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句子大全 > 七律 长征精选好句57句

七律 长征精选好句57句

时间:2024-11-22 16:18:33

1、《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作者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的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

2、作者自注:“水拍:改浪拍。这是一位不相识的朋友建议如此改的。他说不要一篇内有两个浪字,是可以的。”《诗刊》1957年1月号发表时已改为“水拍”。

3、七律长征是伟人毛泽东主席的巨作。

4、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5、《七律·长征》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6、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7、乌蒙磅礴:乌蒙山绵延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磅礴”,气势雄伟。

8、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9、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10、七律.长征》这首诗是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句诗来写的,这是全诗总纲。

1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12、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13、金沙水拍云崖暖,

14、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15、這是長征賸利結束后寫下的,高度概括了紅軍長征的艱險,反映了詩人浪漫主義情懷。

16、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7、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这首诗和《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都是在长征取得胜利时所作。

18、七律·长征白话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19、万水千山只等闲。

20、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21、朝代:近现代|作者:毛泽东

22、《七律•长征》全诗的总纲就是“红军不怕远征难”。诗的首联开宗明义,提出全篇主旨。“远征难”、“万水千山”总括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不怕”、“只等闲”充分表现了红军对艰难与牺牲的蔑视,思想感情上奠定全诗的基调。何等的英雄!多么伟大的气魄!

23、七律长征

24、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25、是一首七言律诗。《七律长征》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是一首七言律诗,是一首旧体诗,也是史无前例的伟大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26、七律·长征详细释义:《七律·长征》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完成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全过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诗中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表现了诗人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27、三军大会师近在眼前,全军上下都在喜笑颜开。“三军过后尽开颜”,写出了战士们的双重喜悦,一重是战胜雪山的喜悦,一重是胜利在望的喜悦。

28、沁园春·雪

29、七律·长征

30、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31、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首联是全诗的总领。“不怕”二字是全句之眼,也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涵。

32、扩展资料

33、乌蒙磅礴走泥丸。

34、七律长征的全部详细的意思如下:

35、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36、《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完成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全过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诗中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表现了诗人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37、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

38、五岭逶迤腾细浪,

39、“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  2、原文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译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4、简析  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0、七律《长征》繁体字全诗如下

41、“逶迤”“磅礴”之崇山高岭,但在诗人的眼里却如小小细浪以及小小的泥丸,奇特的想象和夸张的写法,是诗人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42、《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

43、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一诗中,“逶迤”一词,意思是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三军”意思是“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

44、红军不怕远征难,

45、七律·长征简单释义:《七律长征》诗中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诗人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46、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47、大渡桥横铁索寒:大渡河源出青海、四川两省交界处的果洛山。两岸都是高山峻岭,水势陡急,曲折流至四川省乐山县,入岷江。桥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在四川省泸定县,形势险要。桥长约30丈左右,用十三根铁索组成,上铺木板。中央红军在1935年5月下旬到达泸定桥,当时桥板已被敌人拆掉,红军先头部队的英雄战士在对岸敌人的炮火中攀缘着桥的铁索冲了过去,夺得此桥。

48、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49、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50、五岭逶迤腾细浪:大庾(yǔ宇)、骑田、萌渚(zhǔ煮)、都庞、越城等五岭,绵延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之间。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福建、江西出发,沿这四省边境的五岭山道,越过敌人封锁线,向西进军。“腾细浪”是说险峻的五岭绵延起伏,在红军眼中只像水面吹起的细小波浪。

51、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举重若轻的统帅风度。“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

52、七律长征是七言律诗。凡是标明了七律的诗就是指七言律诗,所谓七言是指一句七个字,七律为八句,八句以上的为排律。七言四句的称七绝。毛泽东写的七律长征是标准的七言律诗,无论是押韵、对仗和平仄都是工整的,且意境优美,气势磅礴,是现代人所写七律诗中少见的优秀作品。

5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4、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于四川、甘肃两省边境。岷山的南支和北支,有几十座山峰海拔超过四千五百米,山顶终年积雪,称为大雪山1935年9月红军长征经此。

55、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56、金沙水拍云崖暖:金沙江,即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县之间的一段。江的两岸,是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云崖”)。中央红军在云南省禄劝县西北的绞车渡(又称绞平渡)渡过金沙江的`时候,是1935年5月,所以说“云崖暖”。本句“水拍”原作“浪拍”。

57、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