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古诗背景图
1、出自:《赓野渡春集韵》
2、列座燕毛成二老,一番花事付诸郎。
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4、宋代·卫宗武
5、红紫春来独擅场,销魂人抱送春觞。
6、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7、少嫌宴度声歌短,晚觉书林气味长。
8、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9、“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接下来进一步表现雨的“好”,好在“润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由雨变成雪。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这样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
10、作者简介:卫宗武,自号九山,嘉兴华亭人。生年不详,卒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
11、吾侪到此无他好,莫厌赓酬费锦肠。
1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3、宋·杨万里
1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1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尾联写的是想象中的情景。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
16、“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很不彻底。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第三联。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放眼四望: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象云一样黑。看起来,准会下到天亮。
17、唐·贺知章
18、读春天的古诗的收获
19、拥抱春天古诗,例如:“红紫春来独擅场,销魂人抱送春觞。”
20、背过春天的古诗才知道原来春天真的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