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句子大全 > 龙城飞将在优选好句45句

龙城飞将在优选好句45句

时间:2024-11-23 04:23:46

1、尤为奇妙的是,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三字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这是诗人对长期的边塞战争作了深刻思考而产生的“神来之笔”。

2、秦时明月汉时关,

3、“人未还”,一是说明边防不巩固,二是对士卒表示同情。这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因,后者是果。这是从秦到汉乃至于唐代,都没有解决的大问题。于是在第三、四两句,诗人给出了回答。

4、“龙城飞将”原本是指有飞将军之美誉的西汉名将李广,后来也泛指守卫边关的能力强悍的将军。

5、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只要有镇守边塞的猛将,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

6、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远征的弊端和守边疆的重要性。

7、不教胡马度阴山。

8、龙城:匈奴的著名城堡。匈奴族在龙城祭祀龙神故名龙城。其地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西侧的和硕柴达木湖附近。

9、“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10、后两句用汉代的名将卫青比喻唐代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这首诗由古到今,有深沉的历史感,场面辽阔,有宏大的空间感。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1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2、“龙城飞将”这个词,最初出自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其一》

13、《出塞》

14、面对这样的景象,边人触景生情,自然联想起秦汉以来无数献身边疆、至死未归的人们。“万里长征人未还”,又从空间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这里的“人”,既是指已经战死的士卒,也指还在戍守不能回归的士卒。

15、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长征”指西汉李广利西征万里之遥的大宛,绝大多数将士没有回来。王昌龄同时期唐朝时高仙芝西征万里之遥的黑衣大食,很多人没有回来,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远征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16、但使龙城飞将在,

17、[唐]王昌龄

18、出自唐代王昌龄的《出塞二首》

19、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让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20、龙城飞将在的意思是:龙城的飞将军李广驻守,(敌人的战马就无法越过阴山)。

21、龙城飞将译文

22、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23、“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原诗如下:

24、太原正处在雁门关一带。

25、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26、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27、渭城朝雨浥轻尘,

2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9、“但使龙城飞将在”和“西出阳关无故人”分别出自两首诗。

30、所以,王昌龄《出塞》诗歌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之“龙城”应指现在的太原。

31、劝君更尽一杯酒,

3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意是,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让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33、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

34、龙城飞将是泛指李广。

35、《出塞》这首诗从写景入手。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诗人只用大笔勾勒,不作细致描绘,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

36、李广获得“飞将军”时的“龙城”在地域上与辽宁朝阳、河北卢龙、内蒙古境内的匈奴祭天之地无关,应在西北雁门关附近一带。

37、年8月3日登上山西太原附近的天龙山,导游介绍说,因天龙山具有龙的风水脉络,所以,太原在民间被称为“龙城”。

38、万里长征人未还。

39、“但使龙城飞将在”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这首诗被称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原诗如下:

40、客舍青青柳色新,

41、”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飞将”是指汉武帝的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多次把匈奴打败。“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

42、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超前、无所畏惧的气概。前两句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城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如今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

43、唐·王昌龄

44、作者:王昌龄

45、西出阳关无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