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网站首页 > 句子大全 > 隐患排查管理制度

隐患排查管理制度

时间:2022-09-29 17:35:43

1、成立领导小组和应急救援队伍,制定预案,添置设施,建立起应急救援体系。

2、对事故多发部门,由监察部门与其主要负责人进行告诫谈话,限期整改,促进安全生产。

3、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规章制度;

4、是明确法律责任。生产经营单位未按规定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机制,并采取风险管控措施的,由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限期答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处理。

5、检查频率:定期与不定期检查;自查与他查;

6、第四条实施安全隐患和风险预控分级管理,定期排查、治理。对安全隐患和风险要分类定级,制定措施,落实责任,落实到人,限时整改或预控,使隐患整改和风险预控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

7、对存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以及重点环节、部位重大危险源普查建档、风险辨识、监控预警制度的建设及措施落实情况;

8、建立健全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

9、安全生产会议制度

10、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容包括具体包括:

11、特种作业人员安全作业制度

12、进行事故隐患分类分级及上报;

13、隐患排查周期为一年。范围:安全法律法规、管理制度标准的执行落实情况。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和落实情况。

14、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下简称“三同时”)管理制度;

15、七、报告统计制度。

16、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建档、申报和监督管理情况;

17、事故隐患和危险源管理制度

18、为了搞好我煤矿井下安全生产,加强通风仪器、仪表管理,保证安全运转防止丢失、损失、减少安全事故,做到合理使用,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在仪器、仪表管理中,应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发展和预防为主,坚持设计与使用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特制定以下管理制度:

19、隐患的排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应对各自管辖区域内按照公司《安全检查制度》中规定时间、内容和频次对隐患进行排查,及时收集、查找并上报发现的事故隐患,积极采取措施对隐患进行整改。

20、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交纳等经济政策的执行情况;

21、第二条安全隐患与安全风险的区别,本制度所称安全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不安全事件或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而安全风险是指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组合,它是通过评估手段进行分级管控,使生产经营活动中风险降低到能容忍程度。

22、三、必须按标准选用、安装电气设备设施,规范敷设电气线路,严禁私搭乱接、超负荷运行。

23、第五条实施安全隐患和风险预控闭环管理,建立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工作机制,落实隐患排查、建档、评估、整改、验收闭环管理,对重大安全隐患实行挂牌督办、跟踪治理、逐项销项制度;落实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估、分级、分责、监控、预警、预报制度。

24、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办法

25、广泛宣传,提高员工安全意识;每月定期举办分类培训,使各部门相关安全人员受教育面达100%。

26、安全基础工作及教育培训情况,特别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和生产一线职工(包括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情况,以及劳动组织、用工等情况;

27、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28、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和检修、维护制度;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等。

29、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和危险物品的存储容器、运输工具的完好状况及检测检验情况;

30、事故报告、处理及对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情况;

31、每月定期召开安全例会,通报情况,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对重大安全事项建立会商制度。

32、确定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和开展常态化事故隐患排查;

33、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安全风险不掌握不生产。

34、因未及时整改,报告人也没继续上报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将对发生事故的班组按照《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罚款金额的两倍进行处罚,对责任人将从重处理,报告人不承担责任。

35、安全设施设备的完好状况及维护保养情况。

36、六、例会制度。

37、安全生产会议制度;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及安全生产费用提取、管理和使用制度;

38、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39、第六条对于新开工工程、新工艺、新设备、新设施的投入或生产安全环境有变化时,未进行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或未对风险、隐患采取有效管控措施的不得冒险作业和施工。

40、煤矿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主要负责人(董事长、总经理、矿长,以下同)、分管负责人(各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副矿长,以下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区(队)班(组)长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工种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及本部门业务保安责任制。

41、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管理制度;劳动防护用品配备、管理和使用制度;

42、安全生产考核和奖惩制度;岗位标准化操作制度;危险作业管理和职业卫生制度;

43、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程标准的贯彻执行情况;

44、检查内容:安全生产意识和思想、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检查安全设施和隐患、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的开展、安全事故的处理等;

45、第七条安全隐患治理应坚持“及时有效、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先安全后生产”的原则,风险预控应做到使安全风险降低到能容忍程度的原则,

46、煤矿企业应当制定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安全奖惩制度、安全技术审批制度、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办公会议制度、井工煤矿入井检身制度与出、入井人员清点制度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定各工种操作规程。

47、是建立健全风险管控机制。生产经营单位度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机制,定期进行安全生产风险排查,对排查出的风险点按照危险性确定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对风险点进行公告警示。

48、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49、对存在较大危险隐患及重大危险源建档,风险辨识及防控措施落实情况。事故报告及责任人责任追究情况。安全基础工作及教育培训情况。

50、广泛开展“查隐患、堵漏洞、保平安”活动,对排查出的隐患,严格按定人员、定项目、定时间、定经费的“四定”要求,限期整改,

51、一、安全责任制度。

52、第一条为进一步实现绿色安全生产的管理目标,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及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上级公司规定,结合我项目部实际,全面体现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实现对风险的超前预控,持续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特制订本制度。

53、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设施的完好状况及检验检测情况。

54、进行事故隐患治理的验收和效果评估;

55、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对企业有哪些规定。

56、企业安全生产重要设施、装备和关键设备、装置的完好状况及日常管理维护、保养情况,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情况;

57、一、必须证照齐全,确保厂房符合安全标准和设计规范,严禁违法使用易燃、有毒有害材料。

58、八、告诫制度。

59、发现隐患,一般采用逐级报告的方法,即员工报各部门、车间领导或安技员,各部门、车间报安督办,安督办对各类隐患进行登记分类。

60、五、目标管理制度。

61、四、应急救援制度。

62、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及落实情况;

63、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64、隐患排查是指跟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利用安全生产管理相关方法,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人、机械设备、工作环境和生产管理进行逐项排查,目的是发现安全生产隐患。发现隐患后,采取各种治理手段将其根除,使其消除在萌芽状态。可以理解为:收集、查找并上报发现的事故隐患,积极采取措施对隐患进行整改。

65、进行风险识别和事故隐患排查重点部位;

66、二、必须确保生产工艺布局按规范设计,严禁安全通道、安全间距违反标准和设计要求。

67、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每季度至少组织并参加一次,安全管理部门每旬至少组织一次,车间每周至少组织一次,班组每天组织一次。应当对从业人员行为、生产经营场所和设施设备、建立实施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三个方面组织隐患排査,并建立排查清单和治理台账,对排查出的隐患要制定整改方案,严格组织整改。

68、四、必须辨识危险有害因素,规范液氨、燃气、有机溶剂等危险物品使用和管理,严禁泄漏及冒险作业。

69、细化明确了各部门的主要职责,层层落实了领导责任、监管责任和直接领导责任。

70、劳保用品的配置和使用落实情况。

71、应急预案制定、演练和应急救援物资、设备配备及维护

72、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及进行统计分析。

73、有以下八项:

74、安全资金的投入和使用落实情况。

75、二、隐患排查制度。

76、煤场安全管理制度1

77、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简称事故隐患),是指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78、将安全生产纳入全厂综合目标管理,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分解落实责任,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部门实行“一票否决”。

79、制定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措施及实施;

80、检查考核的标准:依据相关省市的文明施工安全标准化现场管理规定的内容,进行检查打分;

81、隐患整改八定原则指的是:

82、第三条各分包单位要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作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常抓不懈,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位员工的隐患排查治理、风险预控和监控责任制。

83、对部门内安全工作建立备案报告制度。

84、三、教育培训制度。

85、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和安全生产情况报告制度;

86、一、我矿所使用的仪器、仪表的使用、检测、维修、保管、保养,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煤矿行业标准,必须按照国家对煤矿的有关规定,由专业生产单位生产,并经取得专业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或安全标志后,方可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