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教案
1、三、教学方法
2、二、教学重难点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增强科学探究的欲望,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4、环节一:导入新课
5、三、教学过程
6、【教师提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空气一样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是人体组成中含量最多的一种物质是什么。
7、教案是教师在授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是教育者引领学生分析、探究、处理、整合知识信息的指导和组织方案,更是学生群体探求知识奥秘追求美好未来的学习策略,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均是为了学生。
8、【探究活动】学生根据教师提示会较容易猜想出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通过交流讨论设计验证方案。分别用火星的木条和点燃的火柴检验靠近两极气体,发现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木条燃烧更旺;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检验负极产生的气体,看到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或听到爆鸣声。
9、科学设计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
10、单元教学设计中体现教学目的,教学设计,评价,以及教学反思,课堂学案题目选定标准即课后巩固练案题目选定一定要紧扣教学目标。
11、【学生回答】水。
12、【教师提问】可以得到电解水的产物是什么?
13、巩固小结;
14、教学难点
15、【教师引导】上节课通过对氢气燃烧实验的探究,学生已知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可以生成水,教师引导学生猜想电解水后会生成什么物质,然后让学生根据本组的猜想结果进行验证实验。
16、电解水实验
17、【难点】
18、准确区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19、导入新课;
20、一、教学目标
21、H2O=电解2H2+O2↓
22、三线表,其实也是一种表格,只不过表格中总共只有三条线而已;三条线分别为顶线、分栏线、底线。顶线和底线一般粗点,分栏线细点
23、电离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24、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5、全面体现三维目标
26、【重点】
27、全面体现科学素养的三维目标,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切忌生硬照搬,防止教学目标的制订流于形式。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使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具有更强的指向性。例如,“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的学习,其过程与方法目标就可以设计为“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课时教学目标应准确、具体和可行。例如,“钢铁锈蚀的条件”内容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如果表述为“通过实验探究钢铁锈蚀的条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则欠具体。若设计为“通过实验探究钢铁锈蚀的条件,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初步学习猜想与假设、实验设计等方法”则比较恰当。
28、化学水的组成:
29、教案内容为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30、离子反应的书写;
初三化学教案
31、【教师提问】展示一瓶蒸馏水并提问:纯净的水有哪些物理性质?
32、整体规划教学目标
33、知识与技能;
34、【学生回答】水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水的沸点是100℃,水的凝固点是0℃。
35、布置作业
36、【学生回答】接通电源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两支玻璃管里汇集了气体,液面降低,其中正极产生的气体比负极产生的气体少。实验结束后,得出正极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37、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8、教学重点;
39、环节二:新课讲授
40、【教师演示】教师向学生介绍水电解器及电解液,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增强水的导电性,加快水的电解速率,一个电极接电源正极,另一个电极接电源负极,接通直流电,让学生注意观察,电极上发生什么现象?两支玻璃管内的液面有什么变化?
41、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选择一些课题编写校本教材,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发挥教学特长,开展教研活动。
42、二、教学重点/难点
43、每一节课堂都有老师精心备课,都离不开教案。
44、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指的是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基于全面发展观的教学目标设计,要按照科学素养的三维目标来重新构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只是三维目标之一,应注意挖掘化学知识中所蕴涵的科学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素;三个维度目标之间应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例如,关于“空气”内容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就可设计为“学习从化学角度认识人与空气的关系,懂得空气是人类生存的宝贵资源”,这样的设计与“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的课程内容相匹配。
45、通过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组成;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46、【学生回答】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但是它不同于氧气,它是氢气。
47、很多气体难溶于水只能用排开水法制作气体。
48、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9、认识水的组成;知道单质、化合物的区别以及氧化物的含义。
50、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是一个持续进步的过程,因此,应依据本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对主题、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针对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不同阶段,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例如,“酸”的概念的学习,就可以整体设计为四个阶段;在“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习中,要求“知道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在“金属与酸的反应”学习中,要求“了解铁、铅与稀硫酸的反应”;在“常见酸的性质和用途”学习中,要求“初步认识酸的性质”;在“溶液酸碱性”学习中,要求“了解用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从而达到对酸的概念的初步认识。
51、过程与方法;
52、在酸碱盐中,化合物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必然生成盐和水。
53、四、教学过程
54、新课讲授;
55、在初中化学中,水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离开了水人们将无法生活。水是液体,水的密度为1。
56、认真解读教材,加强校本教材的编写。化学课本中教学内容编排,由浅入深,引导学生从微观、宏观两方面入手,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转化,体现价值。
57、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化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58、自主学习,参加专业培训,举办化学知识竞赛,参加化学专题演讲,与同行交流。
59、【教师总结】水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物质,历史上人们一直认为水是一种单一的物质,那么水这种物质里究竟含有什么呢?古人认为水是一种元素,因此他们认为水不可以继续分解,水到底能不能分解呢?这节课就来学习水的组成。
60、离子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