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礼让为国、
2、彬彬有礼、
3、以礼相待、
4、礼奢宁俭、
5、礼贤下士、
6、[近义]平起平坐。
7、博文约礼、
8、礼义廉耻、
9、解释: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
10、庭即庭院;抗原作“伉",是对等相当的意思;抗理即行平等的理。古代宾主相见,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表示平等相待。后用来比喻平起平坐,地位相当或者互相对立。他的近义词有:平起平坐、平分秋色;反义词:和衷共济、同心协力。语法:联合式;做谓语、宾语,用于双方。
11、分庭抗礼
12、诗礼传家、
13、等礼相亢犹言分庭抗礼。以平等之礼相待。
14、[反义]众寡悬殊。
15、批亢抵巇犹批亢捣虚。比喻抓住敌人的要害乘虚而入。亦指有缝便钻,从中取利。
16、[岀处]《庄子•渔公》:“万乘之王,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抗礼。”
17、卑礼厚币顶礼膜拜、
18、礼崩乐坏、
19、不亢不卑亢:高傲;卑:低、自卑。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20、三茶六礼、
21、[释义]庭:庭院;抗:对等。原指宾主相见,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以平等地位相待。后比喻彼此地位或势力相等,平起平坐或互相对立。
22、分庭抗礼、
23、傲慢无礼
24、拼音:fēntíngkànglǐ
25、礼轻人意重、
26、知书达礼、
27、亢极之悔亢:至高的;悔:灾祸。意为居高位的人要戒骄,否则会失败而后悔。后也形容倨傲者不免招祸。
28、不是成语,正确的成语应该是“分庭抗礼”。分庭抗礼(拼音:fēntíngkànglǐ)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分庭抗礼”原义是客人与主人分立在庭的两侧,以平等的地位相对行礼(庭:庭院。抗:对等)。后用来比喻彼此地位或势力相等,平起平坐或互相对立。成语出处,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通“抗”)礼,夫子犹有倨敖之容。(《庄子·渔父》)。示例,蔡东藩《明史演义》:“文龙也不谦让,居然分庭抗礼,与崇焕对坐谈天。”
29、【分庭抗礼】
30、出处:《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史记·货殖列传》:“(子贡)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31、解析:“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双方平起平坐实力相当,可以抗衡。此处说“市场竞争加剧”情况下,五六家企业“占据了全省60%的市场份额”,应该强调这五六家企业异军突起、杀出重围、逆势而上,而不是强调这五六家企业地位平等。此处成语误用属不合语境。
32、诗礼之家、
33、藏头亢脑遮遮掩掩,不明不白。
34、导德齐礼、
35、近义词:平起平坐平分秋色
36、克己复礼、
37、爱礼存羊、
38、批亢捣虚批:用手击;亢:咽喉,比喻要害;捣:攻击;虚:空虚。比喻抓住敌人的要害乘虚而入。
39、是分庭抗礼,而不是分庭抗理。分庭抗礼的意思是站在庭的两侧互相行礼,像法院开庭那样,原告,被告各居一侧,虽唇枪舌剑,但相互是平等的,可以各自陈述自己的意见,最后由法官裁决。有平起平坐的意思在里边。也有指古时候的诸侯想跟皇室平起平坐,分庭抗礼的,这是犯上作乱的节奏,绝对不允许的。
40、亢龙有悔亢:至高的;悔:灾祸。意为居高位的人要戒骄,否则会失败而后悔。后也形容倨傲者不免招祸。
41、亢音高唱亢:喉咙。放开喉咙,高声歌唱。
42、礼顺人情、
43、扼亢拊背扼:用力掐着。亢:通“吭”,喉咙。拊:击,拍击。掐住喉咙,捺住背脊。比喻控制要害,制敌于死命。
44、不卑不亢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45、先礼后兵、
46、[用法]作宾语、谓语。
47、礼仪之邦、
48、[例句]文龙也不谦让,居然分庭抗礼,与崇焕对坐谈天。
49、亢心憍气指性情高傲。
50、知书识礼、
51、:“万乖之主;千乖之君;见天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夫子犹有倨敖之容。”天子为龙。。生肖龙
52、礼尚往来、
53、示例:知县此番便和他~,留着吃了饭,叫他拜做老师。(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54、敦诗说礼、
55、来而不往非礼也、
56、礼轻情意重、
57、正容亢色谓神色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