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学不止下问的下问的意思
1、【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例句】:阁下既~,弟先须请教宗旨何如?★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七回
2、再“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中,原为名词的“耻”被活用,属于名词的意动用法,意为“以(下问)为耻”——将向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的行为视为耻辱。
3、不耻下问不是为动用法,是意动用法。这句中的耻是以……为耻辱的意思,译为:不以向身份地位不如自己人请教为耻辱。
4、敏而好学的意思是一个人天资聪颖而且又爱好学习;不耻下问的意思是虚心向别人请教问题,不觉得有什么可耻或者不好意思;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是对待学习永远充满热情,不会觉得厌烦,教育指导学生永远不觉得疲惫疲倦,而是永远保持旺盛的精力
5、他虽然学术地位崇高,但虚怀若谷,不耻下问,让人更加尊敬他。
6、孔圉能够谥为文,也就是因为这样而已。)
7、解析:意动用法是指某些词用作动词充当谓语时,其动作属于主观上的感觉、看待或评价。这种谓语与宾语的关系是:主语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有谓语自身所代表的性状,或者把宾语当作谓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去看待、评价;意动用法是古汉语重要语法现象之一,包括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翻译的固定格式一般为“认为......”“以.....为.....”“对.....感到.....”等
8、孔圉得谥为文,以此而已。”
9、解释:“凡人性敏者多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
10、意思是说一个人非常的聪明,但他还是非常的喜欢学习,不管是怎样的问题都会去询问,只要是他不懂的,他都会去询问,也不会感觉学习厌烦,也不会对教会别人感到厌烦
11、用法: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虚心求教反义词:好为人师、骄傲自满示例: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汲取营养。演变:现常指”聪明且好学习,不耻于向不如自己的人来问。“但这是一个错误的解释。
12、不耻下问_成语解释【拼音】:bùchǐxiàwèn【释义】: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13、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4、不耻:不以为是可耻;问:问询,请教。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认为是耻辱。
15、比喻向下面请教不怕降低身份,谦虚好学,虚心求教。
16、不耻下问”这则成语的耻是:羞耻。
17、不耻下问的意思就是遇到不会的问题或者不懂的事情,要认真,虚心的向了解的人请教。而不要害怕,胆怯。
18、不耻下问,汉语成语,读音为bùchǐxiàwèn,意思是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或地位不及自己的人请教。出自《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9、意思是那些天资聪颖而又十分好学的人,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学习知识不感到厌倦,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注释:耻:羞耻,奇耻大辱出处:《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20、不耻下问,不是为动用法,而是意动用法。耻,以……为耻。
21、(释义:天性聪敏的人大多不爱学习,地位高的人又多以下问为耻。因此谥法中将”勤学好问“谥为文,这大概就是人们的困难之处吧。
22、你没看到柳树越高大,枝条越低垂吗?学问越高的人,越应该不耻下问。
23、我们寻求知识的时候也是一样。对于知识的求知欲,一定要勇于去提出问题。而不是因为胆怯或者怕人瞧不起,而不敢去探究。
24、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