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
2、高剑父《老树梅花》。《老树梅花》,是高剑父晚年回归传统的典型风格。这幅被简又文(1896—1978)列为“斑园供奉剑父百品之一”的画作,梅干用微湿的淡墨快速勾勒,辅以枯竭的浓墨皴擦点苔,干湿浓淡恰到好处;再以碑派书法的笔意勾画梅枝,刚劲有力;以没骨法画梅花,意到笔随。整幅作品展现出强烈的书法性,显得苍劲雄健、奇险霸悍,是高剑父对以内敛秀美为主的传统审美的突破。
3、元王冕的《墨梅图》,“S”形主干的梅枝上繁花盛开,水墨湿润,姿态优雅。
4、飞透纸窗斜取势,吹回溪面舞因风。身游水墨画图中。——宋李洪《浣溪沙▪梅菁山遇雪》白话译文:风通过纸糊的窗户吹到画上,画中的溪水因风的吹动开始舞动,我如同身在水墨画中一样。
5、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6、天教水墨画罗汉,魁岸古容生笔头。——唐欧阳炯《贯休应梦罗汉画歌》白话译文:上天教我用水墨画罗汉图,魁梧的身体和久远的容貌出自于笔下。
7、高奇峰《寒梅雪雀图》。高奇峰,名嵡,字奇峰,以字行,广东番禺人。《寒梅雪雀图》,以徐禹功“倒晕”法画梅花。在绢上淡色渲染背景,借助梅花应占部分所预留的空白来表示白雪覆盖下的花朵与梅枝,营造出雪中寒梅静谧恬淡的气氛,亦充分体现出高氏对以竹内栖凤为代表的近代京都系画家的视觉经验的吸收。
8、长久以来,梅花被中国文人赋予了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用以激励自身努力奋发、立志成才。一系列与梅有关的活动,如咏梅、赏梅、画梅等,也随之兴起。北宋扬无咎的《四梅图》(局部)布局严格紧凑,墨色淡雅,棱角分明,花朵以线描结构出之,重视梅花的自然形态与绘画的法度。
9、赖少其《毛泽东〈七律·冬云〉诗意图》1978年。赖少其(1915—2000),广东普宁人。赖氏融合中西艺术的实验精神,深为学人所关注。《毛泽东〈七律·冬云〉诗意图》,以毛主席诗意入画,墨气酣畅。整幅作品用色大胆强烈,老干、新枝与花朵之间的视觉对比十分突出。黄梅漫天,配以墨色丰富而浑厚的磐石,气势雷霆万钧。
10、出自宋代诗人刘敞的《微雨登城二首·其一》
11、出自宋代俞紫芝的《水村闲望》
12、次韵何文缜题颜持约画水墨梅花二首夺得斜枝不放归,倚窗承月看熹微。
13、清李秉绶《墨梅》团扇。李秉绶,字芸甫,号竹坪,江西抚州人。寓居广西桂林。工花卉,梅竹尤佳。其花鸟画,取法宋元,擅长双钩填彩、没骨写生。《墨梅》团扇,以秀俊劲健之笔出之,端整俊丽。
14、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15、相逢京洛浑依旧,唯恨缁尘染素衣。
16、水墨画疏窗,孤影淡潇湘。
17、清何瑗玉《暗香疏影图》。何瑗玉(1840—1903后),字蘧庵,号莲身居士,广东高要人。《暗香疏影图》,梅枝以湿笔淡墨在平滑的绢上漫笔写成,利用绢对水、墨的吸收不同及作画运笔速度的快慢,使湿笔在潮湿背景中造成一定的模糊性;而勾线塑造姿态各异的梅花,点划交待清晰,使画面松紧有致,耐人寻味。
18、元王冕《南枝春早图》明陈录《万玉图》明陈录《梅花图》明王谦《梅花黄鸟图》元邹复雷《墨梅图》上海博物馆藏佚名《梅花水仙图》清萧晨《踏雪寻梅图》明唐寅《梅花书屋图》清金农《玉壶春色图》清金农《红绿梅花图》
19、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宋张嵲《墨梅》白话译文:在山边的幽谷里和水边的村庄中,疏疏落落的梅花让过客魂断不舍。一直遗憾的是东风没有情趣,越发地吹拂着烟雾似的朦胧细雨使黄昏更加暗淡。
20、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粲粲江南万玉妃,别来几度见春归。
21、墨池雪岭春俱好,付与诗人说是非。
22、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
23、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
24、清陈枚《月下赏梅》清沈铨《梅花绶带图》齐白石《梅花双蝶》潘天寿《松石梅月图》李苦禅《晴雪梅花图》黄胄《水墨梅花图》自在居士阚玉敏《坐照图》
25、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自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幽姿。
26、清居廉《梅花》册之七。居巢、居廉(1828—1904)所绘花卉多秀雅,远肇宋元,近继南田,冶宋人的骨法和元人的神韵于一炉。《梅花》册就是居廉倡导写生,师法造化的真实写照。画中多角纠结的穿插结构通过细微的皴擦与干笔得到缓和,充分显示出画家锋芒毕露的书法用笔技巧及崇尚自然的自我表达。
27、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巧画无盐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28、谁教也作陈玄面,眼乱初逢未敢怜。
29、全宋诗-陈与义次韵何文缜题颜持约画水墨梅花二首窗间光影晚来新,半幅溪藤万里春。
30、从教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31、从此不贪江路好,剩拚心力唤真真。
32、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
3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今日让我们一起走进名画中,去体味名家笔下的“梅花绽放”。
34、有关水墨画的诗句有:
35、关山月《〈咏梅〉词意》1962年。关山月(1912—2000),广东阳江人,师从高剑父。关山月在《〈咏梅〉词意》中,呈现出梅树的复杂面貌——包括覆满青苔和白雪、树皮皴裂的粗干虬枝、弯曲的枝条、纤细平滑的嫩枝、娇柔鲜艳的花朵与迎雪颤动的花蕊,生动地展现出了傲岸挺拔的梅花不顾寒冬的凛冽,在绝壁悬崖的严酷环境中仍生发怒放的情景。
36、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含章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
37、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病见昏花已数年,只应梅蕊固依然。
38、清宋光宝《梅花》册之六。宋光宝,字藕塘,江苏人。道光年间随李秉绶入粤,教授花鸟。工笔远追宋人。《梅花》册以华喦(1682—1756)“圈点法”画梅花。宋光宝画梅亦有恽南田一路,如其与吕翔合作的《梅桃花》团扇。
39、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清郑燮《墨竹图题诗》白话译文: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40、黎雄才《梅花盛开》1955年。黎雄才(1913—2001),广东肇庆人。黎氏最早习花鸟画,之后改画山水,偶作梅花。《梅花盛开》白描写生,注重法度;观察仔细,描绘详尽。画中细骨嶙峋的梅枝有强烈的“铁石”之感,与轻柔舒展的花瓣形成鲜明对比。笔法含蓄,墨色调和,感官效果丰富,从而将梅花从传统的萧疏、逸笔草草的情境中置换出来,表现出梅花的勃勃生机。
41、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白话译文: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42、诗意:挥毫纵横,水墨淋漓,那纸上俨然是几朵绽开的梅花,美丽的梅花呵,但愿天风把你吹到千家万户,门前屋后都能见到你报春的身影,让家家户户都能享受到你的清香,感受到春天的温暖。方孝孺《画梅》翻译:薄薄的积雪刚刚消融,半边的池塘里倒映着月亮远远的可以看见两三枝梅花伸出篱笆边一阵阵清香传来,仿佛是告诉我梅花高洁的志向那不是其它平常的草木能够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