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句子大全 >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时间:2024-11-23 14:04:29

1、庄子认为,世人一直崇尚的孝悌仁义、忠信贞廉,其实都是人道毁弃,人为标榜出来的。若是天下井然有序,人人皆循道而行,又何须圣人,何来大盗。圣人之所以为圣,皆是因为人道毁弃,唯独圣人循道行事,才彰显出圣人的地位。倘若人人皆循道而行,便不会凸显出圣人,而大盗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2、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箧故:大巧若拙。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

3、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箧故:“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

4、意思是这个世界之中的所有的东西都不会停止,不会因为一个人有所改变,我们在这个世界之中,无论做任何的事情的时候都要明白,只有让自己变得更勇敢,所有的事情才会按照自己所想的方向去发生,整个人会变得更加的坚定。

5、原文节选: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

6、虽重圣人而治天下中的重是重用的意思。

7、何以知其然邪?夫弓、弩、毕、弋、机变之知多,则鸟乱于上矣;钩饵、罔罟、罾笱之知多,则鱼乱于水矣;削格、罗落、罝罘之知多,则兽乱于泽矣;知诈渐毒、颉滑坚白、解垢同异之变多,则俗惑于辩矣。故天下每每大乱,罪在于好知。故天下皆知求其所不知,而莫知求其所已知者;皆知非其所不善,而莫知非其所已善者,是以大乱。故上悖日月之明,下烁山川之精,中堕四时之施,惴耎之虫,肖翘之物,莫不失其性。甚矣,夫好知之乱天下也!自三代以下者是已,舍夫种种之民,而悦夫役役之佞,释夫恬淡无为,而悦夫啍啍之意,啍啍已乱天下矣!

8、圣人出现是社会环境的需求,环境不平,圣人就会考虑对策。

9、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至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至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胣,子胥靡。故四子之贤而身不免乎戮。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箧故:曰唇竭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

10、在生活中,我们总会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去衡量事物,并且期望用自己的主观行为,使人生越发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这样的“常为”之心,未必会给人生带来好的结果。

11、给天下人制定斗、斛来计量物品的多少,那么就连同斗斛一道盗窃走了;给天下人制定秤锤、秤杆来计量物品的轻重,那么就连同秤锤、秤杆一道盗窃走了;给天下人制定符、玺来取信于人,那么就连同符、玺一道盗窃走了;给天下人制定仁义来规范人们的道德和行为,那么就连同仁义一道盗窃走了。

12、因为当我们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去衡量事物且过度作为的同时,不管外在事物有没有满足自己的目的,其实自己的人生都会向某一个方向出现偏离,也就是在无形之中,让人生背离客观而存在。

13、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縢扃鐍之不固也。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

14、人生常为者未必有为,人生无为者反而大为。

15、译文:圣人死了,那么大盗也就不会再兴起,天下就太平而没有变故了。圣人不死,大盗也就不会中止。即使让整个社会都重用圣人治理天下,那么这也是让盗跖获得最大的好处。

16、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而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

17、子独不知至德之世乎?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若此之时,则至治已。今遂至使民延颈举踵,曰:“某所有贤者,”赢粮而趣之,则内弃其亲,而外弃其主之事;足迹接乎诸侯之境,车轨结乎千里之外,则是上好知之过也。上诚好知而无道,则天下大乱矣!

18、正因为这个问题的存在,所以才导致一个现象,就是很多时候我们明明很努力,却依然没有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就是因为主观上的行为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客观。

19、故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齐国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方二千余里。阖四竟之内,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闾、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邪?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专有齐国。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

20、出自庄子的学说。

21、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是道家庄子的思想。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倘若圣人不在世间绝迹,和圣人相对应的大盗,就会一直出现。按照我们一般人的逻辑而言,大盗在世间为非作歹,圣人才会现世,拯救苦难的世人。

22、彼人含其明,则天下不铄矣;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矣;人含其知,则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矣。彼曾、史、杨、墨、师旷、工倕、离朱、皆外立其德而以爚乱天下者也,法之所无用也。

23、庄子: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庄子、老子是追求远古的无为而治。远古时期,文化认知未开,智慧奸诈未开,法律、政治、经济、战略,一切处无知状态。

24、句子出自先秦庄周的《胠箧》。

25、并不是: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是盗贼在前,圣人才出现,如果圣人先出现,也没有认可圣人高人一等的价值啊。

26、知识无知又不缺生活空间,人民当然不会争斗,人性单纯,没有尔虞我诈。但人口膨胀,奸诈、欺骗、掠夺、争斗出现了,智者、圣人就会出现平天下的理论与观点,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圣人思想才能平天下,是社会需求。

27、溪水干涸山谷显得格外空旷,山丘夷平深潭显得格外充实。圣人死了,那么大盗也就不会再兴起,天下就太平而没有变故了。圣人不死,大盗也就不会中止。即使让整个社会都重用圣人治理天下,那么这也是让盗跖获得最大的好处。

28、先秦·庄周

29、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那些偷窃腰带环钩之类小东西的人受到刑戮和杀害,而窃夺了整个国家的人却成为诸侯;诸侯之门方才存在仁义。这不就是盗窃了仁义和圣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