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立志的论据200字
1、汉武帝很喜欢这个名将,曾下令给他建造府第,但霍去病却拒绝了。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洋溢着爱国激情的名言,世世代代激励着后人。
2、从小励志救国的事例不胜枚举。李大钊,周恩来,毛泽东他们这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经历过旧社会苦难,在幼小的心灵中萌生立志救国,发奋图强的决心。
3、丹麦著名童话家安徒生处女作问世,有人知道他是一个鞋匠的儿子,即攻击他的作品“别字连篇”、“不懂文法”、“不懂修辞”。但他毫不气馁,笔耕不辍,终于成名。
4、名人事例的素材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少年时就立志要在数学上有所作为,为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他整天进行演算,光计算过的稿纸,就整整装了几麻袋,终于初步论证了这一猜想,创造了欧洲人用计算机都没能做到的奇迹。
5、等他功成名就,心满意足,不必像过去那样刻苦用功了,经常一年半载不看书,不写文章,不再思进取,这样,他的“才”还能不“尽”吗?江淹的事例,再一次验证了这样一条道理: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6、逆境奋争,苦中寻乐(高士其苦斗病魔)
7、高士其是我国科普作家。在外国留学时,有一次做实验,一个装有培养脑炎过滤性病毒的玻璃瓶子破裂了,病毒侵入了他的小脑。从此留下了身体致残的祸根。他忍受着病毒的折磨,学完了芝加哥大学细菌学的全部博士课程。回国以后,他拖着半瘫的身子,到达延安工作。解放后病情恶化,说话和行动都十分困难,连睁、合眼都需要别人帮助。但他仍以惊人的吃苦精神进行创作,先后写成100多万字的作品。有人问他苦不苦,他笑着说:“不苦!因为我每天都在斗争,斗争是有无穷乐趣的。”
8、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
9、熊庆来从小立志科学救国,中国现代数学的先驱,为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10、辛亥革命爆发后,周恩来带头剪去辫子,并接触进步书籍,他读光复会领袖章太炎的书和中国同盟会的杂志,读康有为、梁启超的文章。无论是章太炎难懂的古体文,还是梁启超的近体文,周恩来都认真阅读。虽然进步刊物的思想侧重各有不同,但朴素爱国的道理是一脉相承的。周恩来的眼界随着阅读拓宽,思想得到升华,对事物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所以,当其他同学还从未想过为什么要念书时,周恩来已经明确地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1、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12、他,一个穷少年边砍柴边读书的坚毅和勤苦,也让人心叹不已。
13、霍去病是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他是武帝卫皇后的姐姐少儿和霍仲儒的非婚生子,其舅父卫青是抗击匈奴的名将。汉朝的大将军。西汉初年,北方匈奴屡为边患。武帝时国力强盛,开始对匈奴的侵略进行反击。元朔六年(前123),年仅18岁的霍去病以校尉的身份,跟随卫青出征。他率领800骑兵长途奔袭,斩获匈奴2000余人,战功冠于全军,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
14、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了“以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后来在南开大学读书,法国留学期间,周恩来一直为中华崛起而奋斗。
15、十七岁的李大钊,以救国救民为已任,决心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索我理想之中华”而奋斗
16、毛泽东同志在儿时就立下豪言壮志:孩出他乡攻书关,学不成名势不还。
17、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18、江郎才尽江淹的退步主要是主观上的原因。早年他为了改变贫穷的境况,拼命用功读书,一分汗水,一分收获,江淹终于学有所成。
19、英国诗人拜伦19岁时写作的《闲散的时光》出版后,即有人把他骂得“狗血淋头”,说他“把感情抒发在一片死气沉沉的沼泽上”。然而拜伦并未退却,而是以更为优秀的诗作来回敬那个诽谤者。
20、著名女作家张海迪五岁成了残疾人,后来自学小学到大学的课程,以及五国语言,被评为三八红旗手。
21、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
22、周恩来在青年时期写壮丽诗篇: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他们这些老一辈革命家都是发奋图强的一代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