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杨花落尽子规啼出自唐代杰出诗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句诗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
2、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作品原文
4、“我”想到小时候的事,满足而幸福,表达了“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7、表达的效果就是:用“翻墨”写出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的特点,把一场忽然而来又忽然而去的骤雨,写得非常鲜明,富于情趣。
8、文化内涵:诗句中是否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历史、哲学、宗教等,以拓展读者的思维空间。
9、杨花落尽子规啼赏析
1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1、第三个角度是情感的强弱,喜乐。
1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二、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路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三、赏析: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
13、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五溪为湘黔交界处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这一带还被看作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读了这两句,我们不难想象出:寄游在外的诗人,时当南国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纷纷飘坠的柳絮,耳边是一声声杜鹃的悲啼。四、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14、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15、对比:诗句中是否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明暗、高低、动静等,以增强表现力。
16、怎样赏析一个动词的妙处,我们在回答这种题时需要联系上下文或者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来解释这个词语的含义,还有结合故事中的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等,它可以是为了突出某个动作怎么样,到了什么程度,或者表达某个事物的某些特点等。
17、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18、妙处包括表达效果,除了它,还可以有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炼字,上下文作用之美等等。
19、例如“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这两句的妙处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远处天上涌起来一片黑云,就像泼翻了一盆墨汁,半边天空霎时昏暗。那雨点足有黄豆大小,纷纷打到船上来,就像天老爷把千万颗珍珠一齐撒下。
20、修辞:诗句中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以增强艺术感染力。
21、杨花即柳絮。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
22、结构:诗句的结构是否严谨、合理,是否有独特的形式美。
2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4、语言:诗句的语言是否准确、生动、形象,是否具有音乐感和节奏感。
25、运用了xx这个动词突出了xx的xx的特点使文章更生动有趣
26、角度较多,第一个角度是用词,特别是动词运用。
27、通过以上角度的分析,可以更全面地欣赏和理解诗句的精妙之处。
28、一、原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9、赏析诗句的精妙之处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30、从“终于有一天……忘记了疼痛”写出了“我”少年时期的顽皮,但有趣的事情会让“我”忘记伤痛。
31、意境:通过诗句所描绘的景象、氛围和情感,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意境。
32、过渡句,起启下的作用,为下铺垫
33、第二个角度是意象意境的赏析。
34、意象:诗句中所使用的意象是否具有象征意义,是否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35、这首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所作的,是当时王昌龄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尉,李白写下了这首诗,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36、第四个角度是平仄语调押韵。
37、情感:诗句所表达的情感是否深刻、真挚,是否能够打动读者的心灵。
38、作者回忆了小时候禁不住盛开的紫薇花的诱惑,翻过围墙在苗圃里度过快乐时光的事
39、第五个角度是表达技巧的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