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线的特性: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摄影效应)、电离效应
2、医院获得性感染: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
3、重叠感染:人体在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被另外的病原体感染称为重叠感染。
4、共生状态:有些微生物、寄生虫与人体宿主之间达到了互相适应、互不损害对方的状态,称为共生状态。
5、而获得的重建图像。
6、造影检查:将造影剂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以产生明显对比显示其形态与功能的方法。
7、潜伏期是指从病原体侵入机体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潜伏期是相对固定的,是临床诊断、追溯传染源、确定检疫期、选择免疫方式的重要依据。潜伏期的长短与病原体感染的量成反比。
8、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的影像,使血管显影清晰的成像技术。
9、自然对比:人体组织自然存在的密度差别称自然对比。
10、人工对比:人工导入某种物质,使原本缺乏天然对比的组织、结构间形成明显密度差,从而提高显示率的方法就称为人工对比,导入的物质叫做对比剂或造影剂。
11、医学影像学:一门应用医学影像学设备,观察病人体内器官形态和功能,并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12、流空效应:存在于磁共振成像中,由于信号采集需要一定的时间,快速流动的血液不产生或只产生极低信号,与周围组织、结构间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现象就叫做“流空效应”。如心血管内快速流动的血液。
13、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结果。
14、继发性感染:在重叠感染中,发生于原发感染后的其他病原体感染称为继发性感染。
15、MRCP:即MR胆胰管造影,无创伤,无造影剂,可见胆囊及胆管显影并扩张,胆囊及胆总管下端结石呈低信号充盈缺损。
16、混合感染:人体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称为混合感染。
17、社区获得性感染:指在医院为罹患的感染,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感染。
18、人体组织密度CT值:
19、前驱期是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前驱期的临床表现通常是非特异性的,为很多传染病所共有,持续1~3日,起病急骤者前驱期可很短暂或无。
20、症状明显期在此期间患者表现出该传染病所特有的症状和体征,如特征性的皮疹、肝脾大和脑膜刺激征、黄疸、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等。
21、水的CT值为0HU;人体中密度最高的骨皮质为+1000HU;空气为—1000HU;软组织为20~50HU;脂肪<—70HU。
22、核磁共振(MRI)成像原理:利用人体中的氢原子核在磁场中受到射频脉冲的激励而发生核磁共振现象,产生强度不同的磁共振信号,经信号采集和计算机处理而获得重建断层图像的成像技术。
23、重复感染:人体在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次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称为重复感染。
24、机会性感染:正常菌群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寄居部位改变或菌群失调等特定条件下引起的感染称为机会性感染。
25、CT:CT不是X线摄影,而是用X线对人体进行扫描,取得信息,经电子计算机处理
26、首发感染:人体初次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称为首发感染。
27、恢复期机体免疫力增长到一定程度,体内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终止,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但体内可能有残余病原体,病理改变和生化改变尚未完全恢复。一些患者还有传染性,血清中抗体效价逐渐升高,直至达到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