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汤:通“烫”,用热水焐。动词。如:“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2、②通“又”,再。副词。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3、板:通“版”,字版。名词。如:“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4、又如:被巾(披巾);被缁(披上缁衣。谓出家当僧尼);被以虎文(披上虎皮。喻指添加声势);被衣(把衣服披在肩背上);被练(古代徒兵的一种披在甲外的练袍;亦借指披练袍的徒兵)
5、(后作“披”)
6、[bèi]
7、尊:通“樽”,古代盛酒的器具。名词。如:“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8、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
9、女:通“汝”。人称代词。如:“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10、奄:通“晻”,日无光。形容词。如:“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11、如:被边(靠近边界)
12、介词,用在句中表示主讲是受事者:他~(老板)辞退了。
13、案:通“按”,审察,察看。动词。如:“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14、如被冰雪中的被是通假字,同披,覆盖的意思。
15、被:通“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如:“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16、邪:通“耶”,呢,吗。疑问语气助词。如:“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17、靠近;依傍。
18、“被”字通“披”字,动词,是“披上”的意思。
19、说:通“悦”,愉快。形容词。如:“秦王不说。”
20、又如:被发(发不束而披散);被发左衽(头发披散不束,衣襟向左掩。古代指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借指中原地区的人受少数民族统治);被发佯狂(披散头发,装作疯狂。古时作为一种避世全身的行为);被发跣足(披头散发,赤着脚);被发缨冠(披发散缨。形容匆忙急迫不及整束)
21、如被冰雪的被是覆盖的意思
22、被通披,军士吏被甲就是三军将士披甲作战
23、披披纱,系披纱,洗披纱。拿披纱。
24、火:通“伙”,古代军队的组织,十个为“一火”。如:“出门看火伴。”
25、孰:通“熟”,仔细。形容词。如:“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26、父:通“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名词。如:“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27、基本释义
28、并列结构的动宾形容词它表示事物所处的一种状态如:她整天披头散发的,像个傻子(贬义)她很漂亮,尤其在披头散发的时候。
29、古代常见通假字还有,蚤通早,而通尔,锡通赐,等等
30、②通“否”,吗。用于疑问句末,构成是非问句。如:“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31、取:通“娶”,把女子接过来成亲。动词。如:“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32、具:通“俱”,全,皆。副词。如:“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33、用在动词前,表示受动:~动。~告。~批评。~剥削。
34、②通“曝”,暴露,显露。动词。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35、莫:通“暮”,日落的时候,晚上。名词。如:“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36、被是多音字,
37、暴:①通“曝”,晒。动词。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38、希腊妇女大多也穿亚麻布质料的衣服。最常见的衣服是短袖长裙,用两块布经过剪裁而缝合在一起。
39、披纱的意思就是:在身上披一件曼妙的轻纱。
40、拂:通“弼”,辅弼。动词。如:“入则无法家拂士。”
41、反:通“返”,返回。动词。如:“人穷则反本。”
42、竦:通“耸”,高。形容词。如:“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43、当:通“挡”,抵挡。动词。如:“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44、被通披,是文言文里面的常用现象。屈原的《离骚》里面有“被发行吟泽畔”,就是说屈原披头散发地在江边一边走一边吟诵。
45、而:通“尔”,你。人称代词。如:“某所,而母立于兹。”
46、简:通“拣”,挑选。动词。如:“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47、距:通“拒”,把守。动词。如:“距关,毋内诸侯。”
48、古同“披”,覆盖。
49、释义:车前的横木
50、振:通“震”,震动。动词。如:“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51、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2、不:①通“否”,不。副词。如:“或师焉,或不焉。”
53、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楚辞·屈原·国殇》
54、遭遇,遭受:~灾。~难(nàn)。
55、睡觉时覆盖身体的东西:~子。~单。棉~。毛巾~。羽绒~。~褥。
56、②通“智”,智慧。名词。如:“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7、与:通“欤”,呢。疑问语气词。如:“是谁之过与?”
58、庭:通“廷”。名词。如:“拜送书于庭。”
59、古希腊妇女出入人多的场合的时候,会在身上披一件曼妙的轻纱,披纱是用质地非常柔软的布料制成的,通常是一块长方形的亚麻布,后来才被丝织物所替代。
60、被[pī]
61、干:通“岸”。如:“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62、奉:通“捧”,两手托着。动词。如:“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63、同舍生皆被绮绣。——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64、亡:通“无”,没有。副词。如:“河曲智叟亡以应。”
65、释义:披在身上。
66、知:①通“智”,聪明。形容词。如:“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67、支:通“肢”,肢体。名词。如:“四支犹温,一目未瞑。”
68、直:通“值”,价钱,代价。名词。如:“系向牛头充炭直。”
69、见:通“现”,暴露,露出来。动词。如:“图穷而匕首见。”“风吹草低见牛羊。”
70、动词:拿
71、厌:通“餍”,满足。形容词。如:“暴秦之欲无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72、曷:通“何”,什么。疑问代词。如:“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73、(中性)但它们感情色彩不同,但都是形容词。乡土教师:大仇
74、拿披纱。
75、这句话里面的通假字是“被”,通“披”。有一个成语“披坚执锐”就可以解释问题里面这句话的意思。
76、又如:被甲持兵(被甲执兵,被甲载兵。被坚执锐);被坚执锐(被甲执锐。穿坚固甲胄,握锐利武器。谓上阵战斗或作好战斗准备);被朱佩紫(穿红袍,挂紫绶。谓身为大官);被孝(穿着守丧的服饰)
77、坐:通“座”,座位。名词。如:“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78、文:通“纹”,纹路,纹理。名词。如:“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79、搭衣于肩背
80、个人认为应该更接近“搭”,“披”作为动词“披上”和“搭上”,接近;作为名词,“披风”和“外搭”意思相近。我认为“披”和“盖”不十分贴近,“披”的本义为辅盖在肩背上,多引申指“穿戴”,表面披挂立体感觉更多;而“盖”更多指“覆盖”,横向或大面积包住,比如“盖严实点儿”,“盖住”等…只是个人意见。
81、内:通“纳”,接纳。动词。如:“距关,毋内诸侯。”
82、景:通“影”,影子。名词。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83、累累:通“垒垒”,形容坟墓一个连着一个的样子。形容词。如:“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84、雠:通“仇”,仇敌,仇人。如:“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85、蚤:通“早”。形容词。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86、要:通“邀”,邀请。动词。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张良出,要项伯。”
87、盖,遮覆:~覆。泽~后世(恩惠遍及后代)。
88、离:通“罹”,遭遇。动词。如:“‘离骚’者,犹离忧也。”
89、被明月兮佩宝璐。——《楚辞·屈原·涉江》
90、有:①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副词。如:“其级七千有余。”
91、[pī]
92、答:披头散发是一个包括四个词性的联合短语。其中披与散为动词,表示动作,头与发为名词,表示名称。披头和散发是动宾短语,这两个结构一致的短语联合起来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它符合汉语言中关于动宾短语的要求和习惯,动宾搭配得当。
93、被通披——军士吏被甲。(释义:官兵都披戴盔甲)
94、式通轼——改容式车。(释义: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
95、度:通“渡”,渡过,越过。动词。如:“一夜飞度镜湖月。”
96、识:通“志”,记住。动词。如:“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97、从:通“纵”,与“横”相对。如:“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98、将军身被坚执锐。——《史记·陈涉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