灵活运用。

185、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打到小松鼠

186、逗号歌:

187、逗号(,)带着小尾巴,话没说完才出现。

188、引号("")两对小蝌蚪,引文引语在中间。

189、问号(?)像个小耳朵,表示一句问话完。

190、并列词语或短语,

191、常见标点符号用法口诀

192、前揽后抱是引号。

193、引人话语用引号,话里套话分双单。("``")

194、三,理解。

195、首先: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学生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196、句号(.)是个小圆圈,用它表示话说完。

197、(5)被动句

198、省略号(......),六个点,表示意思还没完。

199、破折号,一条线,表示注释和突变。

200、四个蝌蚪真奇妙,

201、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不用判断动词“是”。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202、技巧五:成语印证法

203、不分主次紧相连。

204、分号歌:

205、省略号,六个点,表示意思还没完。

206、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如“申子有怨色”的“色”,可联系成语“面不改色”的“色”来理解,理解为“脸色”。

207、遇上关联想一想,总领词后漫步走。

208、二是没有被动词,但意思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

209、②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能停顿。

210、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

211、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

212、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213、一句末尾用句号,

214、请求、反问都该用,

215、一,断句

216、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217、语气平缓调不高。

218、叹号(!)好象小炸弹,表示惊喜和感叹。

219、(1)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220、补充:概括分析人物言行类题,其解题方法与分析人物形象一致。值得注意的是,概括分析人物言行,是以人物的某一品行品质为切入点,围绕着这一切入点在原文中找出体现人物此品行的具体事例,最后对事例进行概括即可。答题时,要看清楚题干是要求用原文中的话回答还是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221、一、划分句子节奏

222、标点符号谁最忙?

223、提示下文用冒号,对话引用加引号,

224、该用哪种小符号,都要认真来思考。

225、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常见代词有:“我”(吾、予、余、我),“你”(尔、汝、女、公、卿、若、君、而、乃、子),“他”(之、彼、其、此)。

226、太实用了!16个好记的乐理顺口溜

227、(6)形象分析型。

228、有它文章起波澜。

229、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尤其是词类活用、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特殊实词,都要准确把握。

230、中间夹入注释语,一对括号要用全。

231、顿号用来做分界,

232、句号歌:

233、(二)主谓动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234、①省略主语。如: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235、写文章,要周到,讲清楚,最重要。

236、断奏连奏歌音符上面有弧线弹奏气息不能断重心平衡来转移方向感觉要积极手腕抬起有高低跳音顿音要分析屏住呼吸听音色这样弹奏不会错02调号歌一升G,二升D,三升A来四升E升号顺序这样写fa、do、sol、re、la、mi、si一个降号F调,两个降号降B调降

237、第一步:梳理结构,全面把握

238、第二步:通读原文

239、一、概念: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考题,主要有选择题和主观题两种题型。选择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选择正确的,一类是选择错误(或不正确)的。主观题类型主要是用“/”直接划分节奏。

240、说话中,应停顿,一口气,说不了。

241、如:“杂然而前陈者”中“陈”字的字义推断,大家可以把“陈”组成几个词语,从中作选择:陈列、陈旧……通过筛选不难找到“陈列”这个意思。

242、“增”是增补词语或句子的成分,“夫大国,难测也”翻译为“大国的虚实是难以推测的;

243、解答此类题时,要把握正确的方向,不能违背正确的价值观;并且考生在做答时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能对自己的观点进行简要地阐述。

244、④结合人物年龄、身份、地位等,加以分析,找出人物性格特点。

245、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

246、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247、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248、①“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

249、常见的有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和介词省略,有时也省略数量词和定语等。

250、①“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251、初中常见的文言文固定句式有:

252、感情强烈句和段,

253、文章之中常相伴。

254、技巧三: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255、对于阅读材料,要从头到尾,慢慢读完。速度不能太快,太快了不能理解词句,也不能把握内容;速度也不能太慢,词句意思大致理解就可以了。通读要完整,如果文章有出处和注释,也要一并读完。

256、句子中间要停顿,

257、引号还可标书名,常用尖括来替换。(<>)

258、主谓谓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259、标点符号歌

260、顿号歌:

261、对文意的分析必须综合全文,要结合主旨,注意是否倒置或混淆了因果关系。

262、别人文句用它标。

263、第二步:锁定区域,准确筛选

264、冒号(:)上下两个点,要说的话写后边。

265、(一)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

266、喜怒哀乐感叹号,提出问题用问号,

267、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

268、有疑有问用问号,

269、⑤省略介词。如:有时朝发(于)白帝,暮到江陵。(《三峡》)

270、叹号好象小炸弹,表示惊喜和感叹。

271、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272、在全面掌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干要求在原文找到对应的区域,然后在具体区域中准确筛选,从而找准有效信息。

273、二,翻译

274、句号(。)是个小圆圈,用它表示话说完。

275、第五注意引文有问号,问号打在引号内。

276、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课内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

277、顿号象粒黑芝麻,并列词语点中间。

278、引号(“”)就是小蝌蚪,引文引语在中间。

279、“删”是删去不译的,如“陈胜者,阳城人也”中的“……者……也”不译。

280、此类题目的解答,要求考生既要发掘出文章所蕴含的意义,又要结合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来谈。答题要求:①紧扣问题,寻找依据;尊重原文,深入发掘。②依据原文,了解情感;熟悉作者的情感态度,解剖分析。③注意答题层次。启示感悟类题目,往往设计问题时都有“你得到什么启示”“你是如何看的”“谈谈你的看法”等等,因此在解答时,先回答“我得到什么启示”“我认为……”等,再按顺序写出自己的几点感受或理由。

281、初中标点符号用法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