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句子大全 > 九日齐山登高精选59句

九日齐山登高精选59句

时间:2024-11-23 17:25:45

1、这个故事是说,春秋时,齐景公登上牛山,向北望着国都流泪说:“为什么要离开如此大好山河而死去了!”感叹人生短暂无常。

2、首联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颔联为唐诗名句,夹叙夹议,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颈联与颔联手法相同,都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想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同时也表达了及时行乐之意。尾联承上“登临恨落晖”意,诗人用齐景公牛山泣涕之事进一步安慰自己。

3、但纵观全诗,诗人的感情并不是如此单纯,而是相当复杂的。虽然诗人一再宣称“菊花须插满头归”,“不用登临恨落晖”,但我们仔细体会一下他的语气,就知道这些事是他的一厢情愿。登临之时,“恨”不会因为他的一句“不用”就不会来;兴尽而归,头上即使插满菊花,也不代表开口而笑的快乐就能延续到尘世中去;最后虽然说“牛山何必独霑衣”,但他还是想到了人生短暂的问题。

4、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5、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6、应该是重阳节,登高望远我就知道这个

7、《九日齐安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为安抚友人张祜的失意情绪而作,诗以看破一切的旷达乃至颓废,来排遣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表现了封建知识分子的人生观落后、消极的一面。

8、三、研究一下诗歌

9、最后回应一下这道诗歌鉴赏题:最后一联运用典故,表现了诗人淡看生死的旷达乐观。

10、《九日齐山登高》这个题目也是一目了然,告诉了我们很多东西。“九日”配上“登高”,你都不用多想,这就是重阳佳节,这就是九月九日登高的习俗。王维同志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就写过“遥望兄弟登高处”的句子,杜甫先生写过《登高》的诗,也是在重阳时写的。

11、可怜佳节却只有一个朋友来陪,没有亲人,没有老婆,何不喝个大醉来安慰自己呢。

12、原诗如下:

13、他那首《夜泊秦淮》我们也能背诵:

14、作者在江上看到秋天的影子,那就是大雁飞过,因为大雁南飞就是秋天来了,冬天不远了。跟一个客户提着一壶酒上山喝。

15、更可惜的是原本我想爬到山顶,可是由于速度慢,爬到一半就天黑了,真可恶。(感慨为什么没有起得更早一点呢)

16、杜牧在这里讲“古往今来只如此”,说的就是人生短暂无常这件事,从古到今都是这样。以“何必”二字反用景公牛山沾衣之意,强调没必要为此事哀伤流泪,表现出了一种旷达的人生观。

17、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尾联作者使用了用典的手法。尾联承上“登临恨落晖”意,诗人用齐景公牛山泣涕之事进一步安慰自己。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像“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

18、尘世间值得一笑的事太少了,(显然作者终日郁郁寡欢,可能是个和尚),难得遇朋友开怀畅饮就笑笑吧。

19、折戟沈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20、诗人被人生短暂,有志难酬的愁苦缠绕,他借重阳佳节,登高赏菊,畅饮大醉来消此千古大愁,却显得力不从心。最后看似旷达,却终没逃脱这千古之愁。

21、九日齐山登高写的是重阳节。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又登高。这是我们祖先留传下来的习俗。这天很多人都会爬山,寓意避险平安。重阳节又称敬老节,这天很多人都会做关心老人的事。比如:爱心人士给孤寡老人送礼物,表演节目,谈心,理发,洗被褥……大人教孩子怎样孝敬老人。

22、九日齐安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23、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诗歌。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25、据《晏子春秋》记载:

26、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27、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销二乔。

28、杜牧,我们都不陌生。他那首《赤壁》我们都耳熟能详:

29、七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律,属于近体诗范畴。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七言律诗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30、他和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最关键的是,他们都是晚唐诗人。一个朝代的晚期,大致就是吏治腐败,社会黑暗,民不聊生的样子。有才如杜牧、李商隐,皆遭排挤打压,郁郁不得志。如此,诗人们的心情就可想而知。两人不到五十岁,就全部走上了黄泉路。

31、“齐山”二字就是明晃晃地告诉我们地点。不过这齐山,现在去查有两处,一处在山东临淄,一处在安徽池州。杜牧这首诗是他任池州刺史时写下的,所以他登临的地方是安徽池州的齐山。

32、九日齐山登高是重阳节。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2012年12月28日,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33、九日齐山登高/九日齐安登高

34、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35、首联写初秋景象。江涵秋影是俯见之景,大雁初飞是仰望之象。一俯一仰,写尽初秋景致。在这样的时节,诗人与友人携酒壶登上了这齐山。因为是初秋时节,又值地处江南,齐山苍翠一片,是所谓“翠微”也!

36、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37、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8、二、研究一下作者

39、最后一联诗人用“古往今来”,将诗境升华,便有了穿透历史的力量,写出了人生的大共鸣!要读懂最后一联,须明白“牛山霑衣”是什么意思。诗人不是在齐山登临吗?怎么又出现了个牛山呢?这就得讲讲齐景公的故事了。

40、九日齐山登高

41、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思念自己。全诗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42、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就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以齐景公的反例作结,表现了这种旷怀中包含着一种苦涩。全诗赏析这首诗是公元845年(唐武宗会昌五年)杜牧任池州刺史时的作品。“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重阳佳节,诗人和朋友带着酒,登上池州城东南的齐山。江南的山,到了秋天仍然是一片缥青色,这就是所谓翠微。

43、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44、这首诗写自己与友人重阳佳节登临齐山的事情,表现了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愁苦,以及淡看生死的旷达乐观。

45、古有九九插茱萸,那我就不那么没创意了,秋天菊花多,我还是在头上插满菊花再回家好了。

46、四、总结一下

47、中二联为我们描绘了两个世界:红尘俗世与登临胜境。红尘俗世当中,诗人难得开口常笑,满腹遗恨,心中竟是怨气!但到此登临胜境,诗人只想尽情赏菊,大醉一场,快快活活地过一过这重阳佳节,方不负这佳节美景!

48、一、研究一下题目

49、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50、这首诗首句入韵,共有五个韵脚:飞、微、归、晖、衣,押的是平水微韵。平仄合乎格律诗的规定,所以这是一首妥妥的七言律诗。

51、这应该是个上高中的孩子提的问题。但我如果像高考做题那样作答,未免显得无趣。况且要理解一首诗的情感,只看一联是不顶事的,得看全。

52、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53、九日齐山登高写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唐代诗人王维有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4、这首诗的平仄如下:

55、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56、其实我自古以来都是如此的,何必感慨呢,让满山的牛粪沾到衣服上又何苦呢。

57、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58、这是首七言律诗。

59、杜牧〔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